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非洲到美国的距离

从非洲到美国的距离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到美国去,勒格森必须具备护照和签证,但是得到护照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证明他拥有可使他往返美国的费用。当坚持的时间超过一个月时,孩子就会慢慢养成父母所期望的习惯了。没有恒心的孩子变成有恒心的孩子了。

从非洲到美国的距离

引语:谁能想象,一个从小生活在非洲而且从未出过门的年轻人,为了能够得到大学的教育而不远万里,从故乡一路步行到开罗,再历尽艰难到达美国。

勒格森·卡伊拉仅有只够维持五天的食物,一本《圣经》和《天路历程》(他的两本宝书),一把用于防身的小斧头和一块毯子。带着这些,他急切地踏上了他的人生旅途: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今马拉维)的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国,开始他的大学教育。

1958年10月,勒格森只有16岁或17岁,他的父母也拿不准那时他的确切年龄。他的父母都是文盲,不知道美国的确切位置离他们究竟有多远,但他们还是勉强地为勒格森的旅途祈祷。

对勒格森来说,他的旅途来源于一个梦想——他从传教士提供的书籍中知道了亚伯拉罕·林肯和布克·T.华盛顿这样的英雄人物,他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不过,要是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受最好的教育,他希望在美国得到所需要的教育。

他身无分文,也没有任何的办法支付船票;根本不知道要上哪所大学,也不知他会不会被大学接受;他的旅途从开罗到华盛顿有3 000英里之遥,途中要经过百个部落,说着50多种语言,而他对此一窍不通。但他还是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一心只想着那一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在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五天以后,勒格森仅仅前进了25英里,他疲惫不堪,但他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不罢休,除非我死了。他继续前行。

有时,他同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孤独地步行。每到一个新的村庄他都非常小心,因为不知道当地人是敌意的还是友善的。有时他找到一份工作,暂时有遮身之所,但大多数夜晚却是过着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以吃的植物维持生活。艰难的旅途生活使他变得又瘦又弱。

一次高烧使他病得很重。好心的陌生人用草药为他治疗,并给他提供了地方休息和养病。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冷,勒格森几欲放弃,他觉得“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

最终,他并未回家,而是翻开了他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的目标和信心,继续前行。他从开始这次冒险旅行到1960年已经有15个月的时间了,他走了近1 000英里,到达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此时,他的身体竟健壮起来,也有了更加明智的求生方法。他在坎帕拉待了六个月,干点零活,并且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贪婪地阅读着各种书籍。

在图书馆里他找到一本关于美国大学的指南书。其中的一张插图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是个看上去庄重而友好的学院,坐落在湛蓝的天空下,喷泉、草坪错落有致,环绕学院的群山使他想起了家乡那壮丽的山峰。

位于华盛顿佛农山区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成为了勒格森的请求的第一个院校,这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他决定立即给学院的主任写封信,述说自己的境况,并向学院申请希望得到奖学金。但是担心可能不被斯卡吉特接受,勒格森给尽可能多的院校寄去了自己的申请。

其实这大可不必,斯卡吉特的主任被这个年轻人的决心深深地感动了,不仅接受了他的申请,还向他提供了奖学金和一份工作,其工资足够支付他上学期间的食宿费用。

勒格森向着自己的梦想又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更多的困难仍然阻挡着他的道路。

要到美国去,勒格森必须具备护照和签证,但是得到护照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证明他拥有可使他往返美国的费用。

勒格森只好给他童年时起就曾教导过他的传教士写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他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所必须拥有的那笔航空费用。

勒格森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正是他非常坚信这一点,他花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了一双新鞋,使自己不必光着脚走进学院的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迹也渐渐广为人之。当他身无分文、筋疲力尽地到达喀土穆时,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在非洲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勒格森650美元,用以支付他去美国的费用。当他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

1960年12月,经过两年多的行程,勒格森终于来到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手持自己宝贵的两本书,他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

毕业后,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奋斗。他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并到达英国成为剑桥大学的一名政治学教授。

启示:立下目标后,行动是最重要的,它能强化信念,让你最终取得成功。

延伸问题:家长作为引导者,对于欠缺行动力的孩子,要适时提点,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引导的态度。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都会遇到以下情况:孩子要家长购买课外书,却翻了几页就没有兴趣,家长催促再三,孩子也置之不理。家长会觉得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比如孩子最初看辅导书时,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话,所表达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家长是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说了类似这样的话:“你赶紧把书看完,不要看了几天就不看了!”这话是没错,但孩子的感觉是他的力量在渐渐地被你削弱了,他的恒心也不会增强。

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恒心的问题上,应该更有恒心。比如,在孩子看了一本英语故事书,在他兴趣盎然的最初几天,家长就要赞扬和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要求孩子每天说出几个完整的句子,背诵几个单词等,这个行为的坚持开始必须靠家长的不断提醒。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以倾听和欣赏为主,每次的时间要有所控制,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孩子没有讨厌的感觉为宜。当坚持的时间超过一个月时,孩子就会慢慢养成父母所期望的习惯了。没有恒心的孩子变成有恒心的孩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