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网瘾少年自述网瘾的产生和戒除的心路历程评析

一个网瘾少年自述网瘾的产生和戒除的心路历程评析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就在此前,我是一个网瘾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如果换了一个理解少年心理并给予循循分析引导的老师或父亲,该少年可能就不会在沉迷上网的路上越走越远了。这是网瘾少年的共同心理特点吧。因此,很多像我这样的网瘾少年的真实心态是快乐并痛苦着。

附:一个网瘾少年自述网瘾的产生和戒除的心路历程评析

“网瘾少年”:我是怎样陷入网瘾不可自拔和戒除网瘾的——一个高考落榜生的心路历程

今年我又重上高三,发愤苦读,准备重圆我的大学梦。而就在此前,我是一个网瘾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在那不堪回首的5年里,我由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沦落为一个高考落榜者,甚至一度离家出走。

评析:由学习成绩优秀到沉迷上网,再到成绩直线下降变成差生,这是不少网瘾少年走过的历程。

不知历经了多少次反复,我逐渐变得理性,并最终战胜心魔,克服了网瘾。回顾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我深深感到网络游戏如同软刀子杀人,它消磨人的意志信念,摧残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人的家庭生活。现在我已经走出那段黑暗的日子,获得了久违的轻松。面对未来,我更是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评析:当网瘾孩子变得理性,反省自己所走过的弯路,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时候,就会产生战胜心魔、戒除网瘾的动机,这是孩子戒除网瘾的根本力量和能量所在。原来网瘾孩子并不轻松,当他进入反省人生的境地时,就会产生一种回归自然后的轻松之感。

作为“80后”的一代独生子女,我们太容易迷失于虚拟世界。曾经徘徊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内心深处孤独无助、彷徨迷茫,就像是在黑夜中紧贴于崖壁行走,咫尺之下就是万丈深渊,处境非常危险。这个时候哪怕只是轻轻推一下,我们就很可能跌入深渊,同样,稍稍拉一把我们就能重返光明大道。拉上来其实并不难,只需要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一点关爱、一点包容和正确引导。

迷恋网络的青少年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同样可以开得热烈奔放,他们只是暂时遭受了病害,不应该被抛弃。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有责任尽力去拯救每一枝花朵,拯救每一段青春。请不要让这些在悬崖小道上行走的青少年滞留太久!

评析:这是网瘾少年对自己容易沉迷网络虚拟世界的心理特点的反思,表达了众多网瘾少年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包容和关爱,真诚地拉他们一把的心声。

现实中不被理解,网络中寻求快乐——坠入网络陷阱

人生的道路非常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深切体会到,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原因。有时候老师、家长和同学的一次误解、几句责骂和奚落,就可能使他们坠入网络游戏的陷阱。

回忆起那段噩梦般的日子,我现在依旧心有余悸。走进网吧那年我刚上初二。我的物理学得很好,是班上的物理课代表。不料期中考试时,因为一时粗心,成绩不太理想。班主任老师不问青红皂白,把成绩下滑归咎于我平时太喜爱天文,并在家访时以快要中考为由没收了我所有的天文书籍。

当时我对天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却因此屡受老师的批评,于是我把希望寄托在家人身上,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当我激动地对父亲谈起宇宙之神奇和它带给我的震撼时,父亲简单地抛出一句话:过于虚无缥缈,不切实际。我再次受到了打击。

评析: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老师可以对学生带来一生好的影响,一个不好的老师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老师对学生不理性的态度和错误的教育管理方式,往往会对学生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让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的人格出现偏差。父母和长辈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亦如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样,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塑造和一生的生活。

我跟同龄人也谈不来。每当我和他们探讨一些社会问题,或者谈人生、谈哲学时,他们就对我冷嘲热讽,有的嘲笑我是“天才”,有的干脆说我是“疯子”。时间长了,我自己也迷茫了,我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天才”,还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傻瓜。我没有人可以倾诉,从此,孤独的种子在我内心深处慢慢生根发芽。我控制不住内心的压抑,总想找到合适的机会和适当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正在此时,一些长期上网的同学告诉我,网络游戏《星际争霸》里的世界很不一般,这正好迎合了我的心理。在同学的诱惑下,失意的我终于踏入了网吧的大门。

评析:可以说每一个孩子沉迷上网都是由于心理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维持心理平衡是一个人让心灵得到安宁的必然需要。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某方面的心理需求缺失、心理出现失衡又找不到恢复失衡心理的途径和方式的时候,上网便成了恢复心理平衡的最好途径。而往往孩子的网络沉迷,都是从受同伴的影响开始的。

第一次走进网吧,那里的环境给了我极坏的印象。网吧设在地下室,这里灯光昏暗,四周烟雾缭绕,眼前坐满了年纪与我相仿的人,有的正发狂地叫唤,有的东倒西歪地躺着,还有的弓腰哈背紧贴显示器……我感到浑身不自在,玩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在门口我撞见了班主任。老师因此得出了新结论,她武断地批评我同流合污,成绩下滑原来也是由于上网所致。此后,被撤销物理课代表职务的我越来越不被老师看好。这件事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父亲第一次狠狠地骂了我。而当时那些在网吧的同学却对被冤枉的我深表同情。突然间,我感到被理解。渐渐地,我开始跟他们走近了。

评析:这个孩子真的倒霉透顶,用“船破却遭顶头风,屋漏偏遇连夜雨”来形容一点不过。班主任老师的武断,被撤销物理课代表的打击,父亲的责骂,成了该少年沉迷上网的催化剂。如果换了一个理解少年心理并给予循循分析引导的老师或父亲,该少年可能就不会在沉迷上网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不久,同学告诉我有一个新网吧,隐蔽而且环境很好。更为关键的是,据说打游戏能让人好好地发泄,排解自身的怨气,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于是,我再次踏进了网吧。我发现,这些同学待人非常热情,网费有人主动包买,饮料还有人供应。拿到票后,我坐在靠椅上,看着那些早已进入状态的同学,顿时心中充满无法言传的平衡感,甚至有一种难兄难弟的感觉。呆在这里真好,比起一回家就读书还要被老师冤枉是何等的快慰!

评析:在玩网络游戏中,最能让孩子缺失的自我价值感得到补偿。孩子在玩网络游戏中很容易找回失落的自我,同龄网友的同病相怜让少年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这是网瘾少年的共同心理特点吧。

虚拟世界中满足,现实生活中彷徨——快乐并痛苦着

沉迷于游戏,一方面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失意的时候,虚拟世界的胜利使自己获得了尊严和荣誉;另一方面,一种负罪感始终挂在心头,总认为自己不务正业,不是一个好少年,愧对父母和老师。因此,很多像我这样的网瘾少年的真实心态是快乐并痛苦着。

新的网吧环境其实并没有多大改观,但我也开始慢慢习惯了。在同学的热情邀请下,我成为网络游戏里的一名新军官。

我很快就发现,这款多人联网的对战游戏格外容易上手,并且妙趣横生。它就像我儿童时代那不能忘怀的小兵打仗,而且更加容易操作、更加形象逼真。看到自己驻扎在太空的士兵奋力搏击并打败了对手,我马上就有了成就感。我迷恋上了这款游戏。下课一有时间,我就和网友们讨论战术,对上次的战果更是津津乐道。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脑,我常随大部队驻扎网吧。在学校,班主任对我们公开“另类相待”,我也从一个“缉私队长”沦落成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随着注意力的转移,玩游戏的时间挤掉了不少学习时间,我的成绩一路滑坡,回家时间越来越晚。

其实我的心里一直有着愧疚感,也一直想找个人倾诉我的矛盾心理。但由于工作实在太忙,父亲很少跟我沟通。每次成绩单摆在父亲面前,看到父亲一脸的不悦,我也心情沉重,觉得很对不住他,有时甚至手脚直哆嗦,心中那叫一个紧张。开始父亲是严厉警告我不许再碰游戏,后来就以巴掌作为考不好的“奖励”,我平生第一次尝到了挨揍的滋味。不得已,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并且想方设法通过非正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分数。母亲是几乎不检查我作业的,所以只要我掐好时间到家,赶在母亲前面,并使分数有所提高,那就万事大吉了。回家后我也不再一头倒在床上就睡,而是撑住一身疲劳,打开房门装出一副正儿八经的读书样。就这样,我轻松地瞒过了母亲。

评析:其实,不要看网瘾孩子对上网那么入迷,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是在不停挣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心里的负重感也在不断增加。每一个网瘾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正常人,沉迷上网的孩子也有各自的无奈。在沉迷上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承受着老师、父母和社会人群的否定性评价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且做人的良知和责任感也会让他们的内心充满着愧疚感。父母和老师却把孩子沉迷网络都怪罪到孩子身上,更不理解孩子即使沉迷上网也并不快乐,对孩子采用不理性的态度和错误的教育管理方式,扮演着促使孩子更加沉迷上网的助推器的角色。

我欲自拔,无人助我——欲罢不能

几乎每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都经历过不断反复的过程。面对现实,他们既希望痛改前非,从此戒除网瘾;又因为自己意志薄弱,以及周边环境的诱惑,总是欲罢不能。徘徊彷徨,痛苦挣扎,时而落入深渊,时而浮出水面,是网络游戏爱好者的真实状态。

尽管表面文章做得相当到位,但我的内心却越来越紧张不安,我深知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再这样下去,结局一定惨得无法想象。况且这么一天天地混日子,父母、老师把我像贼一样地看着,我学得不精,玩得也十分不爽。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下,我决心戒网,重新找回家长、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形象。

想归想,但实行起来却并非想象得那么容易,我还远远没有做好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习惯了网吧气氛的我在抑制网瘾时感到很不适,网瘾就像一只痒虫,挠得我心头难受万分,比起因成绩不好所要承受的那种煎熬难受百倍。

苦苦坚持了一段时日,就在我快要克服网瘾时,父母、老师对我的态度却依旧。看到这种结果,我万分沮丧。心想与其承受这种不知何时才能解放的煎熬,不如回到从前寻求快乐。我又开始打游戏,虽然还是偷偷摸摸地玩,但我的内心深处已经更加迷恋游戏。只有在那个虚拟世界中,我才可以得到尊重,我才会被理解包容。虚拟世界中的这一切,正是我所期望的,它很好地满足了我这颗孤独又不甘寂寞的心。

评析:网瘾孩子找回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的积极心理,往往是家长父母看不到的,用“有色眼镜”看孩子,是父母和老师们致使孩子们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的致命的问题。

但是,虚拟世界的快乐未必就能够使人感到充实。我被虚无的快乐深深地麻醉着,每天都以不真实的快乐去填充着不如意的生活。麻木的快乐,真实的痛苦,我不知是生活在地狱还是生活在天堂?我扪心自问,我的良知到底在哪里?我常常梦见一位老人,他告诫我,要我把自己的人生贡献给社会,希望我不辱使命,去拯救那些陷于困境的人们。想到这些,我就更加痛苦万分。

不知浑浑噩噩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面临无法升高中的危险。面对现实,我急得发慌,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悔恨。由不得我想太多,抓起陌生的课本,揣着一颗十万火急的心,我开始与时间赛跑。这一次,我郑重发誓,一定要戒掉游戏,并祈求上天赐予我好运。或许真是我的决心打动了上苍,我居然侥幸跨越了中考,晋升高中,而且还是市重点高中。

评析:反省和自律,是促使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良好品质。还好这个孩子原来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且还保持着原有的良知,所以在面对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他还能做到反省自己,在沉迷上网和恢复正常学习之间斗争,终于让理智的自我战胜了欲望的自我,下了戒掉游戏的决心,用自律的态度参与到了升学考试的冲刺,实现了理想的升学结果,没有让自己的学业因为沉迷上网而毁于一旦。

真为这个孩子感到高兴和庆幸!

我被意外的小小胜利冲昏了头脑。淡漠了当初一定要戒除游戏的誓言,我的网瘾再次死灰复燃。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可谓是我有生以来最阴暗、最恐怖的记忆。

为了弥补我初中的弱项英语,也是父母出于对我的信任,家里费尽周折给我买了一台电脑。一看到电脑躺在书桌上,我的心就发痒。在发狂的疯玩被发现后,我又遭到父母痛斥。尽管抱定决心要戒,但是到了学校,同学一挑衅,我又按捺不住。什么誓言、良知,一放学就统统抛到了脑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指责,我精确计算他们下班的时间,早上就冰一瓶凉水,关掉电脑后用凉水浇透抹布,稍微拧拧后就摊到电脑显示器上。这一招还真灵,父母摸过后疑虑全消,我又开始为自己的机敏而暗暗欢喜。几次成功后,网瘾急速上升。

舒服的日子并不长,父亲见我英语没有明显进步,不久就把电脑的硬盘取出来拿到了单位。此时的我已经对游戏十分迷恋了。由于成绩急剧下降,我被严格控制了放学回家的时间,但是到了家里,学习的习惯早已淡化,所剩的只有想玩游戏的网瘾。我常常空想,在纸上描画草稿,甚至常常梦到在打游戏。几天不玩游戏,心里痒得十分难受。如果哪天放学早了,我会不顾一切地骑车飞奔到网吧。但学校提前放学的日子不多,我开始不满足于就这点可以接触游戏的时间,为了抓紧那有限的上网实战,我竟不自觉地在上课时浮想联翩起来。

迷恋游戏使我的性格发生了严重扭曲,我整个人都变得空虚,我已没有在现实生活中争强好胜的愿望了,一心只想着把游戏打好。我开始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父母见我不思进取,不止一次地唠叨和劝说。说一次我知错一次,但总是事隔几天就忘在脑后了。我总是进网吧前什么都不顾,出网吧时又开始责怪自己,生怕一次偷玩又会招来一顿“精神风暴”。偶尔极差的成绩会让我清醒一段时日,但我真的对此很茫然,这种苦闷的心情与境地又无法诉说。

我的青春就这样流逝着,虚无的快乐带给我的是对现实与日俱增的厌烦和对远离梦想的恐惧,以及内心深处的罪恶感。我痛苦迷茫,生命的温度在黑暗中逐渐地冷却。我不得不紧紧抓住游戏,只有它才能让我这颗孤独的心稍稍好受些。只要坐在网吧的靠椅上,我就会感到安慰和温暖,这个虚拟世界营建出来的爱,我已舍不得离开。否则,我将一无所有,连这虚拟的世界会失去!它很不真实,但我却需要!

评析:网瘾之所以难以戒除,就是因为它对当事人有很大的魔力。网瘾的戒除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沉迷网络得到的极度快感,有回到现实生活中的茫然无助,也有被网瘾缠绕的自我和良知间的激烈斗争,也有要想做一个正常人而对上网又欲罢不能的痛苦的挣扎。权衡沉迷网络和回到现实的利弊,从维护自身内心安宁和心理平衡来看,网络是一个最好的场所,所以,少年们一旦沉迷上网,就会产生对网络的强烈的依赖。

虚拟的归虚拟,现实的归现实——风暴终于来临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既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度摧残,又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受到严重伤害。虚拟世界中的辉煌胜利是以现实生活中的节节败退为代价的,最终的结果是人生步入歧途。

终于,高考来临了。随着高考一天天迫近,我的心也越来越难以平静。同学们很快撤出了战线,“战场上”只剩下了我和其他无数的陌生青年。

模拟考试之后,再次面对可怜的分数,我已经麻木了。在家里,看到厚厚的一摞书,还有那让我厌烦的唠叨和责骂,我真想逃避。但步步逼近的高考,使我心里一团糟。看着毫无头绪的复习计划,想到即便挣扎过后也会很惨的结果,我犹豫了。没有鼓励,也没有关怀,我还是孤身一人。终于,我彻底放弃了,不想再承受了,不要再继续这种胜利为零的无声抗争。对我而言,回到网吧,比起此时此刻承受煎熬要舒服很多很多。呆在网吧,我仿佛回到了过去。一切都在流逝,时间,还有我的心情。

如同预料的那样,我的高考以惨败告终。再次面对讥笑和责骂,我只是无声地叹息。我难道真不在乎吗?这是我想得到的结果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失去儿时的梦想更可惜的……但在此之前,我除了眼睁睁地看着它离我远去,却什么办法也没有。这种面对死亡却无力挣扎的痛苦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同学们迎来了无限的光明,我却仿佛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评析:网瘾孩子的以上叙述,已经把孩子沉迷上网的家庭根源描述得淋漓尽致。缺少爱的家庭的孩子也缺少雨露的滋润和人生的力量。本来就欠账太多的他,网瘾越发严重,致使高中知识缺失已经到了没有底线的地步,当该少年又一次面临高考这样人生的重大竞争的时候,其茫然和无法挽回的无助之感达到了极致。高考的失败成为必然。

父母伤心,我不甘心。不久,我参加了复读班。

由于家远,我在学校寄宿。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下,我不敢懈怠。每当网瘾泛上心头,我就告诫自己这是复读,不能再次失败。我尽力时刻保持着清醒。依旧是独自一人,依旧被网瘾挠得心痒,周遭环境依旧,但我不想重蹈覆辙。我暗下决心,这回无论如何都必须抵御住诱惑,坚持下去。太多太长不见光日的黑夜,仿佛那黎明已不会到来。能从外界获取温暖我已不再苛求,我只强迫自己能锤炼出新的意志,并且希望它能如恒星一样长久地靠自身发光发热。

由于我基础比较差,成绩上升得比较慢,我不得不晚上加班加点去水房或厕所看书,同屋的几个学生却说我的举动叫他们无法入睡。现实中再次极度失落,一股邪念冲上我的脑门。我需要发泄,在空虚中我才能感觉到快乐。终于,心底最后一道防线被冲破,我带着一肚子怨气进到网吧,在痛苦中发泄着。一触碰键盘,我的网瘾就急速攀升,再一次玩得昏昏沉沉。

风暴终于来临了。由于我的成绩上升幅度很小,心中的怨气越来越多而又无法与人诉说,我终于选择了极端的解决方式——离家出走了。

评析:想学习好又无能为力,这对许多学习基础差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严峻的意志力的考验,这个孩子再一次被网瘾打败了自己。离家出走,终于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选择。

路遇高人指点,开启心灵之窗——阳光冲破阴霾

让青少年成功地戒除网瘾,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青少年自身要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也要充分关爱他们,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进步中享受到做人的成功和尊严。

冥冥之中,似有神灵相助。离家出走的途中,在天津巧遇一位老人,我抱着期望被理解的心情与他交流了很久。老人的教诲渐渐解开了我的心结,也许,他就是我梦境中指引方向的那位老人。他的开导使我理解了父母对我的爱,我开始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要求严格是因为对我期望太高,而我却总是使父母失望。长期以来,我封闭着自己的心灵,逃避现实,为的是使自己不再受伤。但我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做法,一直在让周围爱我、关心我的人更加痛苦。在老人家的规劝下,我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的心灵获得了彻底的洗礼,我知道,它已经回归了,它本只应属于我的未来和太过关心却不知道怎么关心我的父母。

评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固着的自我观念作祟,许多父母都意识不到自己要对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孩子沉迷上网承担很大的责任。孩子只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方式不可接受,却也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真切关爱,不知道自己的偏激和极端行为也对父母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父母和孩子不能静下心来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症结所在。父母和孩子能不能从这点上得到启示,早一点明白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有什么问题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进行沟通呢?

这个网瘾少年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巧遇了一个理解自己心理、能够打开他的心结的老人,让他幡然醒悟。他终于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看问题,从而真正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良苦用心,从而重新踏上了回家之路。这个老人成为他返归人生正道的引路人。千百万迷途青少年都需要这样的人生导师的教诲。

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指手画脚、求全责备的训诫者,却很少有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的引路人。

短暂的一日之旅,使我收获了心灵的汤羹。父亲正如我早就期盼的那样,真诚地包容了我,至此,我这颗在大海深处漂荡多时的心灵终于触碰到陆岸。经过了这场变故,父亲认真地审视了自己,为这几年关心的方法不对路、不理解我而深表歉意。我发现父亲原来是如此和蔼,他开始懂得解读我的心思。

此时此刻,摆在我眼前的还是一个烂摊子,一切都百废待兴,我仍将面对无数挑战。或许是黑暗笼罩心头太久太久,以至于我回到现实还有一丝陌生感和稍许畏惧,但幸运的是那迷失已久的心灵终以得到回归,期盼已久的关爱也如期降临,我的心房又开始温暖起来,斗志开始重新成长。我感到,不断升温的血液中流淌着一股不曾拥有过的强大动力。通过自身努力和父亲的帮助,我的网瘾也渐渐消退。

我终于彻底明白了。上上网、打打游戏、解解闷并不是坏事,但沉湎其中就难免迷失在虚拟世界里。我们毕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在网络世界中获得的快乐越多,在现实中失去的也就越多,这绝对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局面。在网络世界,一切光荣和成功都是虚幻的,它们在现实中甚至连影子都不曾有过。即便自己在网络世界成为再强大的英雄,在现实中也不可能有任何意义。虚拟世界中的得意,换来的只是现实中的极度失意,换来的只是对未来的惶恐不安。这种快乐着实有百害而无一利,它就是精神鸦片。与其去寻求虚无的快乐,不如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敢地大干一场,勇敢地拼搏一把。

评析:当人面对重大变故的时候才能审视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在哪里出问题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往往就是这样。孩子出现离家出走、自伤自残乃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时候,才会引起父母们的反省,才能醒悟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这时候的反省才是触及内心深处的,才能真正促使父母真正改变对待孩子的不良态度和错误方式。这个少年重返家园时,在他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对他包容的、和蔼的父亲,父亲对孩子的不良教育方式表示了歉意,他冰封了的心灵在父亲温暖的亲情中得到了融化,为他戒除网瘾、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创造了基本条件。父爱母爱亲情的滋润,才是融化孩子冷酷坚冰的巨大能量。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我一直以来的信念,没有家庭和父母的改变,孩子的改变就是一句空话。

战胜心魔,环境和自我缺一不可——我的戒网感悟

现在回顾戒除网络游戏的感受,我想说,戒掉网瘾其实能有多难?只要有两个条件就可以做到,一是动力,二是环境。自己真正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是关键,也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这才有了自觉戒除网瘾的原动力。在我看来,戒网瘾是耐力赛,更是对心灵的考验。

没有目标的人生没有意义,目标太高的人生也显得过于虚幻。我学会给自己定一个生活中要经过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带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使自己在跌倒的地方再站起来。相信经过这样的努力,一定会给自己充实的喜悦,也将会为自己锻炼出这种精神而感到欣慰无悔。我想告诉和我有过同样经历的青少年朋友,在意识到网络对自己产生危害后,要学会取舍。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永远要在现实中处于失意状态,如果不想,那么就请回到现实中,勇敢地面对现实,而不是去网络中躲避,越在虚无中躲避,在现实中就会越发感到空虚。如今,面对现实,我不会再选择幻影。我所祈求的一切已经到来,我的状态渐入佳境,生活中也多了一份父母的包容和理解,我还需要再找什么借口回到那个我其实并不喜欢,导致我万分矛盾的虚拟世界。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环境,社会的环境、学校的环境都非常重要。作为“80后”的一代人,我们吸吮着祖国建设丰硕成果的“蜜水”长大,生活的物质环境太丰富了,精神环境却贫瘠得多。父母和长辈用最好的条件抚养我们,老师们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传输给我们,但却很少有人关心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没有吃过什么苦,没有受过大的挫折,心理很单纯,很容易被伤害,很容易被诱惑。我时常在想,假如当初老师不是那样简单地“冤枉”我,我会走向网吧吗?假如网吧当初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我和同学们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吗?假如有适合青少年玩的游戏,我会陷在打斗升级中不能自拔吗?假如当初老师、父母能多听听我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拿一张成绩单来衡量我,我会那么叛逆和自闭吗?

幸运的是,我受到了环境的困扰,也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生。天津之行后,父亲常常主动与我交流,他不再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我,而是开始和我做朋友。我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都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和鼓励。在父亲的支持下,我坚定着自己的意志,丰富着自己的生活,离网络游戏越来越远。在沉迷于网络的那段日子里,我也逐渐感受到政府对网吧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最初,只要交钱,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网吧,想打到什么时候就打到什么时候,根本没人管的。后来政府查得严了,正式的网吧大多不敢让我们进去,想玩要去找地下的“黑网吧”,我们这些少年玩客要痛快淋漓地打杀一番越来越不容易。现在大型网络游戏都加装了防沉迷系统,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就没有任何收益了。虽然这套系统听说还有缺陷,但毕竟迈出了网络游戏管理的重要一步,至少想无休止地玩游戏是很难了。我想,政府管理越来越到位,黑心网吧业主利润越来越小,游戏越来越难沉迷,家长的关心越来越多,我们离网瘾就会越来越远。

评析:人的任何行为的改变都是建立在人有改变的动机的基础上,有了改变的动机,才会有改变的行动,有了改变的行动,并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人才能真正得到改变。网瘾孩子戒除网瘾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让他自己建立戒除网瘾的动机。这个网瘾少年的感悟充分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这个网瘾少年的改变是以父亲的改变和自己对人生思考的改变为前提的,说明孩子网瘾的戒除需要家庭系统地接受咨询和治疗,通过系统的家庭治疗让父母的问题得到解决,让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向良性转变。那些所谓的封闭隔离、体罚电疗等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改变的做法,不仅不能戒除孩子的网瘾,反而会对孩子的身心带来更为严重的伤害,从而导致孩子更大的问题。

北国之树,年轮很清晰,却很少有人懂得,正是因为它忍受严冬的煎熬,才有着年轮的不断增加。如此孕育的树木,一定能够茁壮成长。人也是一样的,经过漫长的困苦和煎熬,就能不断强大起来。

冲出那段阴霾,以平和的心态向虚拟世界挥手告别后,我眼前闪耀着希望的光芒,我感到的是尊重,是温暖,是责任,更是充实的快乐。我已深深懂得,一味期待着能有外界力量来拯救自己,奇迹绝不可能发生。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只要用心去对待,就可以耐心等待丰收。

朋友们,请牢记:心魔,我们是要去积极面对的,一再躲避不是办法;去勇敢面对它战胜它,你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些,才是你所真正期盼的,所真正需要的!

评析:读过这个案例,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了,但是其中要把握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东西还是在于,没有对自己沉迷上网行为的反省,没有建立戒除网瘾的动机,没有家庭氛围、父母态度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即使是最高明的心理医生,也无法让孩子的网瘾得到戒除。能拯救网瘾孩子的,最终只能是网瘾孩子的家庭、父母和网瘾孩子自己。

资料来源:陈熹:《一个网瘾少年自述网瘾的产生和戒除的心路历程评析》,《中国青年报》,2007年9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