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日

宁夏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日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6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固原地区文联《六盘山》杂志社、宁夏作协组织的“泾源老龙潭笔会”活动,留下了一些照片,也留下了一些记忆片断。最后,想说的是《六盘山》的成长发展,西海固作家的成长,与固原市的几位重要领导,宁夏师范学院的领导以及自治区文联、作协的领导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愿《六盘山》继续播洒艺术的阳光,为更多追逐文学梦想的人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春等待 只为花开——纪念《六盘山》创刊三十周年

武淑莲

1996年6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固原地区文联《六盘山》杂志社、宁夏作协组织的“泾源老龙潭笔会”活动,留下了一些照片,也留下了一些记忆片断。如果不是照片后面的日期标识,不会想到一晃都过去了十五年。但回想一下,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次活动上见到了最多的“西海固作家群”成员,是一次亲近自然的文学交流,也是一次文人们浪漫而深情的聚会。

如果不是这一场聚会,我可能就是一位专注课堂的教书匠。由于我当时在中文系负责“北斗文学社”的关系,就这样与90年代活跃宁夏文坛的西海固文人相遇了。绝大多数至今阅读、关注的作家们都见到了,以后大大小小参加过一些研讨会、笔会等,却再也不是那个“集团式”的西海固作家群体了。当时自治区作协的余光慧老师、马星老师,一位豪迈爽达,一位沉静优雅,顿时吸引了我仰慕的心。其他的作家有:石舒清、郭文斌、冯雄、拜学英、王治平、王怀凌、韩聆、马正虎、李方、杨建虎、杨风军、单永珍、钟正平、张光全、虎西山等。

参观了植物园,欣赏了生长于六盘山地区的蝴蝶、豹子等动植物标本之后,大家就在老龙潭、二龙河、荷花沟、小南川等景点的山山水水间徜徉。山间清澈的溪水,静若处子的荷花,连绵起伏的山峦,此起彼伏的鸟鸣,沁人心脾的空气,让人留连忘返。大家开始争论:江南水乡卓尔不群的荷花如何来到这穷乡僻壤的深山?那鸟儿的鸣叫,分明就是一问一答的“扯磨”、拉家常嘛!二龙河的河床清浅、透明,别有一股曼妙的味道。于是大家给石头“相面”“赋形”。赏石、玩石,其实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雅好。最后连那些枯枝残叶也有了艺术的灵性。经过作家的描述,有的似蛇,似鸟,有的如携老扶幼的“一家人”,有的就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大头娃娃”。石头、枯树、河床、流水,原来这些岁月的痕迹,在作家们的眼里是有故事的,有人性的,充满了艺术生命的气息。

如果说荷花沟是江南的想象,二龙沟是岁月枯荣,那么小南川的一片白桦林则一下点燃了大家的激情。白桦树挺拔、优雅,气宇轩昂,那脱俗的景致,与俄罗斯风情,与知青记忆相互酝酿,把大家带到了遥远、伤感、青春的过去年代。记得大家都有些舍不得那片白桦林。而且其中的余光慧老师就有在本地当过知青的生活经历,应该有更多的感触吧!

所以多年以后,如果不是仔细回忆,有些记忆会淡远,但是至今不忘的还有回家时的场景。像一篇文章的结尾,写好了,总会默念它,记住它,所以它也会给人更深的印象。

坐好了车要启动时,当时在泾源县任旅游局局长的王治平忽然没忍住流泪了。一份“地主”之情,一份朋友之谊,让他感动得舍不得大家启程离开。依依不舍、珍惜之情让大家都缄默、回味。车终于启动了,有人提意,大家一路唱回去,不准停。于是杨建虎、郭文斌、韩聆等就先唱起了《三套车》《喀秋莎》。歌声伴着黄昏,一些人唱得如痴如醉······

十几年来,我在专业之外关注他们的作品,也有机会见到走出西海固、走向全国的宁夏作家,但总有风流云散的感觉。但想来,尽管文人亦“相亲”,但真正的文人可能是“宜散不宜聚”,边缘化的生存可能最适于文人。

最后,想说的是《六盘山》的成长发展,西海固作家的成长,与固原市的几位重要领导,宁夏师范学院(原中文系)的领导以及自治区文联、作协的领导有至关重要的关系。一份刊物,一个作家群体以及由此延伸的种种,越是关注越有深切的感怀。而最重要的是,这一段时间又恰恰是文学作品、文人地位最尴尬、最艰难的时候。

在《六盘山》杂志、西海固作家群,宁夏著名作家以及宁夏文学的发展中,我也结识了那些让我们仰慕和尊敬的人,是他(她)们的不遗余力地奔走,热情洋溢地鼓与呼,给作家们创造了好的环境,给他们无私的提携和鼓励,而这些,正是宁夏作家和宁夏文学健康成长的精神保证。他们是:冯剑华、余光慧、马星、郭刚、杨继国、王铎、李克强、刘文英、海军、周庆华、火仲舫、尹文博、郎伟、钟正平、张光全等。

对于我,读着从《六盘山》成长起来的宁夏作家们的作品,感受50、60后的坚韧、开拓,70、80后的突围、转型,并持续与《六盘山》的联系,从中发现汲取艺术的美,对我既是情感上的自觉选择,亦是一种职业上的缘分。西海固及宁夏文学的真正内核是朴素、深厚的,作家们对文字的执着,对于生命的别样理解和表现,构成了黄土高原文学的特殊景观,这也可能是在心性上吸引我的根本原因。

岁月易逝,感念犹存。文学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美好。愿《六盘山》继续播洒艺术的阳光,为更多追逐文学梦想的人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