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腺增生穴来消

乳腺增生穴来消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小叶增生症”,中医则称之为“乳癖”“乳痰”“乳核”。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与月经周期和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由于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或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的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所致。膻中穴朝患侧乳房横向摩擦,乳根和期门穴均由下向上朝乳房摩擦。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小叶增生症”,中医则称之为“乳癖”“乳痰”“乳核”。是以乳房内出现肿块、疼痛或有压痛为主要特点的内分泌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与月经周期和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由于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或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的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所致。

中医学认为,肝、肾、胃三经和冲、任二脉与乳房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病多因忧愁或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气滞血瘀、痰湿闭阻乳络而成;或因久病、多产、房劳过度,损及肝肾,致阴虚血少,冲任失调,经脉失养而成。气滞痰瘀,则生肿块;乳络不通,不通则痛。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乳房周期性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推之可动的肿块为特征。伴胀痛或触痛(以乳房外上方或中上方为主),且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症状减轻或消失,但是严重者经前、经后可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还会向腋窝、肩背部以及上肢等处放射。

按中医妇科分型,本病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湿阻络、冲任失调三型:肝郁气滞型乳房肿块和疼痛随情绪好坏减轻或加重,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胸胁满闷胀痛、口苦咽干、爱叹气、月经不畅,苔薄黄;痰湿阻络型乳房肿块坚实、胸闷不舒、恶心欲呕、头重身重,舌苔厚腻;冲任失调型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和疼痛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神疲倦怠、腰痠乏力,伴月经失调、色淡、量少。

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以不治而愈,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经过治疗。

【治疗法则】

肝郁气滞、痰湿阻络者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冲任失调者调理冲任、软坚散结。【选穴处方】

膻中、乳根、期门、关元、膈俞、痞根、丰隆、三阴交、太冲。

本病病位在乳房,涉及肝、肾、胃三经。膻中、乳根、期门均位于乳房局部,膻中正在两乳之间,属任脉,为气之会穴,乳根位于乳房之下,属于胃经,二穴均可宽胸理气、消除乳房气血之瘀阻;期门也在乳房之下,是肝经要穴,从乳房局部疏肝理气、化滞散结;关元为任脉与脾、肝、肾三条经脉的交会穴,配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三阴交,乃补益肝肾、调理冲任的最佳组穴;膈俞属于“血之会”穴,又在背部与左右乳房前后相应,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痞根为专门消体内肿块的经验效穴;丰隆是胃经与脾经的联络穴,为人体化痰第一要穴,擅长于除湿化痰、通络消肿;太冲是肝经第一要穴,能疏肝理气、解郁止痛。

【操作手法】

1.指压、按摩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己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点压、按揉乳房局部的膻中、乳根、期门、关元等穴各2~3分钟。膻中穴朝患侧乳房横向摩擦,乳根和期门穴均由下向上朝乳房摩擦。

(2)在患侧乳房撒少量滑石粉或者涂抹少许润滑剂,用掌前手指在乳房周围或红肿胀痛处轻轻按揉2分钟,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以硬块变软或局部发热为佳。

(3)围绕乳房以小鱼际或大鱼际沿乳腺分布,由乳根向乳头推抹或震动推进3~5分钟;再用一只手的五指从乳头的上方抓起患侧乳房,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放,反复施术10~15次。

(4)再用拇指重力点压、按揉下肢丰隆、三阴交、太冲诸穴各2~3分钟。

(5)改侧卧或俯卧位,由他人先分别按压背部膈俞、痞根二穴各1~2分钟,再从膈俞向痞根搓擦10~15遍。

2.灸法

(1)在膻中、乳根、期门、膈俞、痞根、丰隆、三阴交等穴实施艾条温和灸5分钟左右,或温灸器灸20~30分钟,使皮肤有较强的温热感。

(2)隔葱蒜灸法:选膻中、乳根、期门和阿是穴(乳房有硬块、压痛处),将葱白或大蒜适量捣烂,铺于乳房患处。艾条点燃后对准患处熏灸(也可以将艾条剪成小段,平放在葱蒜上点燃施灸)5分钟左右,以局部有温热感、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3.拔罐 选用膻中、乳根、期门、膈俞、痞根等穴,胸部穴先在膻中、乳根、期门之间反复来回推罐3~5分钟,再各自坐罐5~8分钟;背部穴先在膈俞、痞根之间反复推罐3~5分钟,再在刺血的基础上各自坐罐5~8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4.皮肤针叩刺 所选穴位均适合皮肤针叩刺。常规消毒,用无菌皮肤针重力叩刺,以局部皮肤出血为佳,并可在出血的基础上加拔气罐。隔日1次。

5.刮痧 常规消毒,用无菌刮痧板或其他代用品蘸上按摩油或其他油脂类润滑剂,乳房局部穴位从上到下按膻中→乳根→期门的顺序反复刮拭;背部由膈俞向痞根反复刮拭;下肢各穴施行点刮术。每处反复刮20~30次,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为度。每周2次。

温馨提示

1.穴位保健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能使乳房的肿块缩小或消失。还可以配合使用通络安乳贴外用,以增强疗效。

2.应及时治疗月经失调及子宫、附件的慢性炎症;少数患者有癌变的可能,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3.保持心情舒畅,不吃或少吃肥甘厚味食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