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中连片贫困县和插花型贫困县

集中连片贫困县和插花型贫困县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东部—北部—西南部”走向依次递增的特征,西南腹地是我国贫困的“重灾区”,不仅连片特困区数量多、分布密集,而且贫困程度最深。二是作为贫困“重灾区”的西南5大连片特困区应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三是依据各连片特困区自身的特殊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对策。

本章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测算和对比分析了我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如下结论:(1)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系统中,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最为严重,是导致我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最核心的因素。社会发展水平也不高,但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攻坚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有了较大的改善。此外,由于经济活动强度低,生态条件总体较好、生态负荷较小,但生态脆弱性不容忽视。(2)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东部—北部—西南部”走向依次递增的特征,西南腹地是我国贫困的“重灾区”,不仅连片特困区数量多、分布密集,而且贫困程度最深。11个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的空间分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强、中部居中、西部弱”的空间格局大体一致,这意味着连片特困区并不是“孤岛”,周边区域的发展对其仍有一定的影响。(3)虽然连片特困区是一类具有诸多共性的特殊类型区域,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仍各自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在森林覆盖率、建制村硬化公路通达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口密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村卫生室普及率和青壮年文盲率等7项指标上差异明显。

鉴于上述结论,本章认为在实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基础,也是持续脱贫的根本出路,但连片特困区生态条件较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生态屏障区,同时,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因而,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走包容、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连片特困区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11个连片特困区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二是作为贫困“重灾区”的西南5大连片特困区应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一方面,尽可能地消除各片区内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激活内部经济要素,另一方面,要增强各连片特困区之间以及连片特困区与周边区域性经济中心之间的经济联系,通过“内合外联”增强西南部连片特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持续脱贫提供内生保障。三是依据各连片特困区自身的特殊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对策。当前针对各连片特困区所制定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基本体现了各连片特困区的特色,但在政策支持方面仍以原则性、共性的条款为主,需要更明确的差异化导向。因而,各连片特困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在深入洞察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解读规划中的政策条款,实现内生型制度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注释】

[1]20世纪80年代曾有1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说法,参见参考文献[164],本章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为划分依据。

[2]养老保险参与率指数与合作医疗参与率指数差距如此之大可能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相对较晚以及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