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打好基础

为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打好基础

时间:2022-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小培养美好情感。美好的情感与积极的情感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而美好的情感则是在此基础上情感的升华,是一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欢迎、喜闻乐见的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因此,家长应从小教育孩子要有善心,要同情和保护弱者。孩子为获得这一情感的满足而积极向上,使自尊心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一种前进的动力。维护自尊心可以发展为维护集体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情感。

13.为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打好基础

(1)从小培养美好情感。美好的情感与积极的情感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积极的情感一般指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使人产生愉快、满意、喜爱等肯定性的情感体验。而美好的情感则是在此基础上情感的升华,是一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欢迎、喜闻乐见的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对孩子美好情感的培养也要从基础开始,而对孩子进行同情心、羞耻感、自尊心的培养正是形成孩子美好情感的主要途径。

(2)要有同情心。同情心是对他人不幸遭遇在情感上引起的共鸣,即善心,是为他人的不幸和痛苦而难受,又是对不公正、残酷、不道德行为的义愤。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同情心也没有,那么他就会不爱他的父母、同伴,更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的人如同具有一颗“冷酷的心”,长大后极少可能做出利他的行为。因此,家长应从小教育孩子要有善心,要同情和保护弱者。

(3)要有羞耻感。羞耻感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合乎社会道德要求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的表现形式为内心的不安、难过、自责、悔恨等。羞耻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对不道德行为的内心抵抗力。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孩子的羞耻感会愈来愈成熟,从而形成一种抵制不良行为的内驱力。家长要让孩子感受自己犯错后的自责、后悔的内心体验。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讽刺、挖苦,而要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

(4)要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一个人得到社会、集体或他人尊重时所产生的情感,表现为对自己长处和成就的肯定。孩子为获得这一情感的满足而积极向上,使自尊心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一种前进的动力。维护自尊心可以发展为维护集体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情感。相反,缺乏自尊自信,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自暴自弃。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先要冷静分析其犯错的原因,不要动手就打、张口就骂,尤其是不要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损害他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