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治“政绩饥渴症”

根治“政绩饥渴症”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给这些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人民公仆把把脉,会发现是患有典型的“政绩饥渴症”。“政绩饥渴症”患者,两眼总是盯着位置干工作,干一点事情就希望得到回报,干一段甚至刚提升就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治“政绩饥渴症”,还需要发挥政绩考评这根无形的指挥棒,要用十年后的政绩考核评价干部。

一个只读了五年小学的农场木工,加上一个花了一万元钱注册的无办公场所、无流动资金、无工作人员的“三无”公司,在中国的两大省会城市数年内“呼风唤雨”骗得17亿多元,上演了一部天方夜谭般的诈骗大戏。

说起来,这个王木匠的骗术并不高明而且漏洞百出,但还是有那么多高智商、高层次、高学历的人被骗得团团转。要给这些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人民公仆把把脉,会发现是患有典型的“政绩饥渴症”。

“政绩饥渴症”患者,两眼总是盯着位置干工作,干一点事情就希望得到回报,干一段甚至刚提升就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其典型症状为:好大喜功,要显山露水,求轰动效应——为使自己在任期内政绩显赫,专干造声势的事情,专搞短平快的项目,只求任期内看得到浩大声势,不管任期内是否看得到实际成效;只求本届任期有政绩,不给下届发展留财富;只求领导高兴,不想百姓疾苦。曾号称“政绩市长”的慕绥新,三年花了一百个亿搞的政绩工程,使几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仅沈阳市二环路和五十三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由于是港商投资,投入使用一年就负债一个多亿。

“杀鸡取卵”,搞短期行为,谋眼前利益——为了在任期内早出和快出政绩,寅吃卯粮,竭泽而渔,不顾当地实际盲目上项目,不问财力民力负债搞建设,甚至不惜以糟蹋资源、污染环境、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一任出政绩,几任背包袱”,犹如群众形容的,“显绩”似昙花,“潜绩”成潜祸。

“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树形象工程——为吸引上级领导的眼球,博取关键领导的好评,擅长提一些花里胡哨的大口号,热衷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大景观,喜欢为自己树碑立传、建造徒有虚名的“宽马路”“大广场”“小康村”“千亩园”以及便于上级领导察看的“路边花”,而对事关当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工程,涉及老百姓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的事却无所用心甚至置之不理。

政绩,既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也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也可以说是其在任期内所作出的成绩。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从其所肩负的责任,还是从党和人民的期望上看,都必须有所作为、作出成绩。加之政绩也往往是考核、选拔和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努力工作,干出成绩,这是领导干部不能不想也不能不做的事。

古人早就认为:“邑有流亡愧俸钱。”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是清官良吏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也常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政做官,追求进步,政绩虽说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政绩却是万万不能的。讲政绩,致力于为人民建功立业,这也是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点的政绩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要求,行今日之举,兴百世之利,多做让人民群众念念不忘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事,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绝不能“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更不能办有违民心甚至不得民心的事,不能办与群众切身利益无关甚至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的事。

根治“政绩饥渴症”,还需要发挥政绩考评这根无形的指挥棒,要用十年后的政绩考核评价干部。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考查一个干部,不仅要看他现在做了些什么,还要看他为十年、二十年以后做了些什么。特别是要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绝不能让那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夸夸其谈,搞形式主义和虚假政绩的人占到便宜、得到好处。因为一个投机者“成功”,会使一百个诚实者受到伤害,使一千个旁观者心理失衡。

前段时间,针对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的困局,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铁道部要开动脑筋。根治“政绩饥渴症”,同样需要开动脑筋,使所有党员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把精力和心思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

历史总在反复提醒人们,一个人的成功,是倾注毕生精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一个地区的发展,是无数任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造就一支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有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

(原载《银川晚报》2009年2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