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尽心和用心

尽心和用心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包给孩子保管,或家长认为有用的方法。一个星期给孩子炸两次。所以家长只要用一点功,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作用太大了。但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粗心大意,让孩子看到了一个事实:说谎可以逃避惩罚。

接到一位妈妈的电话,说了一个许多妈妈和我交流过的孩子不良生活习性的事,其中的许多事让此妈妈很疑惑:

有个8岁的男孩小乐,暑假期间,妈妈发现了孩子的几个问题:

(1)拿家长100元钱买了一块手表,剩下的钱请同学一起享用家长严格禁止的不洁小吃。

(2)说谎。如拿家长的钱后被发现时的说谎……不想去学琴时的说谎,应对家长质问时表现出的镇定和太有逻辑性的谎言,让家长吃惊。

(3)到商场超市玩时,一定要买一样东西,不给买就不依不饶。

(4)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不想和家长交流说说心里话。

从乐妈疑惑的语气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家长对孩子在暑假产生诸多问题时,内心的万分难过和百般无奈。与乐妈慢慢分析:

一、拿家长的钱,讨好同学怎么办?

小乐拿妈妈100元钱买了一块40多元的手表,剩下的钱请同学一起享用家长严格禁止的不洁小吃。

当下每家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所谓坏习惯,我在前面用了许多篇幅讲,就是希望家长们能了解自己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孩子们虽然在校有同学一起下课玩一会儿,但在家要多孤独有多孤独,没有玩伴,没有可倾诉的朋友,做出一些让家长匪夷所思的事就太正常不过了。

朋友们想想:许多家长说孩子拿了他的钱,行为、后果都很严重。其实,从这件事上看,孩子拿钱的行为肯定不是第一次,而且是从小数开始,越拿数额越大。妈妈的钱给几岁的孩子拿去了,拿了多次竟然都不知道。是谁的错?妈妈为什么不知道自己钱包里有多少钱?还会轻易让孩子拿走?

如一个粗心大意的人掉了钱包,有人捡到了,明知是前面的人掉了还拿走了用。这种行为如果是个成人在做,只能说他不道德,没有上升到小偷犯法的地步。所以孩子多次拿钱的行为,只能是家长粗心大意的结果,根本不能给孩子上纲上线。一个孩子多次拿走家长的钱,家长不知道,只会让孩子得寸进尺……潜意识地纵容了孩子,几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后果?只知道家长知道了会打,最后养成了拿钱、花钱的坏习惯,拿钱上了瘾,这才是可怕的后果。好在现在家长及时发现……

家长可能会说我在外面要防人,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是放松,给孩子吃喝,帮孩子学习,又不是不给孩子钱用,还要防个孩子偷钱?其实,家长有了一个家,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就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这个责任不仅是给孩子吃喝,帮孩子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一个心灵孤独的孩子身心健康地长大。

孩子走到今天,家长只有深深地反思:为什么孩子要拿钱?为什么要请小朋友吃不洁的食物?如果找到孩子拿钱的原因后,那么接下来一定要用“疏”和“堵”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帮到孩子。

①“疏”:重视出现的问题,淡化他的后果。孩子开始拿钱表象可能是小朋友请吃了东西,要回请;或是自己想买个什么让同学们羡慕的东西等,也就是“需要用钱”,但潜意识可能是为了让家长重视自己。因为家长发现孩子拿了钱,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行动,孩子可能会认为是重视他的表现。后来用钱习惯了,才可能有了拿钱的瘾……

所以家长一定要淡化此事。不要放在口中提个不停,每天回家把钱包放在明处并告诉孩子,明天提醒妈妈不要忘记拿钱包了,因为妈妈要用钱包里的多少钱买什么东西。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包给孩子保管,或家长认为有用的方法(前提是一定要知道里面有多少钱)。总之,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家长信任他。让孩子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没有机会拿到钱的同时,慢慢戒了这个拿钱的瘾。

家长可能会认为太累了,天天要想着这件事。双子在这儿语重心长地说一句:做人品德是第一位的,孩子长大成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几岁的孩子现在的所作所为大多是无意识的,还来得及。家长只要用点心,累一点,会有所收获。家长现在不想累,将来的结果是泪哭干,心累死,孩子也废了。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动脑子想办法来解决。

②“堵”:几岁的孩子拿钱无非是吃了玩了。这个孩子手里有了几十元钱,请小朋友吃不洁的食品。一是这种小吃美味可口,太多小朋友会买来吃。二是可能小朋友也请过他,想回请。三是小朋友们围着、拥着,心理上太满足,像个小款爷,后果是不会去想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自己就有可能是独生子女,如何交友连自己都不会,更不知如何教孩子与人相处。孩子自己来用钱选择这样的交友方式,是孩子的聪明,因为会得到他这个年龄段的所谓友谊,一个独子太需要这样的友情。当然,对不对大家都知道,后果也很严重。

而许多家长,只是严格禁止孩子在校外买不洁的小吃,说一堆不能吃的理由。可就是没想过:

①如何不用严格禁止的方法,让孩子不吃这垃圾食品,而用一些良性的方法让孩子吃上与外面同样品种的卫生的小吃?

②让孩子学会不用花钱,就能还了小朋友的人情。

③用何种方法让孩子交上许多的好朋友,一样会心理上满足。

所谓“堵”的方式就是将不利的因素全“堵”在家里,用上面三种方法消化。

许多家长,只是严格禁止孩子乱花钱,但“禁”反而让孩子的行为上升到偷钱。其实,家长只要了解孩子的需要,用一点方法帮到孩子,让其满足的同时,无从用钱,孩子会因为家长的“帮”而心生感激,必定不会再来拿家长的钱用。要不然家里钱没得拿了,因为习惯于“拿钱、用钱”,上了瘾,一定会到外面想办法“找钱”,这才是最让家长头痛的,影响一个几岁的小孩一生的事。

下面简单说一下如何巧妙地用“堵”的方法和产生的效果:

方法:

①周末到超市买一些用来油炸食品的小签子,要是买不到,就把竹毛线针从中间断开,多做几个签子。

②孩子喜欢吃的油炸食品很多,用签子串起来油炸,可以在家做的太多了:有土豆片(配料:番茄酱等)、猪肉串、鸡肉串、鸡内脏串、鹌鹑蛋等,星期天腌制两小时,放在冰箱里冰冻。一个星期给孩子炸两次(油炸食物吃多了不好)。想吃的那天,提前一天把腌制好的小吃从冷冻箱中拿出来,放在冷藏箱内解冻。第二天晚上放学后,炸给孩子吃。

③周末或是特殊的日子请孩子的小朋友到家来一起学习和玩耍,并一起品尝妈妈提供的美食。

效果:

①可以让孩子不再吃外面不卫生的小吃。

②还了小朋友请吃小吃的情意。

③妈妈对小朋友的热情和好客,同样可让孩子感激而自豪,同时,能交到很好的朋友们,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心理上会很满足。而且小朋友多了,慢慢会从内向走向性格的反面,外向。所以家长只要用一点功,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作用太大了。

也就是说:尽量用心感动孩子,让孩子没有要拿钱的理由,真正地把拿钱的“土壤”从孩子心里挪开,孩子无法种下拿钱的种子,必然不会让拿钱的习惯生根开花,带到成年。

二、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说谎:拿家长的钱被发现时的说谎……不想去学琴时的说谎,应对家长的质问表现出的镇定和太有逻辑性的话语……

从这位家长的话语中可听出,家长对孩子表达出来的,非常有逻辑性的谎言,真是太吃惊了。其实一个几岁小孩,能在一个有可能被戳穿的谎言后面,编织一个更大的带有逻辑性的谎言,而且镇定自如,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二:

①这个孩子平时有可能做错了事,怕罚怕打,所以和家长说谎,开始孩子肯定不会镇定自如,更不会有什么逻辑性……但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粗心大意,让孩子看到了一个事实:说谎可以逃避惩罚。

②家长原本在孩子面前就有可能为了某事,说谎来解决,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什么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因为你做任何事,孩子肯定潜移默化地跟着学。

慢慢孩子的谎言从做贼心虚到顺嘴而出,最后都不带打顿儿的,真是越编越会编。孩子有个成人无法逾越的童子功:编到最后熟能生巧,真假自己无法分辨。因为此时的孩子,是个“想象”和“现实”都不太能分清楚的年龄,所以说谎时间长了,对孩子而言,就是谎言和事实混为一谈……现在很多成人时不时顺嘴而出,满口谎话,还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不得不说是童年形成的条件反射。

一个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拿家里的钱不说,还要用拙劣的谎言来掩盖,真是要多气有多气: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道德品质出了问题?怎么养了这样一个孩子?太伤心了。所以“男女混合双打”有可能全上了……

其实,孩子“说谎”既然不是一天形成的,“拿钱”不只拿一次,家长就不可能用一天或一次的说教或打骂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家长看到孩子的这个问题并清楚地意识到他的严重性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有一个方法,即如我前面所说:不给孩子拿钱的“土壤”,同样不能给孩子说谎机会的“土壤”。

如这个孩子,不想去学琴,电话告知家长:家里的钥匙无法找到。家长开始信以为真:钥匙找不到,孩子出门后无法进家门,所以就不让孩子去学琴了。中午回家的确是找不到钥匙,后来才发现是孩子太有逻辑性的谎言……可以想象得出,再有逻辑性也是个孩子的说谎,是个一戳就可能穿的谎言,不然家长是不会发现的。

其实,不给孩子说谎的理由,可以这样做:家长提前一天的晚上,将暑假中孩子明天生活、学习上的事,让孩子自己先做好:如弹琴要带书,下雨要带伞,出门要带钥匙……书放在包里,伞放在门边,钥匙放在鞋柜上的盒子里,等等,主要是让孩子没有不去的理由,更无法说谎,做好自己必须做的事。就是不给孩子说谎机会的“土壤”。

家长们要谨记:家有喜欢“说谎”的孩子,在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家长都要提前做功课,心细一点,再细一点。有家长可能会说,孩子虽然此次没有机会说谎,但下次还会再来,这就要家长多多操心,想想办法,可能家长这样做,的确会劳心很多,但可让孩子养成生活、学习有条理的习惯,同时,改掉不良的行为。

记得小时候,缺吃少穿,有个表姐常常拿家里的钱,带着弟弟妹妹一毛、二毛地买一些小吃,几人一起享用,当然,时时挨打的只是她一个人:拿钱、说谎,不打你打谁?但她母亲非常理解她,总是为她开脱。后来这个表姐长大后,对人非常好,孝顺父母,关心弟妹,并没有把小时候的恶习带到成年。但常常在弟妹面前开玩笑道:“当年为了给你们搞吃的,被打多次,现在还回来……”她妈妈也总会跟一句:“那你也还我的……”

其实,8岁孩子现在的说谎,并不代表他一生都会在道德上有很大的缺陷。只要家长身体力行,用心引导,孩子一定能走出“说谎”并要用另一个更大的“谎言”掩盖的怪圈……

三、不达目的不罢休如何办?

这个8岁男孩,性格随心所欲,到商场超市玩时,一定要买一样东西,不给买就不依不饶。家长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软硬不吃,不达目的不罢休。

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行为,肯定从小在家养成了与上面一样的坏习惯: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不达目的不罢休。也许当年家长看孩子还小,这种行为就没有被重视或忽略了……

因为很多家长不是专职在家带孩子,自己有太多事要做,孩子在家如果为一事不满意或一样东西没到手而大发脾气……更多的家长,可能正在做自己的事,或是怕烦,就会息事宁人,最后大多满足幼儿不合理的要求,而且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更会在溺爱中长大……

所以孩子长到了七八岁,还表现与童年一样的撒泼放赖的坏习惯就见怪不怪了。这与上面孩子的其他不良习惯一样,是幼年教育失当所致。只要从幼年开始,不给孩子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土壤”,到了少年,必然无法长出这种无理取闹的种子……

冬儿幼年的一天,为了什么事(现在想不起了),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哄很长时间也没用,后来全家要吃饭,抱她吃饭也不肯,哭闹不止,就是不到桌上来……我们开始吃饭,她边哭边从房门向餐厅爬了一步,奶奶不忍,回头看了一下,她哭得更响……我让奶奶和大家都不理她,她哭一会儿爬一两步,从客厅爬到餐厅的门边就停了下来,用眼睛偷偷看我们。大家各吃各的,谁也不理她,最后她哭累了,我们饭也吃完了。

她抽搭抽搭着要睡着了,我过去抱起她,也不说话,轻轻拍她睡了……醒来后都到晚上了,给她把饭添好……她赶快扒饭,一晚上很乖,从此,再没有发生这种无理取闹之事,因为她知道这样的行为,达不到她的目的,反而没有饭吃,家人也会不理睬她,所以必然不会再来一次……

道理很简单,孩子个个是精灵,无论发育快慢,都会在她需求之时(不管这个需要是否合理),来试探长辈承受的底线,如果不合理的要求,你大人最后因为他撒泼放赖或无理取闹而妥协,那么他一定会得寸进尺……

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家长用行动而不是言语让他明白,撒泼放赖、无理取闹的行为,既没用,又可能带来更大的惩罚,幼儿定然不会把这种不良行为,带到小学……

前几天,与冬儿爸在石路商业街边,看到一个漂亮的三四岁小女孩跺着双脚,大哭大闹。开始吓了一跳:与家长走散了?快点上前问……边上一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沮丧地说:不要理她……原来女孩不知为什么把袜子脱了,赤脚站地上……大冬天,家长怕她着凉,给她穿,她就是不肯,气得妈妈一人先走了,爸爸也要跟着走。孩子大哭大叫,爸爸只好上前再给她穿,她还是不肯穿,她爸也算了,但让她走也不肯走,只是恐惧地瞪着双眼,边四处看边大哭,可能想哭到找回妈妈……爸爸烦躁得不知如何办:老婆走不见了,孩子又不肯走,他怕孩子丢了,也不敢走……

不知这事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孩子的袜口紧?勒得难受?我认为可能孩子不喜欢穿这种高筒袜子,因为冬儿从来也不肯穿,我也不会给她穿。孩子穿了,既难受,又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家长不能因自己的喜好,来打扮一个幼儿,她不太会表达,最后的结果就是放赖……

但孩子这样不听劝说的行为,在家一定时时发生,不然不会在马路上,上演这样一出……不知为何当时有个强烈感觉:不听劝说是不是家长自己平时没有做到位?连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都说不听?这家所有的成人,是不是都没有定好自己角色的位置?母亲看到孩子的行为,怎会一走了之?孩子接下来的感受是什么?先生如何办?这样的行为如何能经营好婚姻呢?所以不怪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会生出这样怪异的举动……给人的感觉:孩子太没有安全感,而且是个任性,被宠坏的女孩……

很可惜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理,如果婚姻经营得不好,更感觉对不起孩子,想办法满足孩子的心理,让家长在孩子的幼年,没有对自身行为延伸出来的,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引起高度重视,孩子上学读书之时,才开始发现种种更严重的不良行为,最后只能吞下自酿的苦果。

所以年幼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引起高度重视,古人云:三岁看到老,是有道理的。

四、不想和家长交流,说说心里话如何办?

不想与家长交流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所以不想和家长交流,说说心里话,肯定不能上纲上线,认为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人都成人了,还有不想与家长交流的习惯。原因虽然多种多样,如内向的性格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好自己:

①或对孩子要求过高,什么都管;②或对孩子漠不关心,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③或条件和生存环境,让孩子无望;④家庭不和,孩子在夫妻时时的争吵,祖辈与父辈的吵闹中长大,心灵受到伤害。所以看了这个话题反而很心酸……

这个才二年级的孩子,竟然不肯跟家长交流,说说心里话。青春期的孩子时时与家长做对,无理顶撞家长,还算事出有因。一个8岁的男孩有如此行为,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要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孩子十几年的求学路上,或开心或苦恼,或需要之事,谁与之分享、分担,谁来从心理上帮助?

想来一个成人开心不开心,都要找人诉说,更何况一个正在长大,此时太需要精神上宣泄的孩子。而十多年的人生求学中,学累之时,苦恼之时,最想找人诉说宣泄的,肯定是孩子的家长,他的父母。

但这个孩子上学后,有家长描述的多种不良行为,这些行为肯定一次又一次地给家长带来太多的烦恼。特别是个妈妈,更是伤心难过,既怕孩子道德出了问题,对孩子成长有很大障碍,又烦孩子的行为举止让自己太失望。

上班想着孩子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偷钱、说谎、任性、自私……下班回家一堆家务在等,还要带孩子,真是又累又苦……孩子说了也不听,一再犯错……

所以肯定苦恼到,时时教训孩子,分分要求孩子,或最后心累,不管不理孩子。这样的生存环境,孩子会如何?如果有家长最后无助到告诉老师,虽然主观是想孩子再有个人能帮一下,快点把坏习惯改了,早点正常起来,但客观则是无意中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老师知道了会如何认为?如何对孩子?

最后,家长和老师行为的叠加,让孩子可能所有的心门都强行地关闭了。一个孩子,除非性格内向,谁不想让家长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快乐?而现在的生存环境,想象得出,强行逼出来的语言,不是交流,是“审讯”……谁愿意白天在校被老师“审讯”,晚上回来被家长“审讯”……或教师在校的轻蔑,家长在家火大到恨伤了心,孩子与谁再可能说话:不交流是无言的回答和抗议……

从小无意产生的不良行为,最后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默默一人面对这个世界十几年,这样长大的孩子,想想他的人生太可怜,结局都不敢想。

昨天,看了张文杰老师的博客,面对孩子的一念之差:偷了同学的手表。这个张文杰老师的做法,非常高明,更是非常人性化的,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一个老师面对小孩子的一时之错,宽容理解,想尽办法既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又给了孩子做人的尊严。

可能孩子因为这个老师的善举,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所以老师和教书匠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是孩子灵魂的工程师?就从这种小事上体现出来了……化腐朽为神奇……

记得20世纪80年代,父亲从部队转业,全家一起回到苏州,住在转业军人集中的小区三楼,邻居是从海南部队转业的夫妻,家有8岁、6岁两个男孩。8岁男孩每天都因作业或其他原因,被妈妈揍得鬼哭狼嚎,邻居都来劝……所以妈妈接下来打孩子,就不让孩子哭……当时,自己没有成家,更没有生养,所以不理解这妈为什么会为学习或一点小事,把个孩子打成这样?我们从童年到长大,虽然也有挨打,但从没因学习挨揍……可怜这个孩子……

孩子出来进去,都要走过我家门口,看到我很有礼貌:“姐姐好。”休息日我会叫这孩子来家玩,拿出收集的邮票(我姐姐、弟弟知道我喜欢收集邮票,会向人讨要,时常寄来,所以我有很多邮票),给这小弟弟讲解邮票上的故事。他妈如果此时叫他,叫得再响,他都当没听见。我着急说:“你妈叫你了。”他头都不抬:“不要理她。”“快点应一声,不然……”“打就打,反正习惯了,我本来就不想活了,早晚跳楼……”当时听了,吓得魂飞魄散,当年孩子跳楼的事在报纸上看到日本有,国内可能信息不发达,几乎没有听到过……马上与冬儿外婆说了此事,冬儿外婆找到孩子的妈……如何交流想不起来了,的确打骂声少了……孩子时时来玩,很开心的样子。肯定这个妈认识到,分数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哪个更重要……才可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养育孩子……后来,我们搬家离开,听说这个孩子读书很好,长大了也非常孝顺长辈……

冬儿在初中时,对面楼下有20平方米不到的车库,租住着水电装修的一对夫妇和一个读技校的男孩……白天开店,晚上卷帘门放下再把折叠床打开,冬天还凑合,到了夏天,卷帘门只能放一半,在里面先洗澡,再睡觉。可想而知其生活的艰辛……这家的男孩从来不与家长交流,但用钱大手大脚。

这家母亲常常与我交流,无可奈何溢于言表:虽然从农村老家到苏州苦了多年,但当房价低时,没有想到贷款买房,现在根本买不起。所以对不起儿子,同学从来不敢带到家里来玩。此时,虽然住校,但周末回来,不是睡觉,就是上网,从不与我们讲话,只因交了女朋友,喜好打扮,用钱才会找我们要……他时时抱怨我们……我们无语也没办法,对他也没要求,只希望他不要做犯法之事就好……

看着这个疾病缠身,为生活努力勤劳的母亲,什么安慰的语言,在她面前都是苍白的……

这是个很庞大的群体,是社会高速发展吸引而来的城市边缘人,他们的孩子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绝望,只有孩子自己成人后,体验并嚼酌着长辈一生的不易,才可能慢慢走出他们封闭的人生……无人能帮到。

上面是两个极端的事例,孩子不肯与家长交流,讲述内心的苦恼,都是对家长行为强烈不满的表现。虽然结果可能不一,但想想做孩子、做家长都不容易。

所以说,前面打电话给我的小乐妈妈,孩子无论有什么你认为问题很大的不良行为,都不用太担心。只要你从现在开始,用心地理解,耐心地倾听,尽心地帮助,夫妻同心同德。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每一不同的生命时段,尽量做好你们家长能做之事,多关心和关注孩子的心理,不要无故打骂(当然前提不是无原则),随着孩子的长大,自我意识的产生,各方面肯定会慢慢地好起来。

人的付出只会有三种结果:没有回报,等价回报,很大的回报。但父母的付出是永远不会想要回报的,孩子平安于世就是对家长最大的回报。

而唯一的是,将来孩子自己成人,回首往事,一定会为父母的耐心、苦心、用心、尽心、关心而感谢万分,并有可能同样关心爱护,帮助到自己的孩子,这才是一代一代的家长们心甘情愿并满怀希望的必然所在。也是地球人生存至今的最大动力:孩子长大成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个社会祸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