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三字经》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相传,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刻苦学习。曾熟读经史百家著作,写起文章来下笔千言,顷刻而就。他的文章经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荐而著称于世,一时间许多学者、文人都去模仿。
苏洵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簿。后来参与编著礼书,写作《太常因革乱》一百卷。书成后就死去了。著有《嘉祐集》。
苏洵的散文笔力雄健,议论风发,颇有气势,是继承《孟子》和韩愈论文的传统和风格而形成的。他的叙事文较少,史论和政论都很有名。这些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精练,善于反复辨析,很有说服力。主要作品《权书》《论衡》等篇,纵谈古今形势及治国用兵之道,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自幼潜心苦读,通习百家之文,后来都成了杰出的文学家。
弟弟苏辙是进士。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著作有《栾城集》《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古史》《诗集传》等。
哥哥苏轼的成就更为卓著。他也是进士,曾任直史馆、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不仅散文、诗词名震天下,而且书法、绘画也属稀世珍宝。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等。手迹有《答谢民师兰文帖》《前赤壁赋》等。画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存世。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历史上震耀一时的文化巨星“眉山三苏”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门父子共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