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芬的故事

阿芬的故事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芬的成长过程,正好处在父亲从工人变成老板的循序渐进过程之中。经过几番打听和比较,征得父母的同意,她们决定报名赴澳大利亚自费留学。阿芬与她的同学来澳大利亚一年后,就分别以英文高分的成绩,进入了各自理想的大学上学。因为阿芬来后不久,碰到一件事。杰米马上告知阿亚,两人二话没说,背上阿芬坐进他家的汽车,让阿亚扶拥着,杰米则开车将阿芬送进医院的急诊室就诊。阿芬病愈后,似乎懂事不少。

钱淑芬(简称阿芬)的父亲钱垣,目前已是一位较有知名度的中小型私营业主了。

钱垣原来是一家工厂里的技术工人,他对车、铣、刨、磨的机械加工技术,样样精通,只要加工的图纸到手,从不退缩,是厂里有名的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手。

某天,厂里接到一份订单,客户需要制造一种小型包装机器,在制造这种机器的过程中,有一金属加工部分的技术参数达不到客户要求,请钱垣所在厂家帮忙代加工,结果经钱垣努力,技术加工的效果极佳。

钱垣受此启发,加上一直有干些大事的理想,因此萌发自己凭技术开厂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人力、财力、计划等),他很快自立门户开了个小厂,专门生产物品包装机,特点是款式多样化。他的生意进展很快。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他在郊区购进了一个已废弃的旧厂房,进行重新装修。经过几年积累,逐渐成为生产和加工物品包装机行业略有知名度的一位中小型私营企业主啦。

他娶妻后,生了两个女儿,阿芬是其大女儿。

阿芬的成长过程,正好处在父亲从工人变成老板的循序渐进过程之中。那段时日,父亲创业之始,对她物质需求方面,并不是很娇宠,而她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凡事努力、不认输的劲头。这一点对她今后的成长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阿芬的高考分数公布了,仅差3分,没能被重点大学录取,按惯例她应被一所普通大学录取,可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父母劝她明年再考一次,她也无法接受。

巧合的是她与另一个小学同学(考试总分与重点大学的录取线只差2分)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们商量另辟途径,继续达到理想目标。

经过几番打听和比较,征得父母的同意,她们决定报名赴澳大利亚自费留学。她们了解到,满18周岁的留澳学生,必须要有雅思成绩合格的入境上学要求,所以,她们赶在18周岁之前,匆匆忙忙地办理了申请入学手续,目的是想先避开考英文的难关,打算先抵达澳大利亚,然后再补读英文(其实,也有许多留学生经过实践后认为,年过18周岁,考出雅思及格线过来读大学,比早来补读英文、再进大学,能更省事省钱),反正,各人有各人的理由和打算。

阿芬抵澳后,进入相应的学校去补读英文(一般18岁以下的留学生,先要被教育部分配进入某个普通中学或某个大学的预备班去学习),直到英文考试及格,或具有中学各科成绩的考试总分(高中毕业水平),方能按分数的高低,或英文成绩的分数标准,去继续“对号入座”申请各大学的不同专业就读(同一个名牌大学内的不同专业,分数线也是不同的,像医科、法律等专业,基本上均是分数线最高的专业,而商科、管理等专业,却是许多达到普通分数线人士均能进入的专业)。总之,澳洲不流行开后门,讲人情。

阿芬与她的同学来澳大利亚一年后,就分别以英文高分的成绩,进入了各自理想的大学上学。她的同学喜欢堪培拉宁静的读书环境,报名申请进了国立澳洲大学,攻读律师专业。虽然它是一所很有影响力的世界名牌大学,但因为这个城市的晚上不繁华,又没有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所以一些爱热闹的孩子们,常会选择悉尼、墨尔本昆士兰等地的名牌大学去上学。

阿芬进了悉尼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也算是考进了世界名牌大学的一流专业。经过这一年的勤奋苦读英文,能有如此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阿芬所有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当年夏天,她利用暑假回国探亲,正好遇到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兴奋之余,仍喜欢开玩笑地讲起去年高考之事,几位考分优胜者,似乎感觉良好,有些沾沾自喜、自我欣慰,确实,这是每个优胜者勤奋苦读的收获,值得大家敬佩和爱慕,但也有几位失意者,却在心里告诉自己,今后人生几十年,大家还要在社会大环境的“龟兔赛跑”线上奔忙呢!尽管路途漫长,变化因素多多,但只要自己努力加油,人生的终点站,一定会向努力者鼓掌的。

阿芬在同学聚会上与几个没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聊得很轻松,她以善解人意之心去关爱他们,并且互相鼓励,希望彼此之间都能做到自重,自爱,努力加油,千万别泄气!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次聚会,同学之间不分高考“优胜”者与“失败”者,互相尊重,互相敬慕,互相关爱。大家共聚同学情,展望未来,十分快乐。

阿芬在同学聚会后觉得自己去年参加高考时缺了3分,没赶上领先,但用一年的苦读,如今可算补上了。在澳两年来,内心又有许多新的思绪。

原因是,她在澳洲留学期间,亲眼目睹那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甚至更大年龄的学士、硕士、博士学生们,戴上方帽子,参加毕业典礼,阿芬不但亲眼目睹,还了解到这些老人们读书获得文凭的理由不是用来与别人比高低的,而只是与自己相比,即虽然是只慢跑的“龟”,但也可以跑到终点站,仅此而已。

阿芬开始自我反省:以前虽然有一个愿望——一定要进入名牌大学就读,现在应该算是成功了,而且用的是另一个通道(曲线留学)走成的。但澳洲不少人,常把自己身上的骄傲、妒忌、贪心、仇恨列为四大“罪”,还要每天“自我检讨”。对西方文化的某些理念,阿芬开始有点“似懂非懂”了。

阿芬来澳已有两年多,也在不知不觉中成熟长大。她被阿亚和杰米身上西方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品格感动。在她童年时代,由于与父母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小巷里,邻居们的小磨擦天天不断,甚至为了一点小小私利,彼此不是吵就是闹,一些小市民每天张家长,李家短地嚼舌根,搬弄是非,真是没完没了。后来他父亲创业,买了新房,他们全家搬离了热闹的老宅区,进入了一个郊区的住宅小区。虽然学校换了,同学也变了,但在内心深处,好像周围情况变得不多。可自从她住进澳洲这个出租屋起,她自己觉得改变了许多,为什么呢?

因为阿芬来后不久,碰到一件事。她去花园草地晾晒衣服,不料眼前突然一黑晕倒了。杰米马上告知阿亚,两人二话没说,背上阿芬坐进他家的汽车,让阿亚扶拥着,杰米则开车将阿芬送进医院的急诊室就诊。不一会儿阿芬醒了,原来是她昨夜没睡好,又没吃早餐就洗衣服,忙得低血糖才晕倒的。杰米和阿亚将她接回家后,为她送来了热牛奶和烤面包,还遵医嘱让她服药休息并在中午送来了午餐。直到傍晚大家归来后,才由杨灵和王咪英为阿芬准备晚餐,此时大家也劝阿亚和杰米应回去休息了。

这种不图回报的房东友情,传递了西方文化的理念,同时也让每个房客尝到了无私友情之甜味,更让大家改变了“与我无关”的冷漠心态和自私之念。阿芬年轻聪敏,很快就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键,也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

阿芬病愈后,似乎懂事不少。有一次放学后,她想去买点止痒的药膏,不料走错了路,没找到,她就走进旁边一个买钓鱼工具的商店去问路,店里既无客人也无店工,唯有账台上有一个人在算账,阿芬一进门,此人立即丢下手上的工作,问阿芬需要什么帮助。当阿芬讲出要找药店时,他满脸笑容地走下账台,送阿芬到大门口,指路不算,还指出路边的标志性建筑物,请阿芬从那个建筑物向左拐,就可见着药店了,分别时,还请阿芬原谅他,不能送她去,因为店里无人接班,走不开。阿芬与这位老板(大约是)告别后,一直向前走,但阿芬又想回过头去看看那个店名,不料看见那个老板还站在门口,向她示意,请她再往前走,待阿芬走到那个标志性建筑物时,她又有意识地回头了一下,谁知让她难以忘怀的一幕是那位老板,居然还远距离地站着,用微笑和手势示意,要她向左拐。当时阿芬心里涌出一股暖流,年轻的敏感的心,有了自己的定位和想法。事后,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阿芬认为这位老板的言行不是虚伪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诚恳、厚道。

阿芬在澳期间,遇到的类似这些普通的好人好事还有许多许多,尽管社会的媒体没有专做宣传,更没人特意要求留名,但这一切,均在这个社会自然而然地运作着,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由于年轻人容易接受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出国前后,家长们常会再三叮嘱子女,不要在国外沾染上坏的东西等。可出国后,他们会有自己的主张,作出自己的选择。

阿芬与留学生们都同样会按父母的教诲,努力继承传统的中华文化,但来澳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接受西方文化的某些理念和言行,并且直接快速地反映出来。例如,每个留学生回国度假回澳时,都会异口同声地表示回国时吃得开心,一起玩的同学朋友多,感受到父母与亲友们的温情等。但是对社会环境、文明礼貌方面有点不习惯了。

阿芬在大学学习期间,朋友之间逐步形成了一个团体,真可谓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的各位同学,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性格鲜明,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大家在异国他乡,生活得平安而快乐。

阿芬在不知不觉中,大学快要毕业了。实习期间,无论在建筑工地上还是在办公室做设计,她一直勤奋、认真而快速地完成工作,还很热心于团队的事务性工作,具有合作精神,多次帮助别人,却行事低调。

阿芬的实习期快结束了,当她离开单位(公司)时,大家对这位临时合作者,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方面,都觉得是一位优秀的好姑娘。分别时,彼此都有点依依不舍。看来阿芬已经深受大家的喜欢,毕竟中国、外国的招聘标准都是一样的——择优录取。

阿芬大学毕业后,先回中国探亲,并与父母商讨是回中国找工作,还是留在澳大利亚找工作。最后,父母尊重阿芬的选择,先留在澳大利亚找工作,如今后不顺心时,父母永远会欢迎她回家。

由于实习单位对她的实习好评如潮,所以在建筑行业紧缺人手的悉尼市,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私营公司的工作岗位。

阿芬住在阿亚的出租屋内,留学几年来,过的是和谐与友爱互助的大家庭式生活,彼此在一起平静、安全、快乐、知足,很融洽,阿芬的留学生涯属于风平浪静式的。

阿芬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正式踏入社会后,才逐步了解到中国出国人员的艰辛的实现目标之路和年轻留学生丰富多彩的快乐生活。此外,阿芬还了解到其他各种背景(种族或肤色)定居澳大利亚者的不同之处。

阿芬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只会讲英文、不会讲中文的华裔,名叫戴维,小名大卫(他的妈妈是中国人,他的爸爸是早年移民来的澳籍英国人)。大卫的外形和肤色很像欧洲人,但他的黑头发和黑色眼珠却像中国人,俗称混血儿。他今年25岁,刚刚读完硕士学位,年前应聘来公司,当一个设计小组的负责人。由于阿芬目前仍属临时工作签证,所以也归大卫领导。阿芬的强项是英文表达水平和制图能力,同时肯服从指挥,工作不挑拣,脚踏实地,对一些工地实测的数据,总是一丝不苟地反复核对,深受大家好评。随着工作的深入,大卫发现,阿芬心地宽厚,肯帮助同事而又非常低调,甚至帮同事纠正错误也不声张。同事们来不及赶工制图,或算不准数据等,常会请她帮忙(她甚至还会带回家中加班),她每次总能让同事们按时按质地平安交“账”。

时间匆匆过去,阿芬的一言一行,与她母亲具有的中华文化之优秀品德的宽容、贤淑、不骄、不娇等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卫虽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但他父亲身上始终有一股英国老绅士的古板习性(尽管他们一直过着不太富裕的普普通通的生活)——比较保守;而大卫的妈妈,出生在一个外交官的家庭里,从小受到很好的中华文化教育熏陶,不是一味传承老式的三从四德,而是全方位学习东西方的优秀文化内涵。在生育四个子女之后,迫于家务和教育子女的繁重任务,基本上就在家当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全职太太了。

直到最小的孩子上幼儿园,大卫妈妈才找了一个半职上班的工作,以两头兼顾。

总之,大卫的家庭生活水平,在澳大利亚属于普通的中等水平。

大卫在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氛围下,中学上的是私立贵族男子学校(他们家是祖祖辈辈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大学上的是英国剑桥大学,这一路的上学过程,基本没离开过奖学金的支持,换句话说,他一直属于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他对交往异性朋友也一直比较谨慎,举止从不轻浮,更不会胡作非为。

大卫在与阿芬相处中,从严肃的上下级同事关系,逐步演变成在休息时可以个别谈话交流,再后来就发展成彼此心仪的恋爱关系啦!最后在阿芬父母和大卫父母及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走进教堂(阿芬婚前半年,就受洗成为天主教教徒),举行了严肃而神圣的婚礼。

婚后不久,他们依据自己的收入标准(阿芬由于工作优秀,早已在老板的担保下,办妥了长期居留的绿卡身份),在银行的贷款政策范围内,买了一套新的公寓房,开着大卫原有的汽车,一切从脚踏实地开始,走向幸福的逐步致富的道路。

婚后的第一个圣诞节,他们在大卫父母家欢聚一堂时,大卫父亲的几句话让大家发自内心地深有感触,而且久久难忘。

原来大卫的祖父母前几个月,身体有点不舒服,大卫父亲回英国去探望了一下,他回来时,带回了一份英国的房产证(是一份很值钱的大庄园房产),这份产权证上的名字,一直是大卫父亲的,但祖父母没在大卫父亲艰辛创业时送给他,而是在他安定和快退休前再送,那是为什么呢?

大卫父亲告诉子女们:他非常感谢祖父母的一番好意,因为这让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了知足,懂得了感恩和自律,更可贵的是,使全家都学会了“施比受更有福”的坦荡以及宽容、谦和的心态。

阿芬受过18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洗礼,又在澳洲接受了10年的西方文化熏陶,虽然目前已经是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母亲,但她以阿亚的爱心为榜样,结合大卫父母严格而宽松(并不矛盾)的家规,传承着中西方的优秀文化精髓——管好家,照顾好丈夫,帮助好孩子,要像钓鱼工具商店里的老板那样,有一颗真诚和憨厚的善良之心,帮助他人,做一位幸福的家庭主妇。

最后,本人真诚地向读者们提个建议——如果今后有人想要出国去奋斗,或者家长们支持子女出国去深造,最好事先能设法找一个好房东或找一个优秀而肯负责任的监护人,这样,孩子在异国的奋斗中,有个启蒙老师的正确引导,可能会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

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好在“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