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

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20年来,尚秀云经手的“少年犯”达700多个。在她眼中,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家庭“失和、失教、失德、失才”是导致花季少年走上犯罪路的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占少年犯总数的26.4%,来自继亲家庭的占少年犯总数的6.3%,来自婚姻动荡家庭的占少年犯总数的25.2%,三者相加为57.9%。家庭“失才”:未成年犯本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达82%,其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普遍较低。

近20年来,尚秀云经手的“少年犯”达700多个。她痛心地说,家庭、学校、社会是未成年人成长影响因素的三个不同层面,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孩子早期健全人格的培养、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孩子的成长精心营造和睦、民主、幸福的家庭环境,就绝不会等到孩子迈入铁窗,才追悔莫及。

在她眼中,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人之初,性本善。一个纯洁无瑕的婴孩,后来变成少年犯,归根结底,问题就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虽然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对子女思想的变化并不了解。有的未成年人犯了罪,其家长竟认为自己的孩子没问题,甚至怀疑公安局抓错了人!她说,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未成年人接受健全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失和、失教、失德、失才”是导致花季少年走上犯罪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失和”:我国每年离异的夫妻超过百万对,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呈上升态势。2003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占少年犯总数的26.4%,来自继亲家庭的占少年犯总数的6.3%,来自婚姻动荡家庭的占少年犯总数的25.2%,三者相加为57.9%。

家庭“失教”:家庭一味地骄宠,对孩子的坏毛病、坏习气听之任之,不严格进行教育。过分的溺爱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道德水准不高,形成不良品质和种种恶习,进而可能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自私、任性的种子,使其形成了不良个性——造成违法犯罪的潜在诱因。

家庭“失德”:未成年犯的家庭成员中,因违法犯罪行为被拘留、劳教、判刑的也占到23%。

家庭“失才”:未成年犯本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的达82%,其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普遍较低。由于文化素质较低,造成有的家长对孩子生而无爱,只养不教,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发生在北京海淀区的“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四名未成年犯,就是由于各自家长长期不闻不问,导致孩子游荡到社会上出现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