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人”般的温暖

“亲人”般的温暖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搞书籍收藏,更无从靠这个去“捡漏”,只是按自己的喜好淘得自己需要的旧书。但知道,在它发黄的纸张背后,也并不意味着它承载的知识本身受到了什么损伤。

在街头穿行,偶遇旧书摊,我一定驻足。循着一字摆开或放在纸箱里的旧书看过去,探宝似的,若遇到自己心动的书本,对着卖旧书的小贩一番讨价还价后,等书归己所有,就像淘了一件漂亮实惠的衣服一样,觉得很赚,很有满足感。

其实仔细想来,旧书是在主人家遭了冷遇才到如今这旧书摊的,几经周转,从主人到旧书商贩,其间或许也经过了几道手,收破烂的,甚至到废品收购站都说不定。这里头这些书的命运也是凄风苦雨。大概只有很少的书才有重见天日二次择主的机会——一本书的命运到此似乎也只能由人摆布了。当然,一般人见了旧书脏兮兮灰尘扑面的样子估计就敬而远之了,更何况有讲究的人,总觉得也许这纸张保不准发霉滋生病菌,其卫生状况简直为讲究的人所不齿。

我还算得上讲究一点的人,但面对旧书,这些讲究就无原则地退让了。这里头除了为节省金钱外,还有诸多复杂的情愫在里头。

面对旧书商贩讨价还价,算我面对金钱未能免俗吧。不搞书籍收藏,更无从靠这个去“捡漏”,只是按自己的喜好淘得自己需要的旧书。但知道,在它发黄的纸张背后,也并不意味着它承载的知识本身受到了什么损伤。只是每次回家,要用蘸了水的纸巾一遍一遍地为书的封皮和书脊、书侧面拭去灰尘,看着它焕然一新立在书架上或搁置在案头,心里就多了一份满足感——就此可以享受精神大餐了。

每次,在旧书的扉页上,要留下购书的地点和心情时,还会仔细探究一下原书主人在书上留下的评点笔迹,这似乎和发黄的纸张一样,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展露着原书主人的情趣、心迹和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书又是时间的记录者,其间,它又见证过多少不为现在的我所知的故事呢?我买过的有些书,版本很老,有些甚至比我六七十岁父母的年龄都大,忽然觉得这书就是一个个有生命的老者,书页里的文字立体地幻化成作者智慧的灵魂,是那样厚重……

是啊,若不是喜欢书,大不了眼前只是废纸一堆。但因为这样的一些关于旧书的遐思,却感觉到文字赋予了这些旧纸张以不老的生命,所以珍惜经典的旧书,就像同时以一种方式敬重被冷落的“智者”。

(原载于《宁报之声》2007年6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