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母亲节,我的家乡

母亲节,我的家乡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常想起昔日家乡的旧宅。那时很少有人家能用得起玻璃窗,都是用透明度较好的塑料布,钉在木的窗棂上。那时虽已有电灯,但经常停电,加上电费太高,家里常用来照明的还是油灯和蜡烛。我们全家人都因为这一家的到来而欢喜异常。每当三四月份,燕子总是和春天一起飞来,一只一只,剪开春风,暖了春水。

经常想起昔日家乡的旧宅。那是临水而建的一处小房子,红瓦白墙,总有顽强的细草从瓦缝里挤出来,有的还开着无名的小花。门前用细细的栅栏围起一处菜园,种着五色缤纷各种各样的蔬菜。房子是南北贯长的,对着太阳的方向开了几扇小窗。那时很少有人家能用得起玻璃窗,都是用透明度较好的塑料布,钉在木的窗棂上。太阳光能够透进来,从窗里看外面的景物,却朦朦胧胧。窗户上下分扇,天热的时候用一根木棍把上扇支起,就有江风轻飒而入,一下子变得凉爽。

房门是木制的,推开时总有“吱呀”的声响。进门后的厨房里有灶台和北方农家惯用的大锅,墙角堆放着一些备用的柴禾。再进一道门,一面是土炕,炕上靠墙一侧是叠好的被子。和厨房隔开的墙上开一扇小窗户。那时虽已有电灯,但经常停电,加上电费太高,家里常用来照明的还是油灯和蜡烛。晚上做饭时,放在那扇小窗户前,一点微弱的光,同时照亮两个空间。土炕对面的地下摆着两只老式的箱子,上面有手工绘就的花鸟图案。那两只箱子是父母结婚时请木匠定制的,一直用了几十年。年头多了,就找一个画匠重新涂漆和绘画,待油漆干了,就又像崭新的一样。

我家因为在乡农业站工作的父亲分工包管那个村子的生产,才搬到那里。没有自己的房子。村里便将江边一处村里的房子腾出来给我们住。那处房子离其他人家密集的房舍有一段的距离,加上后搬过来人也不熟,母亲和父亲又都是有工作的人,不像其他多数人家一样只是做农活,所以平时和村里人来往得不多,颇有点遗世索居的味道。

那时的农村还都没有水泥地面,最好的也不过是铺的红砖。我家住的是村里的房子,也不好自己改动,还是泥土的地面。我那时帮母亲做得最多的家务,便是用鸡毛掸子打扫柜子上的灰尘,用笤帚细细地清扫炕席上的灰尘,然后用另一把笤帚扫地,再轻轻地往地面上撩一些清水,以压住轻扬的尘土。

日子清苦,饭食也简单。多数时候是苞米碴饭,或者苞米面饼和窝头。土豆和白菜是最常吃的菜。那时家里有祖母、父母和我们四个孩子,一共七口人,每次母亲都要做一大锅的饭菜,那也有时会因为我们四个孩子中哪一个的“超常发挥”,害得父亲或母亲只能吃个半饱。

为了让祖母和我们四个孩子能多吃到几次鸡蛋鸭蛋,在农村生活的那么多年里,母亲始终自己养鸡养鸭,有时下蛋多的时候,还能换回一点零花钱。还养过猪。每天放学后,我和哥哥、弟弟抢着喂鸡喂鸭喂猪。它们一看见我们放学,便会自然地围拢过来,鸡“咕咕”地鸣,鸭“嘎嘎”地叫,猪也哼哼唧唧地像是说着什么。我们总是急急忙忙地放下书包,拿上喂食的盆盆碗碗,去加入那只快乐的小分队。

我们住在那里第一年的春天,家里来了几只燕子。是一家三口,从敞开的房门不请自入,在屋子里轻盈地飞了几圈,叽叽喳喳地叫了一阵,似是在征得我们的同意,然后便飞出去衔一些细草进来开始絮窝。我们全家人都因为这一家的到来而欢喜异常。母亲说:燕子是有灵性的动物,它们选择住处,一定是要洁净善良的人家。我们听了更是郑重,唯恐哪一天燕子飞走了再不回来。

于是每年的生活里多了一次秋日的惜别和春朝的期盼。每当三四月份,燕子总是和春天一起飞来,一只一只,剪开春风,暖了春水。也带给幼小的我们,无法言说的喜悦和快乐。

后来,我家从松花江畔搬到乡镇,再到县城、省城,恍惚之间,已经不知有多久没见到报春的燕子了。

多少年后才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那是怎样富丽繁华的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