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与脾有什么关系

胃与脾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于中焦,素问太阴阳明论篇:“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脾胃在结构上位置相邻,生理功能相互配合,脾胃合称“后天之本”.脾性质属阴,为五脏之一;胃性质属阳,为六腑之一.胃主受纳腐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脾主运化,把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因此脾的状态与胃病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生理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在气机特点上,脾主升,胃主降,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

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于中焦,«素问太阴阳明论篇»:“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脾胃在结构上位置相邻,生理功能相互配合,脾胃合称“后天之本”.脾性质属阴,为五脏之一;胃性质属阳,为六腑之一.胃主受纳腐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脾主运化,把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因此脾的状态与胃病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生理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在气机特点上,脾主升,胃主降,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脾胃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出现呃逆、呕吐等症.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出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接下来详细地说说两者的关系.

(1)纳运结合:脾胃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消化饮食、输布精微,把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处,发挥供养全身之用.胃的受纳和腐熟,是为脾之运化奠定基础;脾主运化,消化水谷,转输精微,是为胃继续接受消化食物提供能源.两者缺一不可,一方的缺失都会影响另一方的功能.所以«诸病源候论»曰:“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

(2)升降相因:脾胃居中,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脾的运化功能,不仅包括消化水谷,而且还包括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主要是向上输送到心肺,并借助心肺的作用以供养全身.所以说:“脾气主升”.胃主受纳腐熟,以通降为顺.胃将受纳的饮食物初步消化后,向下传送到小肠,并通过大肠使糟粕浊秽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肠胃虚实更替的生理状态,故叶天士所著的«临证指南医案»曰“胃气主降”“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脾胃健旺,升降相因,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正常生理状态.升为升清,降为降浊,«寓意草»曰:“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于肺而灌溉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肠,从便溺而消.”«临证指南医案»曰:“脾胃之病固当详辨,其于升降两字,尤为紧要.”总之,脾胃共同完成运化水谷的功能,互相补充,互相制约,使得人体中的气机不会过于上升,也不会下降过度,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3)燥湿相济:脾为阴脏,以阳气用事,脾阳健则能运化,故性喜温燥而恶阴湿.胃为阳腑,赖阴液滋润,胃阴足则能受纳腐熟,故喜柔润而恶燥.脾性质属阴,所以需要阳气来推动,易为湿邪所伤,若运化不健,又易导致痰湿内生;胃性质属阳,需要阴液的滋养,易为燥邪所伤,阴虚又易生内热.燥湿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衡,脾胃功能才能正常运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一方面,胃津充足,才能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之运化吸收水谷精微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脾不为湿困,才能健运不息,从而保证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不断地进行.由此可见,胃润与脾燥的特性是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的,正如«医学读书记通一子杂论辨»条文中所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燥土宜润,使归于平也.”

由于脾胃关系密切,在病变过程中,最易相互影响,表现为纳运失调、升降反常和燥湿不济,我们把这些情况统称为脾胃不和,主要症状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不调等.«明医指掌»曰:“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由于胃不受纳,故不思食,胃气不降而反上逆,则出现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而脾不运化,饮食停滞,清浊不分,故见泄泻,宿食不化.由于水谷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气血津液而营养全身,日久还会出现脾不升清的表现:头晕乏力、面色萎黄、四肢倦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