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文明知多少

政治文明知多少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则为中央集权制度。“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一、选择题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薨逝,再立皇储问题急迫地提到垂垂老矣的明太祖朱元璋面前:是在诸位王子中挑选智勇有大略的皇四子——燕王朱棣做皇太子,还是将虽柔弱却是朱标的嫡长子——皇世孙朱允炆直接册封为皇太孙?就此他曾咨询过大臣,从内心而言,他是倾向于立皇太子的,但几经犹豫后最终还是做出了最无奈的选择——立了皇太孙。据此回答1—4题:

1.历史上纪年的起算年代谓之纪元。“洪武二十五年”属于_____

A.公元纪元B.夏历纪年C.干支纪年D.年号纪年

2.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以下属于庙号的是_____

A.燕王 B.太子 C.太祖D.洪武

3.朱元璋最后选择朱允炆做接班人,遵循的原则是____

A.选贤任能B.宗法血缘C.大臣民主D.帝王好恶

4.帝王分地以封诸侯,谓之“分封”。能反映明朝曾实行分封制的是____

A.燕王B.册封C.太子D.皇储

由君主个人独揽国家大权实行专横统治的制度叫作专制制度。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则为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中国,两者固然联系密切,但毕竟有所区别。据此回答5—7题:

5.秦始皇时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许多建树,而集中反映其抑制地方分权、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是_____

A.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分封制

6.严格地说,从汉而降,针对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应包括

___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设13州刺史②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③宋朝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④明太祖废中书省罢宰相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两汉时期丞相谒见皇帝,皇帝起立赐座。隋唐时官员奏事均有座。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明清时官员上朝必须跪着。这一礼仪的变化从本质上反应的是____

A.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D.礼仪制度的不断完善

近代以来,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洪秀全发动农民造反,企图建立绝对平均的太平天国。义和团则扶清灭洋,暴力反对瓜分。孙中山宣传三民主义,致力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奋斗都因缺乏革命阶级领导和科学纲领指导而先后失败,给后来者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据此回答8—10题:

8.为“充军储而裕国库”,东王杨秀清等曾奏请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此奏章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____

A.真正做到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天朝田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C.因时而变真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实际上放弃了绝对平均的天国理想

9.义和团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此揭帖不包含的信息是____

A.准确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农民阶级具有反侵略的爱国决心

C.农民阶级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意识

D.农民阶级并未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10.《中华民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_________

A.结束了封建人治,实现了法治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原则

C.使中国结束了混乱,实现了统一

D.标志着独裁统治在中国的真正终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据此回答11—13题。

1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就这段论述而言,它体现的基本原则是______①人民民主原则②中央集权原则③社会主义原则④工业化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通过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团结,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国内外重大事项和重要人事安排进行协商,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据此可见这一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____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各党派平等

C.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3.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机关。据此判断中共制定这一政策的基本立场是____

A.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B.依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决定自治权限多寡

C.以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为前提

D.以民族为依据划分自治区域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专判省事。……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新唐书》卷46—48,《百官志》

材料二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中书门下)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莞(同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诰命,诏令之类),覆奏考帐(审核汇报各地政务报表);门下省主乘舆八宝(皇帝印玺),朝会位版(朝会时百官班次);流外较考(低级的流外官的考核),诸司附奏挟名(署名、挂名)而已。

——《文献通考》卷47,《官制总序》

材料三 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中书令一员,银印,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银印,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

——《元史》卷85,《百官志》

材料四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六部长官)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祗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至明中书省职权的演变,并分析这一演变所呈现的发展趋势。

15.阅读下列材料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息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一、……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安全。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畅无碍。……

一、……今大清皇帝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掌,任便立法治理。

一、……

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清皇帝准予嗣后不必仍照旧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一、……

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贰仟壹佰万元……

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一、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一、……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著。

一、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亦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元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阻拦中国各省商贾贸易。……

一、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俟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各用朱、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

——《海关中外条约》卷1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何时签订的什么条约?

(2)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

(3)半个多世纪以来,认为这是一项极不平等的条约几乎成为定论,但也有人认为不可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此,请结合条约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不论认可与否,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16.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提出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请回答:

(1)什么是“一边倒”?其实质是什么?

(2)孙中山的四十年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各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之。

(4)“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贯彻的实际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DCBAA 6-10BCDAB 11-13CDA

非选择题

14.演变;唐为三省之一,“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也就是为皇帝出谋。帮皇帝起草诏令。宋仍为三省之一,但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但职权已被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只是“掌册文,覆奏考帐”。元废三省制实行中书一省制,“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位高权重。明“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中书省的历史到此结束。

趋势:相权虽然在元代有所加强,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削弱,而皇权则不断加强,以致“自操威柄”。

15.(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2)①宣布两国和平。②五口通商。③清向英赔款白银2100万元。④清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⑤新订关税则例。⑥废除公行制度。⑦释放英囚,赦免“汉奸”。⑧规定平等外交。⑨规定批准程序。

(3)完全认可。英国以暴力迫使中国接受其要求,使中国主权独立遭到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完整。通商口岸成为列强对华掠夺和不平等交换的中心。新订税则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造成民生更加艰难。

不完全认可。割地、赔款、赦免“汉奸”,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增加中国财政负担和百姓痛苦,是不平等的。而五口通商、废除公行、新订税则,有利于中国外贸的发展和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向,“不平等”难以成立。宣布两国和平、释放英囚、规定批准程序,符合当时和现在国际惯例,与是否平等无关。规定平等国交,显系平等而非不平等。

16.(1)“一边倒”,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国际斗争中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质:中国联苏抗美的国际战略。

(2)经验:孙中山革命斗争屡遭失败后,1924年得到苏联的真诚帮助,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扶蒋反共,因此,中共“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反美。

(3)理由:二战后国际关系出现冷战格局,以苏联和以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剑拔弩张,紧张对峙。国内,人民解放军已占领南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美国仇视而苏联支持。

效果:符合国家安全和建设的内政需要,是特殊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第一,成功地建立和巩固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同苏联的合作中,得到了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知识及各种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第三,对外关系受到一定制约,形成了中国在外交、外贸和争取经济技术上倚重苏联的局面。

(《历史学习》2008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