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第二天,我拟出了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明确了目标,小斯宾塞的兴趣更浓了。“疑问是智慧的源泉”,提问是好事情,这说明他有求知欲,我想这正是小斯宾塞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现实中的大量的教材是枯燥乏味的,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这些研究者和教育家们的专业水平和学术地位。

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每一种兴趣对孩子求知来说,其实都是有价值的,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据此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因为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

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诱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

一个在语言、空间、数学逻辑或动觉等方面有潜能的孩子,他也常常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兴趣。虽然这种兴趣常常因为孩子的好动和注意力爱转移等特点而不能持久,但这种天然的兴趣是不会改变的,除非在这方面遇到来自父母、老师等外部环境的压制或厌恶。

我经常觉得非常遗憾,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愿望,但常常会指责孩子,认为孩子的那些兴趣“没有用”。父母们常常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为孩子设计未来,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并企图把一些父母们自认为“有用”的兴趣保留,把一些看似“没用”的删除掉。而实际上,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其实都是有价值的(除非是一些已明显表现出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兴趣),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

小动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浓厚的兴趣。一只蚂蚁、一条小鱼、一只小鸟,或者是一群蜜蜂,都会吸引孩子很长时间的注意力。要他们花20分钟去背诵一段名篇或一首小诗,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但他们会在没有任何督促和要求的情况下,花上一个下午去观察一条小鱼或是一群蚂蚁是如何活动的。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父母都非常熟悉。孩子们蹲在那里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即使太阳的光线非常强烈以至于把背都晒脱皮了,或者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也不在乎,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然而,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即使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这样与蚂蚁玩,看着蚂蚁的各项活动,他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面对这种情况关键就在于诱导,诱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有益的习惯。小斯宾塞正是从“蚂蚁的课堂”开始了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知识之旅的。

当我发现小斯宾塞对屋后的花园里的蚂蚁产生兴趣时,我也跟他一样,开始认真审视这些蚂蚁,并加入了他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仅仅是看,是玩。看它们怎样把一粒面包屑搬回家,怎样跑回去报信,带来更多的蚂蚁……第二天,我拟出了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

1.在“自然笔记”里开设蚂蚁的专页。

2.从书本上更多地了解蚂蚁,并作上笔记。

3.蚂蚁的生理特点都有哪些:吃什么?用什么走路?用什么工作?

4.蚂蚁群的生存特点有什么不一样的:蚂蚁群有没有王?怎样分工?怎样培养小蚂蚁?

明确了目标,小斯宾塞的兴趣更浓了。开始关注蚂蚁时,如果说他只是觉得好玩,有意思,那么现在他觉得原来了解蚂蚁也可以知道这么多东西。这项研究持续了几乎一个夏天。实际上,在这份计划里,不但溶入了系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以便让他能专注地了解一件事情并达到预先制定的目标。

父母如果也能在这种事上表现出兴趣,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他的行为获得了认可,另外加上有目的的诱导又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学会求知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和孩子一起做这件事情,父母的目的性不能太强,因为渴望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有的孩子一旦意识到这是一项任务,他们的兴趣会大减。我们可以想一下,成人世界有目的和有意义的研究,其实在最开始也是由于兴趣,后来才逐渐发展成需要。

类似这样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必然地”发生在小斯宾塞的身上。蚂蚁之后是鱼,鱼之后是鸟类,鸟类之后是蜜蜂。通过这些动物,小斯宾塞不仅仅了解了与它们相关的一般知识,而且还发现了它们的一些“社会特点”。他甚至得出一个结论:动物们实在是太聪明了,在某些方面,比人类更聪明。后来,他开始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它们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智慧”?它们是现在才有的呢?还是一直就有?是自己慢慢形成的呢,还是某种神秘力量赐予它们的?

对于他的这些问题,我也无法确定,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在研究人员那里也存在分歧。但我还是告诉他关于这类问题,成人世界也一直存在的两种观念,一种是物种进化论,另一种是上帝决定论。

接下来,问题变得更复杂。由于我的回答,小斯宾塞还希望了解达尔文和上帝。“疑问是智慧的源泉”,提问是好事情,这说明他有求知欲,我想这正是小斯宾塞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尽管我的父亲在对我的教育中从来不承认超自然的力量,《圣经》对他来说仅仅与信仰有关而跟知识无关,但我还是认为,应该给孩子提供基本的事实,至于他认为是什么,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

我向小斯宾塞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达尔文先生的《进化论》,另一本是《圣经》。在小斯宾塞的成长过程中,他读过很多书,但这两本无疑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一是因为这两本书是他兴趣和疑问所在,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两本书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后来,小斯宾塞从剑桥大学毕业时,他的毕业论文居然也与这两本书有关:《世界的可知和不可知》。正是这篇剑桥大学的毕业论文使小斯宾塞获得了博士学位。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孩子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会对应孩子的某种潜能(如果它充分地表现出来,就是特长);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对于这一点,所有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毫不犹豫地相信。

但是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他们毕竟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事实证明很多在某方面的专家连自己的孩子也无法教育),如何对孩子的兴趣对位(指兴趣对应潜能),如何利用孩子的兴趣有系统地诱导、深入,对许多父母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英国,包括欧美其他国家的那些所谓的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那些以此来获得薪金和荣誉的人,他们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哪怕是编写一套有趣的兴趣教材,也不愿意去做。现实中的大量的教材是枯燥乏味的,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这些研究者和教育家们的专业水平和学术地位。更可怕的是,他们在设计考题时也贯彻这样的思维。

关于利用孩子的兴趣,通过诱导的方式来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我有如下建议,希望家长们能接受:

1.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不要简单地因为自己觉得“没用”而指责、否定他。

2.利用这种兴趣可能给他带来快乐专注,从而指导孩子获得与这一兴趣相关的知识。

3.诱导孩子通过自己查阅和请教别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

4.记录是使知识存留,并训练使用文字、图画、书籍的好办法。

5.对于还不具备文字记录能力的孩子,父母可以给他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题目写下来,让他口述。

6.使用孩子感兴趣的开头,尽量不要使用“任务”、“作业”这类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