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意见不一如何教育孩子

家庭意见不一如何教育孩子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位网友给我留言:双子:我是一个4岁男孩的妈妈,我用3天时间仔细读了您的每一篇博文。您对冬儿真的是太用心了,感动。当我和孩子他爸在育儿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办?您有一篇博文写到,冬儿学英语,对她爸爸的“训谕法”不敢领教。人和人无法做到完全理解,只能“包容”。可是,对于孩子,如果长期接受两种评价标准,对他的成长肯定不利吧?我家孩子一直由我们自己带,孩子他爸也肯花时间精力陪孩子,我很知足。

有位网友给我留言:双子:我是一个4岁男孩的妈妈,我用3天时间仔细读了您的每一篇博文。您对冬儿真的是太用心了,感动。

当我和孩子他爸在育儿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办?您有一篇博文写到,冬儿学英语,对她爸爸的“训谕法”不敢领教。人和人无法做到完全理解,只能“包容”。可是,对于孩子,如果长期接受两种评价标准,对他的成长肯定不利吧?

我家孩子一直由我们自己带,孩子他爸也肯花时间精力陪孩子,我很知足。可是,一直以来,他认为男孩从小就要培养“男孩不哭”的所谓“坚强性格,否则长大就会娘娘腔。

但我认为,孩子无论男女,都应该有体察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感情的自由和需求。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能够辨别他人的感觉,理解别人的需求,解读别人情感的能力的有同理心的人。

昨天,我和孩子用树叶、颜料、油画棒画了一幅画,秋天的童话,孩子兴致勃勃地让他爸爸看,可是他爸看了就说太阳画得不对。我对孩子说你爸爸不懂,不用听他的,他爸就火了,说我还有完没完。孩子就哭了。他爸就说孩子是受我影响。

看完这番留言,我细想一下,她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无数家庭的共性。

这里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你其实说了三件事:(1)问题;(2)疑惑;(3)问题和疑惑的结果

(1)问题:①育儿上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办?②孩子长期接受两种评价标准,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①其实从小生活在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人,能走到一起并成为一家人,又共同养育唯一的孩子,这原本就是上苍馈赠给两人的福分和最大的恩惠。两个不同环境出来的人,生活在一起,观点不一,想法不同非常正常。

如果在养育孩子,意见不同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互包容。我原本就说过,人与人之间想要对方理解是非常困难的。上面这位妈妈要想家庭和谐,就要想办法让你先生能认同你的观点,(当然前提是你的观点是对的),那你要做的是,顺着你的想法走,他自然会来认同你的观点,化有形为无形,这才是你的大智慧。

就拿“秋天的童话”来说:你和孩子兴致很高,先生认为太阳画得不对。其实这里原本没有对和错,有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你和孩子是从童话的角度,先生是从真实角度。其结果必然不一样。

如果你能在孩子拿画给爸爸看前,和爸爸达成一致,无论孩子画得好坏,都要给孩子鼓励。爸爸接下来一定不会说孩子画得不好,也不会有下面的争执,更不会让孩子吓得哭。但你对孩子说:“爸爸不懂,不用听他的。”你先生必然会发火:一方面认为你蔑视他;另一方面唆使孩子不尊重他。发火的结果:四岁的孩子吓得大哭,你气得要命。三个人都受到了伤害。

如果先生已说出了孩子画得不对,收不回来,你同样可以巧妙地,开心地让先生教孩子。教孩子画出爸爸认为对的太阳。如果先生不会画,只是凭感觉说画得不对,就肯请他和孩子讲:什么是对的,错在什么地方?无论结果如何,孩子和爸爸在一起交流,本身就是很好的亲子活动,让孩子更加喜欢爸爸,多和爸爸一起玩玩。你这个母亲多了一个育儿帮手,自己轻松,全家开心,何乐而不为?最重要的是家庭和谐,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安全保障。反之,家庭时常出现的鸡毛蒜皮,就如上述一幕,几乎天天都会上演。

我和冬儿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鸡毛蒜皮时有发生。记得一次我在医院,让朋友晚辉下午去接冬儿放学,两人错过。晚辉打电话到家里冬儿接的,晚辉说:“在商场门前没等到你啊?”话没说完冬儿就挂了电话。一小时后晚辉才告知我,我一听心想,坏了,冬儿肯定又到商场门前去等晚辉。我赶快打电话回家,冬儿果然不在,又赶快让冬儿姑妈到商场门前去找孩子。天都黑了,冬儿还坐在个破轮胎上,脸冻得通红地等着晚辉。

我回到家,冬儿不开心说:“在商场门前等了阿姨近一个半小时。”

我好笑地说:“你啊,没听清楚阿姨的话就跑……”话还没有说完……爷爷来到厅里,不解地问:“孩子的话你也信?她何时在商场门前等了一个半小时?……

吓得冬儿不停地说:“妈妈:对不起。我可能搞错了,只有半小时啊。”

我一句也不解释,赶快安慰冬儿:“冬儿没事啊。真的没事啊,半小时和一个半小时对你来说,都是很长的时间,你没有这个概念的。妈妈没能让人接到你,要对不起的人是妈妈……我会电话谢谢姑姑的。”

说完,就让孩子吃饭,慢慢和冬儿讲故事、聊天,让孩子放松下来。冬儿开始做作业时,我在厅里打电话感谢冬儿的姑妈,把这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爷爷奶奶不做声了。后来我吃药要倒水喝,爷爷出来说:“这个瓶里的水刚烧开。”

我知道爷爷是用另一种方式向我道歉,所以就说:“好的,爸爸。”

其实爷爷奶奶误会我很正常,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给冬儿姑妈一个电话,长辈听到就知错怪我了,无须多说,更没必要解释。家的平静是最重要的;冬儿正常的作业,玩乐最重要;她不抱怨爷爷奶奶,知道是人都会犯错才最重要。

家真的是每个在外忙碌了一天的人,回来放松的地方。能成为一家人是不容易的事,家里只有相互信任和相互包容。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能太计较是非对错。

特别是你们夫妻多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多想想不容易走过的每一天。所以做母亲和妻子的,要学会用技巧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不能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这很伤人,更伤感情。而且这样的教育,孩子长大了,除了看不起父亲,还可能会是个心胸不开阔之人。

小事谦让,大事商量,同时多多欣赏对方的优点,对事对人一起达成共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最爱我的,也是这个世上最了不起的人,这样才能教好你们的孩子。如果不是这样,你们养育的孩子,未来如何不得而知……

②孩子长期接受两种评价标准,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家长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设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学校,被两个观点不一,对事物看法不同的老师,来一起教授。这样小的孩子,肯定没有事非标准,更不会自己去思考一件事的对错。其结果,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习惯就会非常混乱。因为没有一个是和非的标准正确地引导孩子。

这样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面对两个意见不一,每天吵闹的父母,会茫然而不知所措,内心必然很苦恼,既不会表达又无处可说。最后长大必然是个心灵不健康,走向两个极端的人:或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或胆大包天,自以为是。

(2)疑惑:其实从你写的留言中,可以看出你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虽然有些分歧,但孩子的爸爸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陪孩子,这非常不容易。父亲希望培养男孩从小勇敢,坚强的性格是个好事,要理解爸爸,只是方法上要用点心,让爸爸知道很多事不太可能因自己的意志而转移。

你要用智慧让先生知道一个四岁孩子,刻意培养“男孩不哭”是不可能的。他哭和不哭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孩子哭,只要不是无理取闹,必然是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太正常了,并不代表他就不勇敢或不坚强。无论男孩和女儿,在家庭和学校还有社会环境,慢慢地长大的过程中,自然会懂得,哭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都会从哭到少哭和不哭。特别是个男孩,大了更知道哭不是一个男子汉的所为,自然会有泪不轻弹。所以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相信你的付出和努力,慢慢先生会理解并接受的。

反之:体察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感情需求的孩子,并不代表他长大了就能够是辨别、理解、解读他人并拥有一颗同情心的人。他的成长和家人的情感轨迹是相同的。

(3)问题和疑惑的结果:孩子无助地大哭,就是对你们无谓争吵的另一种抗议。朋友,要好好反省了,你们做父母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茫然而无助。

今天种下什么种子,明天必然开出什么花。所以这位妈妈,请你三思啊,跳出自我,逆向思维。双子在这忠言逆耳了,请给孩子种下对父亲信任、友爱的种子吧,你的先生一定会感知而感激。将来收获最大的不仅仅是你的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