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血小板高身上有出血点怎么办

孩子血小板高身上有出血点怎么办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医院后,经过医生检查和化验,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患儿不仅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且血小板的功能也受到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5.如果患儿病程迁延在6个月以上时,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因此,怀疑患儿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找出病因,排除继发因素后,才能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例:宝宝6岁,最近反复出现流鼻血,局部用卫生纸填塞后可以止住,妈妈未留意。昨天给孩子洗澡时,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出血点,像针尖大小。到医院后,经过医生检查和化验,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患儿不仅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且血小板的功能也受到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目前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及随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小知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与过敏性紫癜不同的表现。

孩子患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皮肤、黏膜下出血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出血为主要的表现。

1.在发病前的l~3周,患儿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病毒的感染史。

2.紫癜的出现比较急,常突然出现,而且出血严重,患儿表现为广泛的皮肤黏膜紫癜,大多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者有大片的瘀斑、甚至皮下血肿。紫癜大多分布于四肢,尤其是孩子容易发生碰撞的部位更多见。

3.同时,患儿常伴有流鼻血、牙龈出血等,有时有便血和尿血,但比较少见。

4.有很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可以出现内脏出血或者颅内出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5.如果患儿病程迁延在6个月以上时,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患儿起病比较缓慢,出血症状也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常伴有流鼻血,青春期的女孩还会出现月经过多。出血症状可以持续性出现,也可以反复发作性出现,每次发作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然后缓解,缓解期可以完全没有出血,或者仅有轻微的流鼻血。部分患儿在发病几年后疾病可以完全自然缓解。

小问题 :怀疑孩子患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做哪些辅助检查确诊?

■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型患儿通常血小板<20× 109/L,慢性型者血小板大多为(30~80)×109/L;白细胞数正常。

■ 出凝血功能检查示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骨髓象检查可见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者增多,尤其是慢性型时明显增多;巨核细胞的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为多,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含量明显增加。

小贴士:发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

在很多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都可能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脾大、化学和药物的过敏及中毒、溶血性贫血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称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此,怀疑患儿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找出病因,排除继发因素后,才能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医生嘱托:孩子易出血,家长莫忽视。

1.由于患儿存在着出血倾向,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出血,所以家长应当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在疾病急性发作期,要让孩子卧床休息。要注意防止患儿外伤,尤其是头部外伤,并禁止一切不必要的穿刺损伤。

2.在饮食安排上,要给予患儿足量的液体和易消化的软食,不要吃坚硬的食物,如核桃等坚果类。也不要食用排骨、鸡翅等,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3.如果家长发现患儿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时,应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患儿发生严重出血情况时,更应当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对于慢性型的患儿,没有必要长期卧床,可以根据孩子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

5.禁止给孩子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保太松、吲哚美辛、双嘧达莫等,因为可能会加重出血。

小问题 :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常用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常用泼尼松1.5~2mg/(kg·d),分3次口服。如果患儿的出血情况严重,可以用甲泼尼龙20~40mg/(kg·d),或者用地塞米松0.5~2mg/(k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一般连用3天,待患儿出血症状好转后,即可以改为泼尼松口服。疗程一般为2~3周,药物要应用到孩子的血小板水平接近正常时,才可以逐渐减量、停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时间最长不应超过4周。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的疗效肯定,常用丙种球蛋白0.4~0.5g/(kg·d),静脉滴注,连用4~5天,至用药总剂量达到2g/kg。

■ 必要时可以输新鲜血或者血小板。因为患儿的血中存在抗血小板的抗体,输入的血小板寿命短暂,可以很快被破坏,所以本措施仅仅可以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不主张作为常规的治疗措施。

■ 酌情选用免疫抑制药,对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可以试用免疫抑制药,并可以与激素同时应用。常用环磷酰胺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如果治疗有效时,血小板会在2~6周明显增加,可以继续用药4~6周,如果治疗8周后仍然无效,可以考虑停药。

■ 慢性型的患儿,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脾切除。此方法对大部分患儿的效果都比较好,但应注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

家长园地 :孩子经常流鼻血但血小板数量正常,还有哪些原因引起?如何预防?

引起孩子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孩子鼻腔有炎症时,如果受到刺激就容易出现鼻出血,如鼻炎、鼻窦炎、鼻腔异物等。气候条件差,如夏天气候炎热和冬天室内干燥等,孩子鼻出血的现象会更多。有的孩子有用手抠鼻孔的不良习惯,当鼻黏膜干燥时很容易将鼻内抠出血。还有的孩子有挑食、偏食、不吃青菜的不良习惯,易因维生素C缺乏而致鼻出血。所以,家长要注意防止室内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季,要注意增加室内湿度。要让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更要注意。教育孩子不要抠挖鼻孔,如果孩子鼻腔内分泌物较多时,应先滴一滴清水,稍等片刻再轻轻揉出。不要给孩子穿过多衣物,以防止感冒。在夏季可以给孩子一些绿豆水和菊花茶,保持大便通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