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度与人体健康

温度与人体健康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生理学家测定,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而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是18℃左右。温度低于15℃时,人便会产生倦怠情绪,工作效率降低。温度下降到4~10℃时,人易生冻疮、患感冒和哮喘等病;温度再下降到4℃以下,人体的热量便入不敷出,抗病能力减弱。因此,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及动脉硬化等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如果温度升高至35℃以上,人体热量增加、大量出汗、不思饮食、身体消瘦。

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对人的工作、学习、生产和训练等影响很大。

据生理学家测定,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而有益于人体健康最理想的温度是18℃左右。当温度在15~18℃时,人的思维敏锐、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温度低于15℃时,人便会产生倦怠情绪,工作效率降低。温度下降到4~10℃时,人易生冻疮、患感冒和哮喘等病;温度再下降到4℃以下,人体的热量便入不敷出,抗病能力减弱。因此,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心病及动脉硬化等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如果温度在30~35℃,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代谢能力增强。如果体内热量排出不及时,就会引起体温升高、思维迟钝、烦躁不安。如果温度升高至35℃以上,人体热量增加、大量出汗、不思饮食、身体消瘦。当温度高达37℃时,体内的温度调节功能失效,由于出汗过多,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使血液浓缩,增加心脏负担,易出现肌肉痉挛、脱水中暑或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危及生命。

因此,人们要针对上述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和升温措施。同时,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和耐受力,让身体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