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钢琴沙龙”与“钢琴社”

“钢琴沙龙”与“钢琴社”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毕业学员的增加,“沙龙”已经容纳不下更多学员。于是,在系领导的支持下,“钢琴沙龙”转制为“钢琴社”。这时的钢琴社已成为钢琴系的社团组织。从当年弱小的“钢琴沙龙”,到如此壮大的“钢琴社”,正是何鹤翔他们这些“钢琴人”,才使得钢琴系逐渐形成今天人才济济的局面。“从沙龙到钢琴社,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做人,不能光为自己。生活在社会里,就得为社会做些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2004年,何班长和他的同学们结束了钢琴系的课程,毕业了。但是学员们都意犹未尽,不想散去,不想离开钢琴,也不想离开这个班级。为了延续大家对钢琴的念想,何班长去找系领导,商量能否借一个教室,让学员们每月来校一次交流活动。无奈当时的条件太有限了,学校无法满足大家的愿望。怎么办?对,到家里去!于是何班长组织起钢琴沙龙,第一次就让学员们到自己家里去学习交流。为了提高弹奏水平,何班长又去请来了老师。每次上课,他都认真仔细地记录,课后把老师的讲解整理成册,成为沙龙里学习钢琴不可多得的一份资料。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开心地交流,何班长还亲自下厨炒菜,请大家共进午餐。何班长用一颗火热的心,激励起一股继续学习钢琴的热情,让一群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在悠扬的钢琴声中幸福地度过。

随着毕业学员的增加,“沙龙”已经容纳不下更多学员。于是,在系领导的支持下,“钢琴沙龙”转制为“钢琴社”。钢琴社留住了许许多多热爱钢琴的人才,大家在老师的辅导下,继续学习,继续提高。一段时间后,何鹤翔把钢琴社社长的位子让给了较年轻的同志担任,自己继续做钢琴班的班长。他虽然不是社长,但还是钢琴社的“魂”。他热情协助社长做好工作,为如何将社员人数日益膨胀的钢琴社办好,他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们决定,根据自愿,将一二百号人分成兴趣班、提高班、演奏班,让所有参加钢琴社的学员们各得其所。“何班长处理事情顾全大局,说话起到稳定作用。”这是钢琴社社长对老何的评价。

为了办好钢琴社,何班长常常奔走在系和学校之间,游说他的想法,探讨更多的办法。这时的钢琴社已成为钢琴系的社团组织。学校非常支持社团组织的活动,同意将一个教室在教学班学习结束后拨给钢琴社作为活动场所。这样,钢琴社有两个班级就可以固定在学校活动,另外7个班级在社区活动。社区活动室没有钢琴,何班长带头拿出2000元钱,并表示可以最后归还他。学员们纷纷解囊,支持钢琴社的建设。钢琴社用学员们的筹款共买了三架钢琴,还有一架是三角钢琴呢,从而满足了活动需求。现在,学校也为钢琴系买了一台三角钢琴,还有了固定的演奏厅。钢琴系的活动和钢琴社的活动也常常融为一体,为学员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

现在的钢琴系,除了拜厄、599、849、名曲班外,还开设了伴奏班、299、名曲提高班、演奏班和学历班,梯次程度很高,学员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一直在钢琴社弹琴的同学,又报名考上了这些高级班。从当年弱小的“钢琴沙龙”,到如此壮大的“钢琴社”,正是何鹤翔他们这些“钢琴人”,才使得钢琴系逐渐形成今天人才济济的局面。

如今,何班长这位“80后”的志愿者仍在发光发热。是他,组织学员去社区辅导老年钢琴初学者练基本功;又是他,在暑期去辅导琴童练琴。在他的策划下,钢琴社和社区合作,开展了很多文化活动,使社区的文化活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从沙龙到钢琴社,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做人,不能光为自己。生活在社会里,就得为社会做些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何鹤翔老人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