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台梭利老师要具备的素质

蒙台梭利老师要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不是蒙台梭利老师被动,而传统学校的老师更主动。实际上,我们蒙台梭利老师在上课前要花很多时间去熟悉、准备。一位来自普通学校的老师不能马上就成为蒙台梭利老师,她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摒弃在教育上的所有偏见和错误观念。蒙台梭利老师不能把孩子当成幼稚的小孩,她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最终会借助工作显露出自己美好的本性。

对于我们的教育方法,一般人的评论总是很表面化,他们认为我们对老师的要求不高,老师做的不多,好像只要尽量不干预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活动就够了。

其实,如果考虑到教具问题,考虑到将种类繁多的教育项目依孩子的能力而进行计划和安排教学,老师的工作就复杂多了。

并不是蒙台梭利老师被动,而传统学校的老师更主动。实际上,我们蒙台梭利老师在上课前要花很多时间去熟悉、准备。

到后来,老师看上去比较悠闲而被动,那是教育成功的表现,表示老师的任务顺利完成。

比较成功的蒙台梭利老师,会将自己的班级带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他们会说:“不管我在不在班级里,班级里孩子们的工作或活动会照常进行,这个班集体已经完全自立了。”

要达到这样的成功水平,中间有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去发展。

一位来自普通学校的老师不能马上就成为蒙台梭利老师,她需要重新塑造自己,摒弃在教育上的所有偏见和错误观念。

老师要具备想象力。蒙台梭利老师不能把孩子当成幼稚的小孩,她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最终会借助工作显露出自己美好的本性。

即使是有各种偏差行为的孩子,老师也不会对其失去信心,在老师的眼中,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的精神特质。老师相信孩子会受工作的吸引而展现自己的美好本质,她会等待孩子专注而投入地进行工作。

老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老师作为孩子学习环境的管理者与维护者,她应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必在意孩子的问题与困难。老师要相信,合理的环境一定能使孩子的问题消失。

环境对孩子的吸引,会让孩子的意志更坚定。教室里的教具要保持美观、明亮、完好无损,给孩子以新鲜感,教具也要配件齐全,随时使用。

老师本身是教学资源之一,所以她应当对孩子富有吸引力,最好是年轻端庄、衣着体面而整洁的人,老师要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态度亲切、举止优雅。

以上这些是理想的标准,老师要随时保持这样的理想标准也不容易。但老师要记得,自己所面对的那些孩子都是不可藐视的人,老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老师需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尽量做到温文尔雅,让孩子自觉地敬重、爱戴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因为在孩子眼里,母亲是一切美的化身。

2.第二阶段,老师要开始处理那些还未步入正轨的孩子,这些孩子心思散漫、四处游荡,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对这些孩子,老师要善于诱导,可使用各种技巧(使用棍子除外)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老师可吸引孩子们去做一些他们虽不喜欢但也不讨厌的工作,一开始,孩子们可能会有些不高兴,因为他们的游荡行为被老师制止了。

对不断骚扰别人的孩子,老师要设法制止,不让他继续去骚扰别人。

3.第三阶段,借助于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让孩子产生兴趣后,老师就要退到幕后,避免干扰孩子。

有时,老师仍难免会犯错。比如,对于一个曾经很顽皮而现在专心工作的孩子,老师可能会特意表扬他说:“很好!”这种赞美可能是善意的,但它可能会破坏、打断孩子的思考。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老师也不必直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答案,否则,孩子会对问题失去兴趣。这是因为,对孩子而言,仅仅完成工作不重要,自己克服困难才是重要的。

提着重物前行的孩子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假如老师只是看着他,对他也可能是一种干扰,可能会使他停止工作。所以,只要孩子专注地工作,老师就不去理会他,至少不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总在注意他。

即使在两个孩子争抢一个物体时,老师也不要干涉,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除非孩子来寻求老师的帮助。

当孩子完成并熟练了旧的工作后,老师的责任是给孩子介绍和示范新的工作。

假如某个孩子想把自己专注完成的工作成果给老师看,想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老师就要给孩子真诚的赞美:“你做得很漂亮哦。”要与孩子一起为他的工作成果感到欣喜。

作为一名蒙台梭利老师,她不是孩子们贴身的仆人,不必为孩子们清洗、穿衣、喂饭,孩子们需要学会自己做这些事情,以达到独立的目的。

老师要做的是,给孩子们准备好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包括教具;老师要观察并发现孩子们的意愿和需求,或发现孩子们某种敏感期的表现,发现孩子们要发展自己某种能力的表现。

老师是儿童、教具以及儿童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需要根据孩子的意愿来准备环境,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教具,允许孩子自由地进行工作以发展自己。

老师要帮助孩子自己行动、自己做决定、自己思考,在教育中,这是为孩子的心灵服务的艺术。当老师看到孩子因心灵的真实展现而感到快乐,老师对孩子的信心就会实现。

以下这些是孩子原本就具有的特点:不知疲累的劳动者,尽全心全力而平和工作的工作者,帮助弱小并懂得尊重别人的独立个体。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成长的孩子。

蒙台梭利老师要能透视童年的秘密,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而不是只了解孩子生活的表象。

真正了解孩子的秘密,就会使老师对孩子产生更深层的爱,或许这是老师第一次体验真正的爱,这与身体上的亲吻和拥抱所表达的爱属于不同的层次。

孩子真正心灵的展现,会深深地震撼老师,并能引领老师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老师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后,她也会获得很多快乐。

在以前,老师的快乐或许是事少、高薪,或者是有权力、有影响力,或是升职。而现在,老师认为,那些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她现在会通过孩子获得更多、更强烈的精神快乐,这对她来说可能就是天堂。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是,利用各种感官教具,激发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安全感。教具本身并没有绝对的价值,其效用的多寡,全在于老师如何将它们呈现给孩子。

所以,老师需要选择最有成效的方法,引起孩子对这些教具的兴趣,促使孩子想使用这些教具。

下面,我们来探讨在课程或教学中,如何呈现给孩子这些教具,如何引导孩子使用这些教具的特殊技巧。

那些研习过我们的教育法的人,大都对每种教学方法都感兴趣。这些人会发现,若将我们的教学课程与传统教学课程进行比较,会形成很有意思的对照。

在我们的教育法中,各种活动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孩子主导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能做出具有行为意义的动作,此时,他就可以主动地反复练习某些动作,这些练习涉及推理过程,因而可让孩子继续进行自我教育。

在这样的原则和方式下,孩子所做的工作是独立的、自发的,老师几乎完全不介入。老师的任务就是提供教具,最多给孩子示范教具的用法。

之后,老师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进行自我学习。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孩子。

或许很多老师会问,只是温和地、用鼓励的方式给孩子呈现教具,就够了吗?当然不够。

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对教具的操作是最重要的环节,老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孩子正确地示范如何操作教具。

因为,对于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孩子可能不会在意,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他大概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东西。所以,老师要随时准备好给孩子进行动作示范。

下面我们以西式餐具为例来说明。西方人都知道餐桌上刀叉的具体用法,但对于不懂得如何使用刀叉的东方人,他们看到刀叉时可能会觉得有趣。

或许,他们可能会将刀叉拿起来,玩弄一番,但不知道它们是可以用来吃饭的,因为他们从没看到过别人使用刀叉吃饭。直到他们看到别人怎样使用刀叉吃饭,才会去模仿别人,去学习使用刀叉吃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持续地给孩子做示范,比如,将立方体积木根据体积大小垒高,再把它拆除;把圆柱体从插孔里拿出来,混合在一起,再根据形状大小一一插回原来的插孔里等。

我们这样的教学看起来可能有些奇怪,因为一般人会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但其实,我们这种不使用言语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课程”。

这样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孩子亲眼看到如何坐、如何站,如何拿盘子、如何不将上面的水杯打翻在地,如何做出正确的、轻巧的动作。

这些不都是教学吗?即使是老师的静默本身,也是一项教学。通过静默练习,老师亲身给孩子示范如何安静地坐好,并让孩子在有人轻声叫他之前保持安静的坐姿。

我们会引导孩子,让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在这里,老师不是用语言鼓励孩子静默,而是用自己静默的神态、举止来引导孩子的动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用在了几乎每一项教学内容上,即使那些人们认为不说就没办法懂的事情也是这样。

在我们的蒙台梭利学校里,环境本身就会教育孩子,老师只是引导孩子,促使孩子与环境进行直接的互动,示范和引导孩子如何操作、使用各种教具。

这样的教学方法若是用在其他教学法中,是不可能成功的。在传统学校里,我们只能听到老师不断地对孩子们大喊:“安静,安静!”“不要乱动!”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语言吗?我不相信只是用“说”或命令式的教学就能收到教育的效果。我相信教育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然的学习活动。

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操作学习,孩子具有认真勤奋地学习新技能的态度,这些就是对我们的教育法成功的一种肯定。

服从他人的命令要以健全的人格为前提,也就是说,孩子若要服从他人,就必须具备我们所期望的各种反应能力。因为,对于服从他人,孩子必须靠自身的练习才能做到,而并不是靠我们的命令就能做到的。

我常听到钢琴老师对学钢琴的学生说:“你的手指姿势要摆好一点。”但老师并没有教学生怎样才算是摆好手指姿势。所以,学生的手指姿势依然摆不好,老师继续重复他的话,学生的姿势依然摆不好。

要命令孩子去做某件事,这必须有一个重要前提,即孩子的心智发展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这样,他才能遵照成人的指示去完成要他做的事情。

孩子会小心地自己依命令而行事,在教学中,老师所有的语言指导应在教学的后半段出现。因为孩子的内在秩序达到某个程度之前,我们用语言引导他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是说语言不能教,但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词汇以及他使用词汇的方法。

缺乏经验的老师,常常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教”上面,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采用某种方法,给孩子讲授教具的使用方法,就是完成了老师该做的工作。

但实际上,这与事实大相径庭,因为老师的职责远比“教”更重要。

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所以在观察孩子时,不能仅限于了解孩子。老师的观察,其最终目标是要辅助孩子的能力获得发展,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下面,我试着讲述一下每一项对老师的教育有助益的教学原则。

首先,新时代的老师要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在哪里。当孩子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时,老师要尊重孩子,千万不要在一旁纠正孩子或突然给予孩子赞美,这容易打扰孩子。

对于上面这个教学原则,个别老师可能会只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可能把教具分发给孩子后,就默默地退到一边去,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干预。

这样的做法可能只会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整个教室里闹翻天。我们提到的不干预孩子、尊重孩子的劳动,这只能在孩子本质的发展臻于成熟后才得以施行。

也就是说,孩子必须有充分的自我专注的能力,当他能对某件事表现出兴趣、能沉浸其中时,我们才不去干预他。

假如孩子只是胡乱地发泄自己的精力,老师却还是不闻不问,那这样所谓的尊重就没有意义了。

有一次,我发现几乎一整个班级的孩子都用错误的方法在操作教具,整个教室毫无秩序。但此时,班里的老师什么都不说,她只是在教室里边走边看,就像埃及的人面狮身像一样沉默无语。

于是,我对这位老师说,与其让孩子们这样乱操作教具,还不如让他们到外面去玩,或许比在教室里更好。

过了一会儿,我经过某个孩子的身边,发现老师小声地附在孩子耳边悄悄说话。我好奇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呢?”老师回答说:“我小声地讲话,才不会打扰到孩子啊。”

这位老师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她不敢去干预班里孩子的失控,没有试着去建立秩序,以让孩子的个别工作能顺利进行。

有一次,一位老师向我描述了她的困惑,她说:“您要求我们用尊重科学家或艺术家的心态去尊重孩子,尊重他专注的学习和操作。但是您又说,假如孩子只是把教具当做玩具玩,而不是用来操作时,我们应该介入其中。这怎么理解呢?”

我回答这位老师说:“嗯,我是这么说过。对于孩子的智能活动,我对它的尊重就像对艺术家的灵感巧思一样,甚至对它的尊重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假如我去某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发现他在抽烟、玩牌,那我就不怕打扰他,我甚至会对他说‘嗨!朋友,你在忙些什么呢?’

“因为这位艺术家正在做的事情不用太费神,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娱乐。所以,我也可能会对他说:‘放下你的画笔,我们一起去散散步,享受一下阳光吧!’”

我们的教育方法所说的尊重,绝不是连孩子的行为缺失、肤浅的表面行为也包容。说到尊重,我们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能觉察出孩子的不同体能状况,鼓励孩子进行对身心发展有益的行为(可通称为好的事);打消孩子不好的念头,因为这些念头没有建设性,对孩子的发展没有贡献,它只会使孩子的精力用错地方、伤害孩子的发展(可通称为恶的事)。

不仅老师要牢记以上这些基本原则,孩子的母亲也需要把它们牢记在心里。

或许,老师可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也可以厉声厉气地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但真正体会了教学之道的老师,会懂得使用比强制和压迫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

无疑,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随时对孩子进行观察并持续地付出努力。老师要随时留心孩子的现状,小心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环境,比起命令和严厉的告诫,这些方法更简单。

但方法虽然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这需要老师有无尽的爱心和洞察力才可以。

老师维护孩子的学习环境,就像家庭主妇尽力把房间弄得美观、温馨一样。只是这样还不够,老师还需要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需要负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

多用心观察孩子,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就会逐渐有更清晰的概念。孩子能否走入正轨、能否获得进展或成就,常常取决于老师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只有真心去做,才能收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让我举例来说明,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错误,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们假设,在一个装修好的房子里,某个房客把洗脸盆当作装煤炭的盆子来用,这样他就无法用洗脸盆洗脸了,他的房子和家具也会变脏。

这是一个不懂得利用现有卫生设施的小错误,结果导致了大家生活在脏乱的环境里。

一位老师是否具有应有的能力,取决于他是否能谨慎地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那些基本原则。

如果老师认同我们的教育观点,就会从中发现克服教学中的困难的要领,并在实践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虽然懂得克服小过失、小困难不一定会让人达到完美的境地,但知道自己有能力克服过失、渡过困境,这会让人感到振奋,从而产生一股鼓舞自己的力量。

正是这样的一股力量,会让生活中的很多小困难变得微不足道,这也是使事情不断臻于完美的不二法门,寻求道德上的完美也是如此。

一个合格的新时代老师,需要做到能帮助孩子克服他们的缺点,但又能不让孩子觉察到自己的不足。

如果将儿童心理生活的发展看作自然现象,那学校生活就可以成为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科学实验室。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可以成为心理学家、教师最好的实验场所。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准备并完善这样的学校,这样做是为寻找一种更好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做准备。

在自然科学实验室里,需要一个直接为观察所需材料进行准备的人或组织,这些被称作“准备者”的人所做的工作最精细,因为他们要具备生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有关人类研究工作的文化知识准备得越充分,科学的进步就会越迅速、越有保证。

有人说,实验心理学的实验室无须设置一个为观察对象做准备的组织,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在我们的实验中,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境显示得还不够完全。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需要一支有实践经验、比自然科学实验室的队伍更优越的工作队伍,这样才能保障儿童的心理现象被揭示,保证形成一个个真实的观察材料。

这样的心理实验室,只能是根据科学方法组织起来的完美的学校,学校里的老师是最恰当的准备者。

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所有的学校以及老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要拯救儿童的心灵,就必须给予他们生活上更多的自由。因此,老师的准备工作必须以新的方式来进行,老师的个性以及社会重要性也将会因此而改变。

至今为止,我们做了首次实验之后,一批新型女教师已发展起来。比如,她们用训练静默取代表达技能,用观察法取代灌输式教学,用谦恭取代自诩为一贯正确的骄傲。

大学教授也会经历同样的转变,在过去,教授会像皇帝一样高高在上,坐在椅子上,他的话就是权威,不容学生质疑。

而今天,教授则让学生坐在高于自己的位置上,他自己站在低于学生的位置或地板上,让学生都能看到他。这样,学校中的师道尊严和等级制度就不存在了。

对于教授的话,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要设法证实其理论,甚至去质疑教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的真正进步,产生创新的知识。

这样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不尊重和热爱老师,现在学生依然会从内心尊重他们的老师,重要的是,学校和老师要沿着相同的正确的方向去改变。

老师需要具有科学所需要的那些特征,比如客观、公正,老师不是通过知识内容,而是通过方法来准备自己。

这就是说,老师应该在“品质”方面,而不是在“文化”方面与众不同。其中,最基本的品质是观察能力,这种品质非常重要,以至于实证科学也被称作“观察的科学”。

显然,要让一个人能观察,仅有感觉和知识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观察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培养起来的一种习惯和能力。

假如,我们让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使用望远镜观察星象,或描述显微镜下的某个细胞,不管给他示范的人如何用语言解释应如何观察、应看到什么,他可能依然看不到。

观察能力需要训练,这是走向科学的必经之路,老师的观察能力也需要训练。假如现象不能被看见,那它们就跟不存在没什么两样。

此外,科学家的心灵会完全沉浸在对观察对象的强烈兴趣中,他经过训练能够看得见,并对观察对象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正是造就科学家精神的一种动力。

观察品质包含各种更细微的品质,比如耐心。与科学家相比,没经过观察训练的人,会表现出用裸眼、借助于工具都不能看见的盲人的特点,也表现出没有耐心。

真正的科学家,在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前,不会意识到他所进行的是个漫长的、需要耐心的过程,真正的老师对儿童的观察也是这样。

缺乏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审度事物,他只会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与满足,或许只有绝对的空虚、无用和琐碎才是满足他的东西。

缺乏耐心的人,就像那些爱管闲事的人,当要做真正的工作时,他们总会逃脱。

教育是培养这种耐心的态度所必需的,要让自己与外界相联系,并欣赏到外部世界的价值,那我们就要学习把控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耐心。

在化学实验中,伟大的化学家希望能找出产生反应的最小量物质时,他就像一个对实验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不停地摆弄曲颈瓶进行实验。

他会拿起一个曲颈瓶,装好进行研究所需要的物质,接着装满水,静静地观察反应。反应发生了,他会再倒空曲颈瓶,重新装入水,再观察是否有进一步的反应。

经过反复实验,他会建立起物质不同的稀释度。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最小量很重要,为了寻找这个微妙的、几乎可以忽略的最小量,伟大的化学家的行为竟像一个孩子。

像化学家这种谦恭的态度,是耐心的一种要素。

在各种场合中,科学家都是谦逊的:他能够走下自己的宝座、站在桌前工作,他能脱下长袍、穿上工装,他能放弃宣讲权威性的、不可辩驳的真理的高位,并与学生一起去发现真理、检验真理。

这样,科学家不仅会让学生学习到理论,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真理的鼓舞,促使他们进行独立的活动。

甚至在各种社会荣誉面前,科学家也会保持同样的谦卑态度,对他来说,谦卑才是他真正的荣誉,也是他伟大的缘由。

其实,科学家最高形式的谦恭是随时随地地自我克制,这体现在他的外表上,也体现在他的精神生活方面,比如坚定的理想、内心的信念等。

面对真理,科学家不会有任何偏见,他会随时准备放弃自己此前所持有的与真理相悖的观念。逐渐地,他会修正自己的错误,逐渐净化自己,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明澈而坦率,就像真理一样。

如果老师能在儿童的心灵中发现真理,那他就会变得非常伟大。

为让自己达到这样的高度,老师必须学会谦虚、自我克制、有耐心,此外,他还要摒弃建立在虚荣心上的骄傲。

老师应该胜过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因为,科学家永远只会停留在自己所研究的事物的外部,如电能、化学能、微生物的生命、星球等。

而老师所研究的对象是人,是儿童的心理和灵魂成长,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孩子,老师所研究的是人类的整个人生。

人的美德诸如谦虚、耐心,包括科学家为自己树立的外部目标,其实都包含在灵魂之中。因而,对老师来说,美德已不仅是“科学家的耐心和谦逊”的问题,还包括所有人的道德问题。

老师的想象力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精确,老师的精神要像圣贤那样崇高,老师的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神圣的,老师的科学的准备和精神情感的准备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灵魂。

老师的态度为何是积极的、科学的呢?这是因为,老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让自己与真理发生直接的联系,老师要去除所有的幻想、所有虚幻的无用的创造,她需要准确地区分真理和谬误。

老师应该向真正的科学家学习,科学家能注意到每一种物质的微粒、每一个生命最初的萌芽,科学家会消除自己所有感官的错觉,以及所有可能引起混淆的杂质或无关的物质。

要达到这样的高度,老师需要长期的实践,并在生物科学的指导下对人的生活进行广泛的观察,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那老师的态度为何是神圣的呢?因为,只有人才会拥有观察力,也因为老师观察的对象是人,而人的特性是神圣的。

因此,我会依靠科学的帮助,要求老师在观察儿童方面成为一名专家,我会要求老师不仅关心教育理论本身,还要到实验室、大自然中去独立工作。

在观察儿童时,不能将儿童的生理方面排除在外,所以,老师的工作准备也包括儿童身体发育方面的知识。

这些身体发育方面的知识,应是从儿童出生到开始产生心理生活的这一年龄阶段的知识,还有当儿童的心理生活变得易于处理的那个年龄段的知识。

这里说的知识,不仅是指解剖学、卫生学、生理学的理论知识,还包括遵循儿童的发展并预见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自然之书、儿童之书正在我们面前敞开着,它们充满创造性以及奇迹般的可能性,并等待着满足科学家那种潜在的、难以名状的想了解自然、了解儿童的渴望。

我这本书是在讨论蒙台梭利教育法,这也是新型老师的基础读物和教材,它可以帮助老师完成指导儿童生活的使命。

以上谈到的这些,只是“准备”的一部分,老师不必一开始就做到像观察动植物的科学家那样。老师也不用像医治婴儿疾病的医学专家那样,只满足于病理学的那种“调节生理功能”的做法。

老师要认识到,所谓的科学方法是有限的。老师要观察“人的内心生活”,要从一切人类宗教和历史的精神成果中汲取营养。

艺术、爱情、精神的表现形式是生活特有的,这种生活需要老师对其进行观察并为其服务,同时,这种生活也是老师“自己的生活”,老师要和所有人一起共享社会生活。

人类心理的科学实验室应该是学校,在这里,精心设计的环境可以帮助儿童的心灵获得自由的发展。

如果老师觉得自己是受到了兴趣的驱使而“看到”了儿童特有的精神现象,同时体验到一种心灵宁静的快乐以及不可遏止的观察欲望,那老师就会觉得自己正在“步入天堂”。

从此,老师将会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