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男孩的迷惑行为

网络男孩的迷惑行为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总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可有谁比我们更懂得孤独的来龙去脉”,一个孩子在论坛上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最渴望能与同年龄的伙伴交流。这种亦真亦幻的状态格外受孩子们的青睐,这可以使来自学校和父母的压力得到释放。他们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恨不能一气围追阻截,将网络赶到地球以外。家长的焦虑和粗暴,反而将孩子推向了网络的怀抱,更加深了他们对网络的眷恋与依赖。

“有人总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可有谁比我们更懂得孤独的来龙去脉”,一个孩子在论坛上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最渴望能与同年龄的伙伴交流。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逆反,对教师的抵触,对同学的不信任,使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网络。网上聊天则是一种相对真实的交流,可以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在网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所有关于自己的信息,不过是二进制的一串字符罢了。这种亦真亦幻的状态格外受孩子们的青睐,这可以使来自学校和父母的压力得到释放。这种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长时间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机器的阻隔。这种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与真实社会情境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同辈的交往,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种在网上驰骋万里、叱咤风云的“小网虫”,往往只是“网呆子”,一旦下网走向社会,绵延不断的沮丧、困惑、孤独感将倍加折磨着这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们。于是,有意无意的,他们失去了对社会交往的兴趣,将虚拟的交往当作逃避现实的避风港,自我封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低质量的网络人际关系自然而然地取代了高质量的现实的人际关系。

因为网络,孩子变了,做父母的不知所措。他们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恨不能一气围追阻截,将网络赶到地球以外。不准孩子上网,也不让孩子玩游戏,有的地方,家长甚至联合起来成立“抵网委员会”,结果越来越拉远了和孩子的距离。家长的焦虑和粗暴,反而将孩子推向了网络的怀抱,更加深了他们对网络的眷恋与依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