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是“好奇宝宝”

孩子是“好奇宝宝”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做父母的应当认识到,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甚至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好奇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又比如,当孩子看见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跑过去捣一捣水、捏一捏黄瓜、抓一抓肉,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去呵斥、责骂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玩”洗菜的游戏。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适当地满足,千万不能一味地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加以抑制。

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就会开始问问题,有些问题在父母看来是不屑于回答的,而有些问题则是父母不好回答的。聪明的父母会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但是有许多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却忽略了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不管是哪一类父母,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面对孩子提出的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面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做父母的究竟该怎么办,是选择让孩子“一边待着去”,还是选择“有问必答”呢?

典型案例

叮当今年5岁,他一看见没有见过的东西就喜欢去问妈妈。妈妈因为平时工作很忙,也缺乏耐心,总是不能很认真地回答他的问题,而且妈妈认为,男孩子是不应该这样啰唆的,孩子现在还小就这么啰唆,等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讨人厌烦的人。有一天,叮当看见一只麻雀,就问妈妈说:“那个会飞的是什么东西呀?”妈妈回答说:“鸟。”他又问她说:“那个东西有几只脚呢?它用脚飞吗?”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答说:“两只脚,嗯,用脚飞。”叮当又问:“可是妈妈,我也有脚的,我能飞吗?”妈妈答说:“谁跟你说的,谁跟你说你有脚你就能飞啦?”叮当无奈地说:“妈妈,你说鸟有脚就能飞。”妈妈开始不耐烦地说:“鸟有翅膀,你没有翅膀,你飞不了!”叮当还是不满足,又问道:“妈妈,那翅膀是什么呀?鸟为什么有翅膀呀?”妈妈看电视看得正起劲,就厉声回答道:“尽会呆问,鸟自然是有翅膀的,走开走开,我没空。”

专家解读

父母要掌握好好奇心这个“引擎”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倘使他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怕不会知道冰是冷的;倘使他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声,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怕不会晓得汽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

所以,做父母的应当认识到,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甚至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好奇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很多时候,父母们担心孩子不爱学习,对学习没兴趣甚至讨厌学习,但是,从孩子天生就好奇这一点来看,孩子天生就热爱学习知识。很多时候,父母们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习、更用功地学习,但是,当父母引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却蛮打蛮干,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父母认为好的,就强迫孩子去学习;只要是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就让孩子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最后往往使得孩子在学习上吃力不讨好,事与愿违。这时候,父母们不妨想想,孩子的好奇心能够帮上什么忙。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而好奇心就像孩子的精力一样,没有人可以阻止它的释放。如果孩子的精力得不到恰当的释放,往往会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来,这一点让父母们操碎了心。同样地,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恰当的释放,也可能会生出许多事端来。关注孩子的好奇心比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重要得多,因为孩子的一举一动无非是在好奇心的牵引下造成的,所以,做父母的抓住源头和原因比抓住枝节和结果更有意义。

好父母修炼

适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很多东西都是孩子没有接触过的,当孩子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当孩子看见电子手表的时候,他们会去摸、看、闻,甚至咬,这时候,我们就不要去“抢”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是过去和孩子一起“玩”。

这个时候,父母要当起演员来,在孩子面前表演平时生活中这个东西的用处和意义。比如,妈妈走过去,拿起手表戴上,爸爸在一旁问妈妈:“现在几点了,是不是该吃午饭了?”妈妈回答:“哎呀,现在是11点45分了,我们再过20分钟就吃饭吧。”这样,孩子就知道手表原来是有这些用处的,慢慢地,他们以后也会模仿着爸爸妈妈的行为来使用手表了。又比如,当孩子看见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跑过去捣一捣水、捏一捏黄瓜、抓一抓肉,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去呵斥、责骂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玩”洗菜的游戏。另外,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父母要掌握好满足他们好奇心的程度和范围。比如,一个才两三岁的小孩子,如果对妈妈切菜用的刀感兴趣,就不能随便教他们玩,而要等到他们稍大一点的时候,让孩子多看看妈妈怎样用刀来切菜、切肉又能够恰当地保护自己不会被刀划伤,让孩子懂得刀很有用处但是也很危险,是不能随便用的,然后再教孩子怎么用刀切菜、切肉和做其他许多需要用刀的日常事情。

当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时候,父母怎么办?

小孩子总是喜欢问“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很多当父母的面对孩子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感到很苦恼。父母之所以苦恼,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父母本身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不知道如何回答;其二,有些问题的答案不适合告诉小孩子(在他们提问的年龄段)。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父母不必感到苦恼,因为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都是我们不知道答案的,当孩子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正好也给我们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提供了机会。我们与其呵斥孩子或者敷衍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这样孩子会在讨论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同他人一起探讨问题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想到了以后告诉爸爸妈妈,这样孩子在解决问题后会很有成就感。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爸爸妈妈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回答的方式,即使同一个答案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我是从哪里来的”,那么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呀,是从爸爸和妈妈这里来的”。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回答,而且也是事实。当然,还可以有更浪漫的说法,比如说:“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光有爸爸妈妈还不完美,所以,你就来了呀,让我们的家完美了。”这些回答都没有涉及对小孩子还不适合的概念,等到孩子长大一些了,可以明白生理概念的时候,他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道理,而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爸爸妈妈也确实没有欺骗他们。

良性循环:好奇-满足-好奇-知识-好奇……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适当地满足,千万不能一味地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加以抑制。同时,父母要认真对待孩子所有的好奇心,即使不能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也要想方设法通过别的渠道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孩子在好奇心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误入两个歧途:其一,孩子的好奇心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其二,孩子自己通过不恰当的渠道获得好奇心的满足。

父母恰当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让孩子保持对世界探索的积极心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获得满足好奇心的正确方法和成就感,并积累必要的知识。但是要达到后一个目标,父母就必须要在满足孩子好奇心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入知识的殿堂,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也不能局限在对问题的简单回答上。比如,当一个孩子问爸爸说:“为什么太阳总是从那边升起来呢?”爸爸就不能回答说“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呀”,更不能回答说“太阳一直都是这样的呀”。这时候,爸爸应该告诉孩子:“宝贝,太阳是从东方出来,然后在西方落下的,来,爸爸再告诉你呀,这边是东方,那边是南方,那边是西方,那边是北方,以后你要告诉爸爸哪里是东方,哪里是南方,哪里是西方,哪里是北方,好吗?”这样回答孩子以后,孩子自己就会去琢磨什么是东南西北,然后去主动指认这些方向,等孩子熟悉了这些以后,再教给孩子别的更深入的知识。此外,父母也要注意,不能一次告诉孩子太多东西,要循序渐进,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成长小贴士

1.好奇心不是洪水猛兽。

2.与其压抑孩子的好奇心,不如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3.不要遏制孩子求知的渴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