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没妈妈的孩子真实生活

没妈妈的孩子真实生活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妈妈应该改掉一心“讨好”亮亮、怕亮亮“爆炸”的心理。但这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就坚决让亮亮做自己和家人的早饭,否则可能在旧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新问题。再次,要教会孩子认清自己的感受并以别人可以接受甚至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亮亮最大的问题。尤其对于习惯于以过激情绪甚至攻击行为来表达不满的孩子,学习弄明白自己的需求、意图及感觉十分重要。

首先,妈妈应该改掉一心“讨好”亮亮、怕亮亮“爆炸”的心理。因为在人类社会里,所有的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要学会照顾自己、关心别人。已经上学的亮亮,在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中,不仅不知道体谅妈妈的辛苦,还动辄找茬发火,这是绝不能姑息迁就的。

但这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就坚决让亮亮做自己和家人的早饭,否则可能在旧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新问题。妈妈只要在叫亮亮起床并为他准备好早餐后就去忙自己的事,这就传达出一个信息:我,作为母亲的职责已经完成,我还有自己的事要做,至于你起不起床、吃不吃饭那就是你的事了。一般情况下,经过一番努力(甚至有的立刻见效)孩子们都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因为父母的态度使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

其次,要观察、询问一下孩子的生活出没出“差错”。这一点案例中的妈妈已经做了一部分——在叫亮亮起床的时候会回想一下儿子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有没有“不顺心”的事,来估计孩子“爆炸”的可能性——之所以说是一部分,是妈妈考虑的范围太狭隘了,父母关心孩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生活起居,还要注意孩子是不是碰到了什么学习或人际关系的难题?存不存在脑力或体力上的精力过剩?生活中是否发生了什么孩子难以处理的变化?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远比一两顿吃得香不香、一两宿睡得好不好重要得多。

再次,要教会孩子认清自己的感受并以别人可以接受甚至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亮亮最大的问题。尤其对于习惯于以过激情绪甚至攻击行为来表达不满的孩子,学习弄明白自己的需求、意图及感觉十分重要。否则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人怎能知道?既然谁都不知道,那任他再怎么“折腾”别人再怎么让步都不可能满足其内心真正的需求,根本问题不解决又会衍生出不知什么样的新问题来……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最后,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和孩子的生活中有没有“非是即否”的极端处事方法。例如,妈妈给亮亮做了他平时最爱吃的海鲜炒饭,可亮亮今天根本就不想吃(在这里先不把这当做“找茬”,而是真的不想吃),那他就会说“不吃”,而妈妈想“都给你做了你就得吃”,孩子就是不想吃,妈妈非让他吃,两个人强调的都是结果:吃或不吃,这时只有一个人让步才能中止矛盾,但如果谁都不想让步,矛盾必然升级。同理,在一个人的内心也经常会出现冲突,如果这种“非是即否”的观念根深蒂固,也会造成严重的痛苦——自己生自己的气,甚至发生自虐行为。这就要多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有没有变通之法?即使不可能变通,找到决策的根据后也比较容易做决定,这样就不会产生严重的心理混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