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爸爸妈妈理财教育观念的不同

爸爸妈妈理财教育观念的不同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待这个问题,丈夫的看法是,让他完全快乐地学习,就现在兆君的个性来说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回答了“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妈妈就不当你是自己的孩子啊”的话,意在告诉兆君,这个不足以让妈妈改变主意放任你,不让你学习。看来,与兆君的闲聊与沟通在未来的日子里,实在是一件不可轻视的事情……而今兆君要面对的,却是比我的父母还要严厉的父亲。

第十四章 爸爸妈妈理财教育观念的不同

对待这个问题,丈夫的看法是,让他完全快乐地学习,就现在兆君的个性来说是不可能的。这孩子好动又顽皮,如果完全由着他的性情,让他感到最好,那就只能放弃学习,最好天天什么都不做!当然他也表示,会尽可能耐心。

1.要是我一定要自杀呢

翻开我为记录兆君成长开的博客,可以看到一篇写于2008年9月13日的“七岁孩子对自杀、死亡究竟有多深的认识?”的博文。那时候,还有一周的时间,小东西就满七岁了。

记录这一篇文字时,我的心里惴惴不安了很长一段时间。与一个七岁的孩子谈起自杀与死亡,本身就是一件骇人的事情,更何况他是我最疼爱的儿子。

中秋节应一位朋友的约,下班后带兆君去他家中吃饺子。这在国内原本算不得什么事儿,在异国他乡却是难得的。若不是中秋将至,大家疲于奔忙真是很难聚到一起。

归来时天色已晚,在经过一座桥的时候,兆君突然用日语问我:“妈妈,在这里有自杀的人吗?”

初听这话我全当是小孩子没边际的好奇,随口告诉他:“没有的……”

“为什么没有,妈妈?这桥很高噢,跳到水里就会淹死的,难道这水不深吗?”

“水深噢,这水可是从东京湾过来的,不会太浅的。不过,这里人来人往,真的想自杀的人不会选这样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想自杀的人,就是不想再活着的,在这里即使是自杀的人跳下去了,也会被人看到然后救起来啊!”

“可是,妈妈,要是很晚的时候悄悄来不就没有人看到了?”

小东西执著地这样问着,我感到诧异的同时,也不希望这么小的孩子脑袋里就去探索死亡的事情,于是打断了他的话:“宝贝,咱们不说这个灰暗的话题,知道吗?死亡是灰暗的路,好好地快乐地活着才是明亮阳光的路。这世界上最懦弱的人才会选择死亡。如果是一个强者,他会努力渡过难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不是逃避地选择死亡。”

“是吗?妈妈?兆麒总是会在灰暗和光明的路之间犹豫……”

小东西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心惊肉跳,惊讶于一个七岁孩子如何会想到死亡,又如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就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而言,“自杀”“死亡”在我孩提时代里是不曾闪过的字眼,更不用说念头。难道时代不同也要在此体现?

于是我小心地问兆君:“宝贝,为什么呢?”

“因为死了以后可以去天堂,在天堂里就不用天天弹钢琴、做题、上学了,我不喜欢学习……”

“噢,这样啊。可是,宝贝,天堂是活着的人想象出来的,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亲人死了后,活着的人总是希望着他们并没有真的死掉,只是去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事实上,并没有活着的人真正去过天堂,见过天堂里的样子,懂吗?”

“可是,不是说天堂是很美好的地方吗?”

“在那里谁照顾你生活呢?”

“天堂里是不需要吃饭的,我玩就行了……”

“噢,兆君是这样想的?那宝贝,你是否想到了,要是自己真的去了天堂,你就再见不到妈妈,妈妈怎么办呢?”

“妈妈怎么办,当然是妈妈自己的意识决定的啊……”

这小东西的话,突然让我想到日本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独立自主的同时,孩子们便将大人与自己完全地区分开来了,这从兆君的话中我便深深地体会得到,而且还有后背发凉的感觉,觉得这小东西变得没人情味儿了。

“那兆君想没想过,如果你不在了,把妈妈留在这个世界上,妈妈会不会伤心、会不会难过、可怜不可怜?妈妈那么不容易地怀上你,又那么费力地把你生下来,从那么小小的小婴儿开始天天抱着你,喂你奶喝,到一点点地教会你走路、说话,一直到现在你快七岁。从你在妈妈的肚子里算起,至今就是近八年时间,如果你不在了,你想想妈妈会如何?”

老实说,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里当真是有几丝难过,我想我的表情也写着这个。小东西看着我的脸半天说:“妈妈,你会伤心死吗?会一直哭吗?”

我诚实回答:“我会的,因为妈妈爱你啊,你就像是妈妈的生命一样……懂吗?”

“那要是我一定要自杀呢?”

“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妈妈就不当你是自己的孩子啊。明明知道妈妈爱你,却不管妈妈会不会伤心的孩子,妈妈为什么一定非要你呢?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母子之间也是如此,懂吗,宝贝?”

“妈妈,你眼睛好像有点红了……”

“我伤心你说这样的话啊……”

“噢,妈妈,你别伤心,我是跟你开玩笑的。我决定为了妈妈选择明亮阳光的路……好好地快乐地活着……以后学习也不生气……”(以上对话均使用日文,那时候兆君的中文水平根本无法表达出这些。)

就这样我们母子结束了关于自杀与死亡以及天堂的对话,但在我心里却很难完全地将此当成笑话听过去。在听兆君说话时,我一直在飞速地思考着。

一是,兆君这样说仅是为了向我表示:他不愿意学习,愿意玩。如果这样,小东西以这种方式来表达的话,便有了威胁人的味道。

于是我回答了“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妈妈就不当你是自己的孩子啊”的话,意在告诉兆君,这个不足以让妈妈改变主意放任你,不让你学习。

但一个七岁的孩子是否真有这种迂回言传的智商呢?这实在是我不得而知的。

二是,这小东西误以为天堂是存在的,就像书中说的一样美好,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于是我真实无情地打破他的梦,告诉他天堂并不存在,那是人们的想象。我是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发生那种把自己想象成超人,然后从阳台跳下去的事情的。

而第三点,则是让我心惊的。众所周知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可谓具有传统性,没想到这种自杀的想法,竟会在我天真的小儿的心上也留下痕迹。这本不该是一个七岁孩子思考的事情……

那一阵子兆君的变化之大,让我有措手不及之感,瞬间会迷茫于这小东西的脑袋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东西……

真的感叹,时代不同了,人父人母再难以自己当年的思考方式来衡量现在的孩子们。看来,与兆君的闲聊与沟通在未来的日子里,实在是一件不可轻视的事情……

2.爸爸和妈妈的不同

无论是兆君兴起闲聊,还是真的是觉得有了压力让他有了这种想法,我都不得不将这件事儿放在心上。事后跟他严格的老爸坐在一起聊过这件事情,希望他能尽量地对孩子耐心点,别太急躁总吼孩子,可以让儿子快乐地学习。

对待这个问题,丈夫的看法是,让他完全快乐地学习,就现在兆君的个性来说是不可能的。这孩子好动又顽皮,如果完全由着他的性情,让他感到最好,那就只能放弃学习,最好天天什么都不做!当然他也表示,会尽可能耐心。

对于丈夫说的这个道理我是认同的。小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欢玩的,而不是坐在那里做数学题。但至少可以更耐心点,想想有没有办法把他抵触学习的情绪降到最低。小树不修剪又如何成材?可是错了就要痛批,甚至动手,也太过严厉,毕竟孩子还小。

我一直知道自己与丈夫的教育观念不甚相同。他始终认为严格是教育之本,父亲就该有一个父亲的样子。而我则认为,太过严格,极易让孩子生出抵触情绪,进而产生压力。能跟孩子成为朋友的父母才可直抵孩子的内心,才更有益于教育孩子,严格也该张弛有度!

但有一点让我对丈夫心悦诚服,他在孩子的学习上花费的精力,是超过一般父亲的。因书店卖的字帖,格子太小字也太小,并不适合初练字的幼儿,于是他在电脑里做好了格子,按着儿子的教科书,一个字一个字地用红笔写好,让孩子来每天描一页,从不间断。而每日小儿必做的一张数学题,除了偶尔是我出题外,一般均由丈夫来为他出题。这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小儿快十岁了,这个习惯依旧在延续着。

在丈夫的教育理念中,我可以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准确说,就是许多老派知识分子的那一种严厉型的传统教育方式。

而我,却又深知,任是我如何去劝说,终还是无法改变一个年长了我十几岁、知识比我渊博的男人的思想。虽不喜欢他对儿子的“武力”教育,但儿子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我能做的,也就是事后劝说而已。

兆君很有些像我小时候,教什么东西只要听了一点,就觉得自己是懂了,然后就不肯再安下心来认真地学。因此,我小的时候常被父母说不虚心。而今兆君要面对的,却是比我的父母还要严厉的父亲。

当然丈夫同样不认可我的教育理念。虽我们不曾因小儿有过正面冲突,一直彼此协商互补着在教育孩子,但我却很清晰地可以感受到这些。总结起来,他认为我不正确的地方我想有两点。一是我的态度。在他眼中,我太过迁就宠爱孩子。但我有自己的理由:毕竟我是母亲,如果父亲如此严厉,母亲也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那兆君的小世界里,怕是真的再难有什么快乐了!二是金钱上的。对于给兆君零用钱一事丈夫并无异议,但整个教育兆君理财的过程,他并不清晰。可以说,学习上更多的是父亲在教育,生活上更多的是我这个母亲在教育。

在生活中,倘若遇上了兆君谈钱的事情,爸爸的话是:“你才多大啊,怎么满嘴钱钱的!”激烈的时候,甚至会让我们母子的闲聊不得不中止。

这些小事儿发生后,我回想自己的童年。不得不承认,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三代人,是没接受过理财训练的。一是那时候人的生活水平尚无法做到让孩子拥有太多的零用钱;二是那个时代的生意人,还是被叫做个体户,而不是当下的董事长、公司总经理、社长。个体户在那会儿,绝不是褒义词,它的接续词很可能就是暴发户。于是这些人,即使是有钱,也一度在当年的知识分子中遭过鄙视。比如我出生在七十年代,不可否认在年轻时,也是这种思想。并不真正地懂金钱是不该遭到世人鄙视的,该鄙视的只是挥霍金钱无度、四处炫富的人而已。而丈夫出生在五十年代,童年历经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也经历过“文革”的十年动乱,他更多的思想,与我有十年多的差距,那么在对孩子理财能力的教育问题上,有分歧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丈夫的心中,小孩儿的主业就是学习,有不听话的事情必须要管教,在说教几次不见效时,就该动用“武力”让孩子明白,犯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而在理财的问题上,主张孩子不能乱花钱,要懂节俭。但他却不主张让孩子过多地接触金钱、了解金钱,更不愿意接受孩子对金钱有欲望与憧憬。

于是我一直像一副润滑剂,周旋于他们父子之间——让幼小的儿子能更多地理解父亲,让严厉的父亲能更多地明白、了解儿子。我希望着有一天兆君能同我一样明白,父亲对他严厉的出发点,是因为爱!是希望他成才!

3.妈妈是生活中的“润滑剂”

记得兆君六岁时的一个晚上,我刚下班回来,就听到爸爸教训兆君的声音,我在玄关里一边换鞋子一边想,这小东西怕是又挨打了。

果然,走进房间一眼望去,就知道兆君是挨过了巴掌。每每此刻我都很冲动想出言阻止。但在兆君面前这样做了,无疑孩子挨过的巴掌就是白挨了,于是只能忍耐着。

兆君错的原因是:教他时,张嘴就说“我会了”;弹琴的时候,上来就是错的;不坐在钢琴前,不会想到去卫生间、口渴了等等事情,坐下后这些事情就会一件接着一件地被想起来,这练琴的情形可想而知……

平日里我在的时候,老公发脾气,总会有所顾忌;而我不在的时候,兆君难免会被训斥,甚而便是挨打了。

对打孩子这种行为,我也有自己困惑的地方。兆君委实是顽皮的孩子,如果只凭着说教,确实很难让他收敛玩闹之心专心地做一件正经事儿,所以这偶尔的“武力”的确是必要的。

但心疼兆君却也是真的,翌日早餐时,我问兆君:“宝贝,昨天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告诉妈妈!”

此时三个人围坐在餐桌旁,显然小东西是有所顾忌的,眼睛看了看爸爸,不肯回答我。

“小声告诉妈妈,没关系……”我很想知道小东西是如何想的。

就在这时候,爸爸起身去冲咖啡了,我知道他是故意把机会留给我。我把头凑向兆君示意他说给我听。

“我想等我长大了就把爸爸打我的还给爸爸!”兆君很诚实地说出了当时的想法。

我相信老公可以听得到,望向他,他没什么表情,似乎没当一回事儿。但这正是我担心的事情。

“宝贝,爸爸打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下次我不错,看你还打谁!”

许是我说这话时带了孩子气,兆君开心地重复着:“下次我不错,看你还打谁!”旋即咯咯地笑得很开心。

看着兆君灿烂的笑脸,我盘算着要如何让他明白,他的那个老爹也是为他好,只是这脾气太臭。

“宝贝,妈妈小时候也被姥姥打过呢!”

“妈妈吗?”

“是啊。妈妈不记得做错了什么事了,只记得姥姥对妈妈说,只要妈妈说‘对不起,下次不犯了’就不打了。可是妈妈不肯说,结果姥姥特别生气,狠狠地打妈妈噢。后来,妈妈哭得累了就睡着了。可是,等妈妈醒来的时候,看见姥姥坐在床边上哭呢!”

“妈妈,姥姥打妈妈,是姥姥厉害啊,为什么姥姥还要哭呢?”

“因为姥姥打妈妈,是因为妈妈犯错了嘛。可是姥姥心里面也心疼妈妈啊,所以就哭了。从那以后噢,妈妈就再没被姥姥打过,那是最后一次。兆君见到过姥姥的,对吧?你说姥姥对妈妈好不好?”

“对妈妈好!为什么,妈妈为什么以后就没被打过?”

“因为妈妈以后就不犯错了,不犯错姥姥当然不会打妈妈噢。兆君也是的嘛,以后做好自己的事情,爸爸也舍不得打你,是不是?他打了你,他也心疼的,他就是希望你更好噢!知不知道?”

“我知道!那以后兆君好好的,爸爸才不会打我呢。”

听到小东西这样说,真希望他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但,他毕竟还太小,我的希望似乎太过奢侈了些。

像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在我们的三口之家中,于是我注定了要充当润滑剂的角色。

母亲感言

宝贝,妈妈很想对你说,不要怪爸爸的严厉,因为他是真的爱你,才会对你如此。有一天你长大了,一定会明白,爸爸为你付出的心血绝不比妈妈的少。

爸爸是老派的思想,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也曾经摩擦不断。妈妈总是心疼你,觉得爸爸太严厉。但是,妈妈同时也明白,爸爸他是那么希望你能成才。

其实爸爸也不像兆君想像得那么不近人情,在教你理财、培养你的理财能力上,爸爸是完全持着支持态度的。这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爸爸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钱的观念完全与妈妈的不同呢,那他能同意以妈妈的方式来教育你,就证明他是信任妈妈的,也希望你这个宝贝儿子,能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理财能力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