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镇海天后宫

镇海天后宫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民国《镇海县志》载:“天后宫在招宝山下,元至正十六年,岁久倾圮,清雍正十二年参将张兆龙、候补守备张君佐主议浙闽商人重建于南薰门外。”宫内的神像为妈祖,又称天后、天妃、天上圣母。在航海中遇难,屡现海神从中保护。于是,招宝山下的天后宫倾圮后,雍正年间又在薰门外建造天后宫。当时,建天后宫的地基是城内邑生陈学诗捐助。人们出于对妈祖的信仰,又在崇邱一都竺山下和威远城望海楼建圣妃宫。

据民国《镇海县志》载:“天后宫在招宝山下,元至正十六年(1356),岁久倾圮,清雍正十二年(1734)参将张兆龙、候补守备张君佐主议浙闽商人重建于南薰门外。”

宫内的神像为妈祖,又称天后、天妃、天上圣母。被称为海神,是历代船工、客商和渔民共同信奉的海上保护神。船在大海中航行,经常会遇到惊涛骇浪和台风的袭击而船毁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海神妈祖,还在船上立妈祖神位供奉,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又称林默娘,福建莆田人。是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

“妈祖封神,源于镇海”,有不少专家曾来镇海考察论证。民国《镇海县志》确有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给事中路允迪以八舟使高丽(朝鲜),风溺其七,独允迪舟见神女降于樯而免事,闻于朝,赐庙额曰:‘顺济’。”这是介绍宋徽宗最早对妈祖的褒封,县志中还记载了其他几次褒封:绍兴二十六年(1156),宋高宗封“灵惠夫人”,绍兴三十年(1160)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乾道二年(1166),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淳熙十二年(1185),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延佑元年(1314),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县志只是略举几个例子, 其实宋、元、清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次左右的褒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后海塘海运解禁,大批粤闽商船都要从镇海口出海,经后海塘北上。在航海中遇难,屡现海神从中保护。于是,招宝山下的天后宫倾圮后,雍正年间又在薰门外建造天后宫。当时,建天后宫的地基是城内邑生陈学诗捐助。乾隆六年(1741),绅士李士瀛等请求知县杨玉生详请咨部每岁春秋按照龙神庙致祭。人们出于对妈祖的信仰,又在崇邱一都竺山下和威远城望海楼建圣妃宫(即天后宫)。以后又分别在招宝山下、陈山下、石秋、澥浦建造四处天后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