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稼轩词意象的加工提炼

稼轩词意象的加工提炼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我们先看看稼轩词中大量地用典用事,是如何构成社会人事之象的。但其既以忠而见疑,则其死又不能无恨,这就为稼轩之取意提供了条件。稼轩对自然山水意象的加工提炼,同样表现出相当高明的艺术技巧。这些,都充分显示出稼轩词意象创造的丰富而高超的艺术技巧。

无论是社会人事意象或自然山水意象,无论其内涵有规定性或具多面性,当它进入词人的构思,便都存在一个如何加工提炼的问题,诸如取象的角度,取象的方法,对所取之象的变化处理,取象后置放的新环境等等,都将改变原有表现的内涵,而在新的词境中发生作用。让我们先看看稼轩词中大量地用典用事,是如何构成社会人事之象的。

由发生于历史上的事件而形成的每个特定的典故,都有其特定的内容,适合于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当他被词人选择,用极简洁的语言形式加工表述为某种意象,而置于具有某种情感的意境之中,这个时候,典故作为词中的意象便与典故的原有内涵不尽相同,或偏用其意,或变化其意,或反用其意,而有活用、化用、反用之称。对于稼轩词,前人曾以“掉书袋”之讥批评他大量的用典用事,然而,问题并不在用典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地运用。考察稼轩词中的用典用事,可以发现,任何典故入词,都经过了词人的加工提炼或改造,而注入了新的情感生命,具有了与原典不尽相同的新的表意功能,从而体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经营意象的高度纯熟的艺术表现力,试读《兰陵王·恨之极》:

恨之极,恨极消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顷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沉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景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世,只合化,梦中蝶。

此词序言云:“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成篇。词三叠,其一用苌弘化碧,秋柏结实事,其二用望夫石、启母石事,其三用张难敌怨愤化为牛事。五事之中,除望夫石事表盼而不至之恨和张难敌事表战败化牛之愤外,其它三事实际上本义各别,原非一例。苌弘事见《庄子·外物篇》:“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原以说明忠未必得信于君之意。三年血化为碧玉,更多强调的是其精诚,而不是恨。但其既以忠而见疑,则其死又不能无恨,这就为稼轩之取意提供了条件。郑人缓事见《庄子·列御寇》,大意言郑国有个叫缓的人,学于裘地三年而成为儒者,泽及乡里和三族,且教其弟,使之成为墨家学派的学者。儒墨相辩,其父偏袒墨家。十年后,缓愤而自镣,其父夜梦缓对他说:“使你子为墨者是我,何不看看我的坟墓,我已变成秋柏并且结出果实了”。庄子创造这个形象是为阐明他的哲学观点而设的,庄子提倡忘人、忘我,以为要做到“天而不人”,便自然可以免除内外之刑,如果“人而不天”,则必然不免于祸患,郑人缓便是“人而不天”的典型。人而不天,便多争,所以“十年而缓自杀”。这与词中所写已有较大的区别。在词中,词人只强调“沉痛化余为秋柏之实”这一事实所体现的恨,至于其它,则被省略掉了。特别明显的是启母石一事,按《汉书·武帝纪》《山海经》《淮南子》等所载是说“启母化为石而生启”,或言“启生而母化为石”,至于启母何以化为石,则多语焉不详。而词中却创造了“启母愤所激,又俄顷为石”的意象。很显然,这里都包含了词人的再创造作用。

以上所举三事,原典内涵都未必尽如词人之意,而辛弃疾都对它们进行了加工和提炼,词人从这些事中找到了它们之间“死后变化异物”的共同点,又从它们既“死后变化异物”,推论必有怨或愤存于其中。于是,词人很自然地便将它们导向于“恨之极,恨极消磨不得”的情感场中,从而使它们共同表达出一个有着相当的情感深度的思想:不平则鸣,只要人们的情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达到平衡,就会以这种形态表现出来,甚至在死后,也会以物化的形态表现出来。这里显然浸透了作者极为深沉的、爱国理想一生不能实现的无穷悲愤。所以梁启超说:“此词恢诡冤愤,盖借以摅其积年胸中块垒不平之怨。”(《稼轩年谱》)

稼轩对自然山水意象的加工提炼,同样表现出相当高明的艺术技巧。他最善于用移情的手法,将情感融注于物象,使一切无情的自然山水,花草虫鱼都具有人的情感,而与之对话,与之相亲,甚至与之闹别扭。本来是烟雨迷蒙,野花飞鸟都隐没不见之景,经过词人的加工、出现的却是:“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诗翁,自没安排处”。他们仿佛象一群顽皮的小孩,故意不将自身形象提供给词人,似乎在笑看他,没有野花飞鸟,他这诗还怎么写下去。在江南,鸟鸣青山、云飞水逝,这种景象举目可见,而在稼轩词中,它们都成了具有情感生命的意象:“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沁园春·再到棋思卜筑》)这真是,青山媚我争作态,催花歌舞水送迎。自魏晋以来,以山水之韵品评人物蔚然成风,影响及于诗词,流为传统,稼轩却反其道而用之,用本身寓有情感的社会人事之象去塑造自然山水,如《沁园春·叠嶂西驰》下片云:“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用谢家子弟衣冠、司马相如门庭、司马迁文风,来描写上饶灵山爽气朝来,千峰竟秀之景,新颖活泼,深入山景之神韵。这些,都充分显示出稼轩词意象创造的丰富而高超的艺术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