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民主革命时,在知识分子中曾涌现无数以身许国、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使你们最感动的是谁?
小明:我父亲几次谈起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爱妻的《与妻书》,说他深爱家中父母、妻子和孩子,但为了民族解放和全中国家庭父母子女的幸福,他决定冒死参加战斗……在起义中他随黄兴袭击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与妻书》感情真挚,充满为国牺牲的革命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小智:在浙江绍兴,有徐锡麟和秋瑾两位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徐锡麟当过绍兴府算学堂教师,曾游历日本,在上海参加光复会。他捐资为道员打入敌人内部,在安徽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和秋瑾约定皖、浙两省同时起义。1911年7月6日,徐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后起义失败被捕,有人问他:“恩抚台待你不薄,何故如此?”徐说:“恩待我是私交,我待他是公义,私交何得胜过公义?”徐被判极刑后审问者对他说:“明日当剖你心肝。”徐大笑道:“区区心肝,何屑顾得?!”临刑视死如归。清廷挖其心肝祭奠恩铭后,由恩的卫队分食!
自号“鉴湖女侠”的秋瑾从小立志“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她在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任绍兴大通学堂监督,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正拟响应安徽起义时,已发觉皖、浙间关系的清政府,抢先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不屈,称“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使不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最后她牺牲于绍兴轩亭口。据说审问他的县令李钟岳让她写“供词”,并将她写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绝命书暗中留下,使之传世。绍兴双侠壮烈献身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小敏:1905年,清政府准备以假立宪欺骗人民,派戴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革命党人吴樾准备刺杀五大臣,主张武装起义的赵声受其精神感召而与他争赴暗杀使命,扭成一团互不相让,最后吴樾问赵声:“舍命一拼与艰难缔造孰易?”赵答:“自然是前者易而后者难。”吴说:“既然如此,你为其难,我为其易。”赵声才不再争。不料行刺时撞针式炸弹因列车颠簸而提前引爆,只炸伤两大臣,吴樾被炸死。赵声则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悲愤而死。赵、吴两人争赴危险使命,使我深受感动。
老师:1912年3月20日,孙中山曾出席辛亥革命四烈士赵声、吴樾、熊成基、倪映典的追悼大会。在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等斗争中,为民族、国家、人民英勇献身的英烈,和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献身的无数英烈一样,都应当受到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尊敬、悼念和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