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带着孩子去见世面

带着孩子去见世面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前,奶奶经常会带着欢欢到街上去逛逛,但是最近奶奶看了很多拐卖儿童的新闻,就不敢带着欢欢上街去了。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欢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认为这一定是学校老师搞错了。既然这样,那父母就应该经常带着孩子到外面去走走看看,既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又可以让孩子高兴,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外面的世界很复杂,独生子女很珍贵,我们做父母的都害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坏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所以,父母们常常把孩子限制在家里,或者很小的圈子范围内,把孩子全面保护起来。可是,父母又担心这样的“包围”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隔绝了孩子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让孩子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而变得孤僻。在这两种担心之间选择一个好的平衡点,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典型案例

欢欢爸爸妈妈忙着工作,平时都是奶奶和爷爷陪着欢欢。以前,奶奶经常会带着欢欢到街上去逛逛,但是最近奶奶看了很多拐卖儿童的新闻,就不敢带着欢欢上街去了。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来都累了,也不愿意带欢欢出去玩,欢欢就只好每天待在家里面,偶尔爷爷奶奶陪着到小区里面逛一逛,也是被“严加看守”着的。爷爷奶奶陪着欢欢在小区里面逛的时候,从来不让欢欢离开自己,也不让欢欢去和别的小朋友玩,害怕把他弄丢了。爷爷奶奶的知识不多,欢欢提的很多问题也没法回答。等欢欢到了上学的年龄,比同龄的很多小孩都要迟钝一些,欢欢在学校里也比较孤僻,难以找到朋友,学习也跟不上。后来学校老师只能找到欢欢的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希望欢欢能够降级学习。爸爸妈妈很纳闷,觉得欢欢什么都正常,怎么可能比不上别的孩子呢?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欢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认为这一定是学校老师搞错了。

专家解读

家庭需要负起对孩子进行常识教育的责任

在当代社会,文明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丰富和多样,很多知识都已经从以前的专门研究变成了常识,很多在100年前甚至10年前还没有的东西在今天都走进了日常生活。学校是系统传授各种文化知识的地方,在学校里面教授的内容都相对系统而深入,对于常识教育问题,学校教育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尤其是在当今中国强调升学和考试的教育环境下,常识教育更加难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正规课程。因此,绝大部分的常识教育问题只能由家庭来解决,父母自然是常识教育最重要的老师。我们做父母的需要通过带孩子上街、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等方式来完成对孩子的常识教育。

好奇心是孩子增长见识的基本动因之一

对于大自然中的事物,孩子大多是好奇的,做父母的应当很好地运用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去引导孩子形成对大自然的了解。如果父母不注意方法只是一味地强求孩子去了解这个、了解那个,会让孩子在了解自然事物的时候感到有压力,而且不是出于孩子自身的兴趣,硬是要他去接触,他会反抗或者恐惧,到了最后,孩子就会厌烦学习这些知识了。同时,如果做父母的一点也不去引导孩子,孩子徒有好奇心却没有满足好奇心的能力和途径,到了最后,孩子因为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而放弃理会这些东西,长大后,就会丧失探索性和创造性。所以,父母要重视对孩子好奇心的利用,不要强求,但也不要放任,最好是父母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看看孩子当下对哪些事物表现出了最大的好奇心,然后父母再去引导他,对于那些孩子不感到好奇而又属于常识的东西,父母也不可心急,因为好奇心只是学习知识的动因之一,也不是唯一的途径,孩子也可以在环境中慢慢吸收这些常识。

建立人际关系的需要

社会事物、人际关系,对小孩子来说更多的是茫然和无知,而父母要在这些方面运用孩子的好奇心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事物的理解,需要更多的感悟、经验,所以,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人际关系训练,让孩子在这些人际关系实践中去理解、去感悟。

好父母修炼

不可随便禁止孩子去试探事物

孩子喜欢玩耍东西,随便抓着什么就拿来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也不管这东西是什么。比如孩子看见沙土就要玩沙土,看见雪就要玩雪,看见钉子就要敲,看见画笔就要涂,做父母的担心孩子衣服弄脏,或者担心孩子有危险,就不让孩子去玩。但是父母要尽量克服这种心理,不要过于担心孩子,孩子要逐渐长大,一定会经历很多磨炼,这是做父母都应该懂得的道理,但是,父母不仅要懂得这些道理,还要能够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才行。要克服这种心理,做父母的就要学会旁观,在一旁照顾而不插手,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直到可以放心让孩子自己去做为止。比如,小坡看见地上有积雪,就去抓雪来玩,还用舌头去舔一舔,好像很新鲜的样子。爸爸看见小坡在玩雪,也没有去阻止他,就在一边看着小坡玩,等小坡发现父亲的时候,爸爸就走过去,还和小坡一起玩起雪来。后来爸爸又找来铲子,给小坡堆起一个雪人,小坡觉得很好看,还给雪人起了个名字。和孩子一起探索、玩耍,不但可以亲近自然,还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带孩子到小区里、街上、公园里去看看

孩子是比较喜欢到热闹的地方去玩的。当孩子听说要到外面去的时候,他可能很开心。孩子能够动手去玩耍的东西很少,因为孩子的能力有限,而且很多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有很大危险的、不适合的。所以,要孩子增加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多去观察,观察哪些事物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既然这样,那父母就应该经常带着孩子到外面去走走看看,既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又可以让孩子高兴,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比如,可可有一天在家里哭闹得很厉害,爸爸妈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以为他饿了,但是给他吃的也不管用;以为他困了,但是他也不睡觉;以为他要上厕所,可是他也不大小便。后来爸爸实在没办法,就抱着他到小区里面去散步,可可一到小区就不哭了,很开心地东望望、西瞅瞅,完全忘了刚才哭闹那回事。等到可可再大一些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着可可到街上去,看马路上来来回回的汽车和行人,又一起到商场去买东西,这样就不断丰富了孩子的见识。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到了五六岁能够自己跑动的时候,就让他到小区里面玩,这样,孩子就可以认识小区里面别的小朋友,可以组成自己的同伴团体,在这样初步的人际关系中学习与人相处。很多父母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到小区里去和别的孩子玩耍,怕他们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后果。但是父母如果在小孩子前期的教育上面做得好,五六岁的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他懂得尊重、同情、理解别人。在和爸爸妈妈相处的时候,孩子已经学会了怎样去尊重家人、顾及家人、礼貌地对待家人,但是孩子还没有在公共场所与人相处的时候体会过这些东西,还不能算真正具备了这些素质。毕竟社会是复杂的,在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如果孩子仅仅知道怎样和爸爸妈妈相处,却不会把这些方式方法运用到与他人相处上,那他还是难以融入这个社会。当孩子和小朋友或者同学相处的时候,就会发现每个小伙伴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说话的方式和家人是不一样的,用对待爸爸妈妈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小伙伴有时候是不管用的,孩子正是在面对这些冲突和问题的时候才能学会思考,学会去包容,学会把尊重、同情这些基本素质的内涵扩展开去,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的观念。

成长小贴士

1.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不要时时刻刻都给孩子当“录像机”或“放大镜”。

2.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父母要防止他们扭曲变形,但无须杜绝他们接受风雨的洗礼。

3.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时刻紧盯着孩子更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