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心做好每件事就是创新

精心做好每件事就是创新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因在思考学校如何推进创新教育问题,遂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充电”。我喜欢上此书不在于其作为一本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庞大的创作团队,而在于其在编写中关注每个人的创新、基于现实的创新和时时处处的创新,书中频繁提示:“创新是自我实现之阶”“精心做好每件事情就是创新”。每个案例都发人深省,所谓“人人可以创新”的编写思想深入到读者内心——精心做好每件事情,其实就是创新。

——读《点燃创新之火:创造力开发读本》[4]有感

最近,因在思考学校如何推进创新教育问题,遂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充电”。待看过几本后,对于创新和创造力开发诸问题的认识逐渐清晰,尤其对于《点燃创新之火:创造力开发读本》这本书印象深刻。

喜欢上此书不在于其作为一本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庞大的创作团队,而在于其在编写中关注每个人的创新、基于现实的创新和时时处处的创新,书中频繁提示:“创新是自我实现之阶”“精心做好每件事情就是创新”。阅读中,犹如清风徐徐,不断给予我深刻思维的动力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人类历史即一部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就是人类不停地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从而不断获得进步和自由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文明与创新是同义词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为寻找或解决“钱学森之问”而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发掘并提升国人的创新素养和创造力。夏昌祥和鲁克成教授主编的《点燃创新之火:创造力开发读本》是一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教育教材,是内容丰富实用、形式生动活泼的为普通高校学生开设的课程,旨在点燃大学生的创新之火。该书既涉及创新教育的基础知识,又十分注重实用;既汇集了众多创新教育成果,又包含着作者的创见;既有鲜明的理论观点,又不乏丰富的实例资料。体例上,既安排模块,又独成体系;形式上,既深入浅出,又主张与读者互动。总之,此书考虑到了如何学习创新,如何点燃学生内心的创新欲望。

作者认为,科学真正的价值在于丰富人类的知识,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新知识不是演绎出来的,它是创新的产物。现实中的问题从来不会重复,人类常面临以往未遇的难题,唯有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方可解决。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育创新才能的历程。

其实,创造力人皆有之,创新能力也可培育。最大限度地唤醒和激发创新热情,开发大脑创新智能金矿,释放创新潜能,是创新教育的明智选择。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写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的森林。”创新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气质,它令校园时时充满着生机,处处飘荡着诗意。

纵览全书,此书的编撰已实现了创新与突破,可在如下五方面验证:一是注意启蒙性——下好“点”的功夫,期盼“燃”之功效;二是强调模块性——推行模块化教学的思想,关注“始自创意,终于创效”;三是重视开发性——创新潜能的开发离不开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四是深化教育性——时刻传递着盼望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的殷殷之情;五是突出应用性——针对学习者尤其是大学生的成长目标。创造力,既是竞争岗位、不断成功的制胜法宝,又是由弱到强、逐步富有的财富宣言,同时还是引领时代、追求卓越的成功方略,更是国人创造辉煌、实现中国梦和个人理想的胜利基石。

我之所以被此书打动,更在于它涉及诸领域的创新案例,让人感觉“总有一些(或某方面)适合自己”,从而洞开人人创新的新天地。你看,从贝尔到张瑞敏,从文学让科学插上翅膀到陈赓巧侦敌情,从火车的厄运到失败的飞机,从爱因斯坦忘了回家的路到“欢迎罢工”见奇效。此书如同趣味故事会,却被创新元素自然串联,形散而神不散。每个案例都发人深省,所谓“人人可以创新”的编写思想深入到读者内心——精心做好每件事情,其实就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需要人才思维创新,人才思维创新需要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创新需要课程教材创新,课程教材创新需要贴近科学技术创新,而《点燃创新之火:创造力开发读本》正在开辟这一新路。此书不时地提示读者,不要低估自己作为主人在创新领域的能力,只要有心,完全能凭借所学知识或原有基础这个最重要的资源和平台,获得成功的创新经历。

素质是静态的能力,能力是动态的素质。对于个体或社会而言,创优成就现在,创新成就未来。难怪高忠武先生说:“《点燃创新之火》正在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和谐社会发挥‘点火’的重要基础作用。”丘成桐曾指出:“在美国,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不断地有新的天才出现。他们喜欢乱闯乱碰,海阔天空,除非他们认为前人的思路对自己有帮助,否则会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不同,中国是用种种考试凝固学生。”时下,的确有不少对中国教育持异议的声音,但创新更在于自主和自觉。当不少人还在大谈特谈问题甚至不负责任地责骂时,我看到了作者团队对于创新教育的踏实作为,因为点燃创新之火,完全可以照亮学生的成才之路!

于是,该书成为了中国发明协会的推荐用书和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研究会的推荐用书,并获得了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等荣誉,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2015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