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身经历三四事

亲身经历三四事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山大地震时,我年仅11周岁,家住唐山市西北70里的丰润区白官屯镇张官屯村。她开着房门,在外面和面、擀面,做好后,再回堂屋烧火、烙饼,余震发生,立即跑出来,过后又回去接着烙。一向烙饼技术很好的妈妈,也因此烙糊了几张饼。之后听大人说,距离我村3里远的白官屯村,地下冒出沙子。之后,大队号召民兵和青壮年去唐山救灾、抢救被埋人员,村里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

文/王洪启

一、震中慌恐

唐山大地震时,我年仅11周岁,家住唐山市西北70里的丰润区白官屯镇张官屯村。据父母和哥哥回忆:爸爸当时在离家5里远的白官屯公社社办站上班,家里只有妈妈住正房东屋,哥哥时年14周岁、弟弟时年7周岁和我在正房西屋住。

当地震时,39周岁的母亲被轰隆隆的如雷般的连续声响惊醒,睁眼一看满天红光,接着大地开始摇动,我妈立即跳起,打开东屋门,叫醒了我哥,我哥叫醒了我并夹着我弟向外跑。但摇晃的大地使屋门怎么也打不开,我和弟弟害怕地大哭起来。妈妈更加着急,使劲踹门,但因门插得太牢,没有成功。我妈急得直喘粗气,但始终没有成功。直到地震过去后,我们才打开屋门,跑到街道的大树旁,安全脱险。

天快亮时,发现很多乡亲都在街道,都在寻找自己的家人。这时父亲跑回来,看家人平安。和妈妈说了几句话,又跑回社办站上班。后来得知爸爸在地震后,发现社办站没有人员、财产损失,不放心家人,回家看一看,就回去继续值班,以免发现情况,无法联系。

天亮以后,利用余震的间隙,妈妈冒着余震的风险,去给我们做饭。她开着房门,在外面和面、擀面,做好后,再回堂屋烧火、烙饼,余震发生,立即跑出来,过后又回去接着烙。一向烙饼技术很好的妈妈,也因此烙糊了几张饼。为了防止余震,妈妈一次和了好多面,几次跑进跑出,终于烙完。好在是夏天的7月29日,农村遍地是青菜,没有干吃。这些饼除了家人在外面吃外,周围邻居也沾了光。

在妈妈做饭、哥哥带弟弟无暇管我的时候,我缓解了害怕情绪,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便沿着街道四处溜达,余震小的时候,我像醉汉一样,晃晃悠悠向前走;余震大的时候,就坐在离墙远的对门两家门口中间或抱着大树待着。发现我村震动虽不小,但并没有多大人员损伤、财产损失,房屋破坏不大。

之后听大人说,距离我村3里远的白官屯村,地下冒出沙子。我也自己一人去看看,到了白官屯村西北、与我村地分界的贾河子东面地里,看到一团团从地里喷出的白色、黄色细沙,回来后向他人述说。

二、同心抗震

在余震未断,人们不能住进房屋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抗震及如何保护自己、家人的问题。中午天气开始变化,乌云渐渐聚拢。大人们急忙寻找能遮风避雨的材料,但发现最多的是陈年的玉米秸。大家把玉米秸聚拢在大树间(防止墙等建筑坍塌伤人)以三角形形式,下面铺两层再铺上炕席、东西两边放两三层上面搭在一起(尽量不漏雨),旁边预备几捆堵南北两面,搭成简易庇护所。下午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家、张喜家、王伯辉家三家挤在一起,小孩由大人抱着,大人坐着,避过了这场风雨和余震灾害。

之后,大队号召民兵和青壮年去唐山救灾、抢救被埋人员,村里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我们遇到几拨人,从村东口进村。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说:“是詹屯(当时俗语读“zhā tún儿)人”和我村俗语相同,我们很是诧异。后来了解到他们是老庄子镇詹官屯村人,离我村仅40里地。地震时破坏严重,墙倒屋塌、无法生活,准备探亲访友。我们向他们提供了热水和部分食物。他们走后,剩下的老人和孩子们就集思广益,利用陈年玉米秸和木杆儿,搭简易抗震棚。

我家抗震棚的搭法是:先找长2.6米、粗0.15米左右顺直的木杆16根,玉米秸足够,用麦芋子和泥。再找向阳避风的有树有墙的地方挖坑,把木杆埋0.6米左右成柱,按长5米(两根木杆能搭在一起成梁) 、宽2.3米、高2米左右固定成梁架,东部留宽0.7米、高2米的门,南部留 一宽1米、高1米的窗,门窗另用木杆、铁丝固定,其余部分用玉米秸夹寨子的形式编结,里外抹泥。顶部上面铺泥,里面糊报纸,东部2米左右为做饭的灶台及烧火空间,西南部为高0.40米的火炕(在炕上大人基本不能直立、不能直躺),北部留0.7米左右走人。里面除了放被褥,什么也不放。

这种抗震棚很有特点:

1.冬冷夏热,虽然建在向阳避风之处,但建材薄,夏天易晒透,热风通过门窗进入,加上做饭烧火,非常热,蚊蝇成群。人们只能在傍黑前,点燃早已编好的玉米须辫子(那时农村还没有蚊香),到10点以后上炕睡觉。但可苦了我们这些学生,放学后,采完野菜,就必须赶快写作业,否则天黑后,点煤油灯(那时没有电灯)写作业,会招来许多蚊蝇、小咬、蛾子等,非常难受。冬天易冻透,而且门窗封闭不严,虽有火炕,但上冷下热,睡觉也得蒙着头,被上再盖被。其苦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

2.透风漏雨,因抗震棚建造简易、快速,门窗根本做不到严丝合缝,夏天的热湿气、冬天的冷风,天天光顾,尤其是冬天,后半夜炕凉时经常冻醒。夏天震后雨水颇多,尤其是连阴雨,把房顶的泥土浸湿后,冲刷下来。屋外下小雨,屋内下泥土雨。因大人上班、孩子上学,家里无人更惨,被褥必泥湿一片。晚上睡觉,很难入睡,苦不堪言。

三、国家关怀

在地震后不久,国家给我村发放了救灾物资,有食物、化肥、农用工具、生活用品等。虽品牌不清楚,但都是国货,品质很好,很实用,用多少年都不坏。我记忆最清楚的是一捆捆油毡,铺在屋顶用砖、石块、树干等压好后,真真不漏雨了,觉得享福多了。

很快国家派来了上海救灾医疗队,因我年少,我村伤情小,没有接触,印象不深,只是听说。但之后,村里每天派人用来苏水喷洒街道和住房,延续时间很长。

之后,国家又派来了邯郸市魏县打井队到我村。据老人讲,打井队不顾严寒酷暑、不麻烦当地百姓,共打机井二百多眼,很多都还在使用。他们的精神仍在我村难忘、弘扬。

记忆中,政府同时还发放《抗震救灾知识手册》,蓝色封面,32开本, 上面用通俗的话语,告知人们如何预震、避震、震中保护、震后建设等知识。学校课堂上老师讲,大队广播喇叭经常播送。我至今模糊地记得:“猪不进圈、猪跳墙,鸡不进窝、飞上架,狗狂吠、扯人腿,耗子群出、神乱迷,冬眠动物醒出洞……”这已是我们那时作为预知地震常见动物反常现象的地震常识。还有人发明了空玻璃瓶倒放在墙上、屋内柜上、课堂桌上等地方观察,瓶倒则及时疏散人群到安全地方。其中也有一些笑话:某一天风大,一家放在院墙上的玻璃瓶倒了,家人发现,急忙喊:“地震了!快跑!”可是当大家跑出来,等了半天却无动静。大家回到室内发现室内的玻璃瓶没有问题。从此以后,大家注重了多方面观察。

现在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但眼观现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家园的宏大变化,大家有目共睹,笔者不再赘述。

感触颇深,赋诗一首,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斧正。

鸡飞狗跳马羊慌,光耀声隆地动狂。

屋晃人疯灾异显,情亲胆义精神亮。

灾震临前人自强, 同心携手护安康。

群评党政惠民策,吾辈更应美貌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