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让我学游泳我就绝食

再让我学游泳我就绝食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再次面对,孩子态度坚决地拒绝。当时的孩子,除了被强迫的难堪,除了呛水的害怕,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一种羞耻感。羞耻感这个词虽然是中性的,并且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当孩子不能客观地看待它又得不到家长指导的时候,它最容易产生负面的作用。难的是克服这个“羞耻感”。如果能有一个温和的可信赖的人沟通到这个层面,帮助她释放出来,那么,这个游泳不需要以“死”抗争。

十岁的孩子为什么坚决不肯学游泳?是怎样的恐惧让她“宁死不屈”?为什么过了一年多,不愉快的感觉仍然在?如何为过去的未完成事件画上句号重新出发?做什么是第二位,了解和理解曾经发生的,是首要。

四年级女生,暑期学游泳,去了一天,回家之后就亮出这样的态度:再让我学游泳,我就绝食!

游泳是中考体育项目必考的一门,也因此成为每个孩子学生生涯中必过的一关,大部分孩子二三年级就学会了。妈妈焦虑得不行,求助朋友:你能不能帮我教会她?

朋友很纠结:我能教会她游泳技能,但没有把握消除她对游泳的排斥和恐惧啊!原来去年就去学过游泳了,被教练强行将头按进水里,于是很抗拒,家长让步,暂停。今年,再次面对,孩子态度坚决地拒绝。

原来孩子目前还在处理去年的“未完成事件”呢。

貌似家长很开明,又等了一年,实际上,这个开明对于“受伤”的孩子来说还不够,帮助她处理她当时的情绪和心理阴影是必需的。当时没有处理,那么一年后,甚至多年后仍然需要处理。没有渠道转化和没有契机重新看见,它永远在,或许还将泛化到其他事件上,比如对水的恐惧,对严厉老师的恐惧,对新项目缺乏自信等等。

只是,这一点,很容易被父母忽视。

当时的孩子,除了被强迫的难堪,除了呛水的害怕,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一种羞耻感。羞耻感这个词虽然是中性的,并且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当孩子不能客观地看待它又得不到家长指导的时候,它最容易产生负面的作用。孩子有积极向上的冲劲,有自我肯定的价值感,有为父母争荣耀的天性,当她受挫的时候,这些东西统统被羞耻感淹没了,于是她想放弃,她觉得自己没用,她也不打算一再地给父母带来挫败感,不做就是为了避免这一切。

被强迫的难堪容易处理,换个温和的教练,和教练私下交流,进度慢点,耐心好点,或者多花点钱请一对一私教。

对于呛水的害怕,也相对容易,这个是技巧性的事情,事先的准备、指导,以及一年多的身心成长,都会比过去更加容易面对和克服。

难的是克服这个“羞耻感”。或许家长没有能理解到她这一点,甚至她自己也不见得自知得那么清楚。如果能有一个温和的可信赖的人沟通到这个层面,帮助她释放出来(不是用理性去克服或者忽视),那么,这个游泳不需要以“死”抗争(绝食的隐含意思是宁死不从)。

朋友感叹说:这样的事情仍然天天上演,每次在游泳中心看到教练和父母“暴力”对待孩子,都很难过。

我们不能每件事都防患于未然,至少知道一点常识,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尊重,那个结才能打开,才能继续向前走。否则,生命的某一部分,就此停住,未能顺畅成长的部分在未来会用各种不愉快的方式重新启动。

补充说明的是,确实有小部分的孩子或成年人在“暴力教练”下学得一门技能,游泳更是被普遍认同:呛几次水就好了,直接扔下去扑腾几下就会游了,胆子就是被吓出来的。心理咨询技能中有一种疗法叫作冲击疗法,也叫满灌疗法,通俗地讲就是怕什么给你经历什么,直到你脱敏为止。但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会轻易使用,使用之前需要确定许多因素,包括病人的身体状况、个性特点,并且还有许多防范措施。

我个人认为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的孩子越挫越勇,挫折会激发动力,然而对一大部分孩子而言,激发的会是恐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