首页 理论教育 郭沫若父母的“诗词”家教

郭沫若父母的“诗词”家教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郭沫若的成长,和后来功勋盖世,名扬四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后来郭沫若成为著名的诗人,是与他母亲影响分不开的。这是郭沫若获得的第一次诗教,使他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受到了诗歌的熏陶。

郭沫若之父郭朝沛(1853—1939),字膏如,性情耿直,精明能干。由于郭朝沛懂医术,为人慷慨大方,乐于免费为别人行医送药,所以深受乡人的敬重。他常常告诫郭沫若等子女:“积金不如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这及其重要的德行家教内容,从小就在郭沫若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郭家大门,有两幅楹联特别引人注目: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坦率真。

事以利人皆德业,言堪持赠即文章。

这楹联的内容集中反映了郭家的家风。由于郭朝沛早年辍学,尝到了失学的痛苦,因此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要求特别严格。这对郭沫若的成长,和后来功勋盖世,名扬四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母亲杜邀贞(1857—1932),出身于州官门第,她对郭沫若幼年时代影响是最大、最深的。

郭沫若的外祖父杜琢璋是当时贵州黄平州的州官,后来由于苗民起义,城池失守,全家自杀殉节,幸好有一位姓刘的奶奶搭救了杜邀贞。奶奶带着杜邀贞,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过着困苦的生活。杜邀贞15岁时嫁到郭家。杜邀贞资质聪明,虽然幼年无父无母,没有条件上学读书,但她凭耳濡目染,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背诵许多唐诗、宋词。后来郭沫若成为著名的诗人,是与他母亲影响分不开的。郭沫若说:“假设我也算个诗人,那这个遗传因子也是我母亲的。”

幼年时的郭沫若,在没念书之前母亲就教他背诵诗词:

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亦无声。

这是郭沫若获得的第一次诗教,使他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受到了诗歌的熏陶。幼小的郭沫若对这诗句似懂非懂,然而读起来却朗朗上口,从此在他脑海中萌生了诗歌的幼芽。

郭沫若从小很聪明,记性很好。他的哥哥读《易经》《书经》时,总是念不熟,但郭沫若在灯下一边游戏,一边听哥哥读几遍,就能背诵如流。他的聪明,博得了母亲的喜爱,母亲还教他背诵《翩翩少年郎》的诗:

翩翩少年郎,骑马上学堂。

先生嫌我小,肚内有文章。

这首诗,培养和激发了郭沫若读书兴趣,使郭沫若对上学读书产生了极大的积极性。后来郭沫若说:“在我的一生中,特别是幼年时代,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我的母亲,我之所以倾向于诗歌和文艺,对我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是我的母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