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液体手套的诞生

液体手套的诞生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戴手套进行操作,手指头的灵活性就要受到影响。一家精密零件生产厂的工人廖基程,在实际生产中感到,如果将手套进行改进,一定能方便工人生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有了这个想法,廖基程立即向上级作了汇报。厂领导也正在为手套影响工作效率与操作的灵活性犯愁,一听非常高兴,立即将廖基程抽调到科研室,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攻关,廖基程与他的研究小组终于取得了成果,发明了“液体手套”。

液体手套的诞生

引语:有一种人只习惯按部就班地生活,对身边的工具、生活方式都不加思考地按传统方式进行,即使有许多的“不方便”出现,他也认为是合理的,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进,继续低效率的生活与工作。有一种人,他总是寻找生活中的“不方便”,不断地试图改变它,使工作的效率变高,生活中的不方便消失,从而发明和创造出新工具、新方法。这种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思想路径,但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而这个过程,大多都有三个基本阶段,即:悬疑、苦索、顿悟。正是他们在这三个阶段上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才使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在一些精密零件生产厂,工人如果用手直接接触零件,由于手上的汗渍等原因会使零件腐蚀,达不到精密的要求。因而,在工人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而戴手套进行操作,手指头的灵活性就要受到影响。要想让手指头灵活自如,必须将手套做得非常薄,而且戴在手上要套得很紧。这样一来,手套又很容易破,且戴上、脱下非常麻烦,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一家精密零件生产厂的工人廖基程,在实际生产中感到,如果将手套进行改进,一定能方便工人生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因而,廖基程常常想怎么改进手套。

一天,他下班后回家休息,可上小学的妹妹却缠着他,要他帮自己做纸的手工艺品。廖基程只好顶着疲倦,给妹妹帮忙。当他将妹妹的纸制手工艺品完成后,手指上已经沾满了糨糊。廖基程没有急着洗,而是与妹妹一起欣赏作品。很快,手指上的糨糊变干了,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紧紧地裹在手指头上,真像个手指套。廖基程就想:“厂里的橡皮手套如果与这个手指套一样,操作起来会多方便呀。”

这个念头在廖基程的头脑中生了根,常常萦绕着他。终于有一天,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有这样的液体,人的手往其中一放,就会像糨糊一样在手上形成一个套,相当于手上戴了一双柔软的手套。不需要时,像糨糊遇到水一样,在其他液体中一泡就消失。这不就比直接戴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吗?”

有了这个想法,廖基程立即向上级作了汇报。厂领导也正在为手套影响工作效率与操作的灵活性犯愁,一听非常高兴,立即将廖基程抽调到科研室,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攻关,廖基程与他的研究小组终于取得了成果,发明了“液体手套”。他们研制出一种特制的化学药液,只需将手浸入这种药液,就会在手上形成一层透明的薄膜,像真的手套一样罩住了手。而且柔软舒适、弹性较好,一点也不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当用完后,在水中一泡,它立刻会“冰消瓦解”了。

启示:有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对自己不方便的事或物,就绕开或者按原来的方式进行,而不去想怎么将这些“不方便”排除掉。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不能像其他工人一样,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而是要像廖基程那样“独上高楼”,匠心独具地找到了工作中的难题并且有渴望解决这个问题的意识。孩子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家长就要引导孩子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寻找各种方案,力求找到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方案。当孩子像廖基程一样,在苦索手套变薄时,遇到障碍还是没办法突破,家长可以从各方面给以帮助,或者启发其思路,像廖基程看到糨糊薄膜受到启发一样,有可能突然顿悟,就会使问题得以解决。

训练支招:

(1)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能够思考一些别人视为常见现象背后的创意或设想。

(2)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向。尝试综合应用各种思维,突破问题。

(3)培训孩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针对这三个阶段的特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得解决问题有章可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