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出道德批判的漩涡方能走出尴尬

走出道德批判的漩涡方能走出尴尬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事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对现场“睡倒”学生持批评态度的舆论居多。“睡倒一片”的尴尬仅凭道德批判无济于事,只有走出道德批判的漩涡,才能冷静地思考,真正找到改革和创新的办法,从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本报记者 罗夏蕊子

2014年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资料来源:人民网)。

此事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对现场“睡倒”学生持批评态度的舆论居多。学习自律,作风端正一直是人们对莘莘学子的心理预期,而青年学子一旦偏离人们的预期轨道,批判就会像洪水般汹涌而来。的确,一位年过九旬的学者凭着对学术的尊重坚持站着对学生传道授业,而讲台下却睡倒一片,这些学生的行为无论如何都缺乏了对老师、对年事已高的长者最起码的尊重。

然而,在这个持批判态度的队伍中,有一些人仅仅只是沉溺于道德批判,而不是全面地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睡倒一片”的尴尬也不能全然怪罪于学生,比起一味指责他们的行为,人们更应该做的事情是思考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思考讲演者与学生之间该如何进行更紧密的沟通与互动,让讲座内容更好地凸显专家的学识并且更切合学生的需求,进而使讲座充实有趣,富有吸引力。只有将目光转向讲座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避免“睡倒一片”的尴尬局面。

在讲座中,要把听众的瞌睡欲望扼杀在摇篮里,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恰当的讲演主题。吴院士“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讲演主题立意高远,在这么一位学术泰斗的口中说出来更是闪耀着跨越时空的人文价值光芒,但是对阅历和经历还不够丰富的大学生来说理解接受起来可能会感到有些距离。相比之下,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和新颖的互动形式会更符合青年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特征,也更能拉近传者和受众的距离。

在主办方方面,应该多给听众一些选择的余地。大学里强制听讲座的现象时有发生,若是能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参与,那就不仅尊重了讲演者和听众双方,更能避免因为凑人数撑场面而产生的尴尬。

“睡倒一片”的尴尬仅凭道德批判无济于事,只有走出道德批判的漩涡,才能冷静地思考,真正找到改革和创新的办法,从而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