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被拒收的礼物

被拒收的礼物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孩子们热情满满的礼物被拒收,并且这个拒收来自老师,孩子们都会产生负性情绪,伤心失落担忧疑惑,甚至不满愤怒,和孩子经历和面对这些,影响他们成长的不是某个事件,而是他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拒收的理由是“没人会要”。好的初衷和策划却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开心。妈妈如何协助孩子?面对“挫折”,孩子如何反应是父母关注的重点,也许也是教育的契机。而看法,是可以引导和升华的。

当孩子们热情满满的礼物被拒收,并且这个拒收来自老师,孩子们都会产生负性情绪,伤心失落担忧疑惑,甚至不满愤怒,和孩子经历和面对这些,影响他们成长的不是某个事件,而是他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而看法,是可以引导和升华的。

案例一:前两天幼儿园搞迎新年活动,让每个孩子准备红包和礼物,我觉得没必要互赠红包,因为最近开始有教她些类似付出才有回报的概念,让她明白挣钱是怎么回事。

无独有偶

案例二:英语培训学校交换礼物,儿子(二年级)的礼物没有精美包装(一个漂亮的旧铁皮盒),被老师拒收。拒收的理由是“没人会要”。妈妈很懊恼:礼物也分三六九等吗?难道外包装比心意更重要吗?好的初衷和策划却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开心。

所以当时我就让她准备了自己画的画放红包里面,让她与小孩子之间交换礼物就可以了。

结果女儿回来跟我讲送出去的礼物被退回了,因为红包里面没钱。

她奶奶也被老师批了:不是和你们家长说了红包里面要放钱,为什么不放?我听了瞬间觉得好悲催。

女儿因为小朋友不收她礼物就很委屈,难过。

但我真有点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她解释这个事。

都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迎接新的一年,发扬集体意识的活动,增加社交关系的策划,美好的初衷因为执行的“偏差”引起若干吐槽。

这两个例子有相似之处——孩子面对的都是被拒绝和被排斥所带来的难堪。也分别有自己的特点,案例一是有一个明示的规则,案例二并没有明示的规则;案例一孩子还小理解上有些懵懂,更加容易产生的是不被接纳的伤心和担忧,案例二的孩子已经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比较容易引发的情绪是愤怒和不满,甚至是回击。

如果有明示的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放少量的钱参与游戏也无伤大雅。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事件给她带来不同的教育体验,新年互赠红包也许在她那里只是一个表达祝福的游戏,并不会产生“可以不劳而获”的想法。若是一件事就能树立一个信念,那么,教育就会非常容易,改日重新经历一件事情就能把想法扭转回来。其实,教育是日积月累和反复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事件给孩子带来的冲击都有其意义,重要的是:她感受和关注到什么?

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奉行的标准和处世之道,若是真的不太欣赏幼儿园的这项规则,事先和老师交流为自己争取一下“特权”也许可行;如果不行,也可以提早警醒:我不给孩子红包里放钱估计会发生不愉快。这样应对起来就不容易懊恼一些。

对于幼儿园的小小朋友,面对这样的事情,少些解释是上策,太大的道理和太强的逻辑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她在幼儿园有安全感、开心快乐是我们的大原则。和她一起“经历”这些事,“被拒绝”并不需要深深地烙在她心里,只是发生了,发生过了就可以。也许吃一堑长一智的是我们家长,我们会因此提高我们的“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行为是非对错,此处不多做评述。

若是没有明示的规则,孩子如何面对这个“遭遇”,可以关心一下,他为自己积极争取了吗?他是怎么表述的?他向妈妈求助了吗?妈妈如何协助孩子?面对“挫折”,孩子如何反应是父母关注的重点,也许也是教育的契机。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也会渐渐认识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不公平、有偏心。面对需要勇气,争取需要智慧,而这些,都只能在经历中发生。这里还有一个要点:父母的作为。父母的反应就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教育榜样,忍了算了还是极力争取、大而化之和锱铢必较之间都有很多种可能。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全部亲力亲为,必然需要借力,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机构什么样的老师,也会考量为人父母的能力。

当孩子们热情满满的礼物被拒收,并且这个拒收来自老师,孩子们都会产生负性情绪,伤心失落担忧疑惑,甚至不满愤怒,和孩子经历和面对这些,影响他们成长的不是某个事件,而是他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而看法,是可以引导和升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