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兄弟搭档张彦和车卡

兄弟搭档张彦和车卡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杂志虽然由乔冠华、刘尊棋同志领导,但实际日常工作由张彦同志具体负责。我们参加工作后,主要是在张彦同志领导下工作,回想起来,和他及车慕奇同志接触最多,印象也最深刻。张彦和车慕奇一起来自香港,在对外宣传方面,经验丰富,所以总是领导我们学习,指导我们工作。在张彦同志去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期间,以及参加万隆会议期间,我们都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所以,张彦同志宣布“予以警告”处分。

三、兄弟搭档张彦和车卡

1951年,《人民中国》(英、俄文版)不在国会街而是单独在西四羊市大街41号办公。当时,《人民中国》(英文版)集中了大批熟悉对外宣传的专业人才:萧乾、徐迟、柯家龙、方矩成、陈侬范、车慕奇(车卡)、章、杨友鸯、林戊荪、邹德容、厉声明等同志。杂志虽然由乔冠华、刘尊棋同志领导,但实际日常工作由张彦同志具体负责。俄文版是后来根据形势需要而创办的,开始时力量比较薄弱,只是聘请了几位常住中国的俄罗斯人(当时称呼他们为苏侨),由他们把英文版全文翻译成俄文,经苏联专家改稿后编排出版。所以,杂志的主要编辑方针、每期的内容、重点等都是统一研究决定的。后来,乔冠华同志去朝鲜参加板门店谈判,刘尊棋同志要领导国际新闻局的全盘工作,所以羊市大街《人民中国》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就主要是张彦同志负责。俄文版当时除了几位苏侨翻译(麦蒂、孟建夫)外,校对、打字也是由苏侨(孟建娃、达玛拉姐妹)担任的,中国只有霍应人(亚克)、沈江、冯羿、冯滨四人。所以紧急调我们来补充人力。

我们参加工作后,主要是在张彦同志领导下工作,回想起来,和他及车慕奇同志(车卡,一般称呼他为“老卡”,是和张彦并肩战斗的得力助手)接触最多,印象也最深刻。他们对我们,不只是领导,而是像兄长一样,严格地教导我们,诚挚地帮助我们,带着我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俞灏东清楚地记得,1951年,刚到《人民中国》编辑部工作不久,正值7月1日党的生日,编辑部的同志都去参加庆祝大会,老卡同志留下来和他一起担任羊市大街编辑部的保卫工作。作为一个年轻的青年团员,俞灏东对组织的信任感到很光荣,也很自豪。至今过去五十多年,每当想起这些事,俞灏东还是难以掩抑那种欣然自得引以为豪的心情。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情感,虽然离开国际新闻局多年,我们总还珍惜这种情谊,一有机会,总还想看望看望“老战友们”。1984年年底,俞灏东和我应邀去北京参加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由于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挂靠在外文出版局,因此,与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大多是外文局的干部,所以觉得特别容易交往,分外亲切。趁会议间隙,我们曾到《人民中国》(日文版)编辑部看望老卡同志,才知道,他也曾受到过不公正待遇。1999年,收到将举行“国际新闻局老兵座谈会”的通知时,我们还期待着能与老卡同志再次会面,畅谈几十年的别后情谊。谁知,到那里才知道,正在他积极筹备“老兵座谈会”的时候,却不幸猝然逝世,空留遗憾在人间,真让人不胜唏嘘!而我们1984年的拜访,竟成为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在羊市大街办公的《人民中国》(英文、俄文版)编辑部,人员不多,只有四个青年团员:沈江、沙、刘衡粹和我(那时俞灏东已调到国际新闻局外国记者联络处,1952年,又随联络处一起调到了外交部情报司),我们是一个团小组。编辑部的党小组也只有四个党员:张彦、车慕奇、东生和李雪琴,在需要的时候,有时会召开党团联席会议,讨论当前的工作。张彦和车慕奇一起来自香港,在对外宣传方面,经验丰富,所以总是领导我们学习,指导我们工作。这样,就密切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增进了同志之间的感情,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同时,在工作上也日渐进步。在张彦同志去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期间,以及参加万隆会议期间,我们都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东生和李雪琴去苏联留学期间,我们也一直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俞灏东在1954~1955年随朱穆之同志为团长的新华社访苏代表团到苏联时,也曾和陈龙同志一起去莫斯科大学探望过他们。张彦同志很关心东生和李雪琴留在国内的家人,曾多次让我去看望,并送去我们几人凑上的慰问金。

张彦同志在调往《中国建设》之前,一直主管《人民中国》,在工作中同我联系很多。我在工作中印象最深、教育意义最大的事也同他有关。那是《人民中国》(俄文版)在刊登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时,由于苏侨孟建娃看校样时的疏忽,把一段文字拼错了地方,造成一个大错误,致使要在印好的杂志上贴上一块重新印成的“补丁”,影响了杂志不能按时寄出。当时我是编校组组长,虽然没有亲自看那篇校样,但是,张彦同志认为“应该承担应负的责任”。所以,张彦同志宣布“予以警告”处分。委屈,当然很委屈!但是,从此我到任何单位工作,总能获得“认真负责,高度敬业”的认可。后来我当了教师,不但自己坚持这种作风,而且教导学生也必须一丝不苟。因此,在《俄文友好周刊》《毛泽东选集》编译委员会俄文翻译组以及宁夏大学、宁夏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工作中,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俞灏东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们二人作为教授离休,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所有这一切,都得感谢国际新闻局和外文出版社,当然也包括俞灏东在外交部情报司十多年工作时的培养锻炼。

人生不过百年,但是回忆这走过的八十多年,尤其是在革命初获胜利、共和国刚刚建立的那个年代,人们个个意气风发,国家和社会一派欣欣向荣,我们在国际新闻局的革命集体中得到培养、锻炼、健康成长,不能不为我们能有这种际遇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为我们能够同乔冠华、刘尊棋、张彦、车慕奇、李雪琴、沈江、欧阳菲等领导和同志并肩战斗过而自豪,为同他们建立的终生友谊而欣慰!

我们永远怀念着国际新闻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