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章红色记忆(上)

第一章红色记忆(上)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武断地下达了命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举行城市暴动,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长达近八年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他除去以中央名义发出《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还公然提出会师武昌、饮马长江、直捣黄龙的可笑口号。结果,导致了全国白区百分之百、苏区百分之九十的大失败。其一,道路决定命运。

2014年夏取自革命导师马克思家乡

回望

——看电视剧《寻路》有感①

那时间闪亮的马刀,已锈迹斑斑;那时间泥泞的草鞋,已无完颜;那时间转战的曲径,已被草木覆盖;那时间嘹亮的军号,依然响在心间。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这是一条云雾弥漫的路,这是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

揭示了千头万绪抓灵魂,揭示了“结合”与创意生璀璨,看那实事求是的印记永在,看那真理的光芒辉映河山。

毛泽东的执著,朱德的仁谦,周恩来的睿智,陈毅的真情无限。

蔡和森的坚贞,罗亦农的笑对囚监,顾顺章的卑鄙,向忠发的背叛。

光明与黑暗的搏击,理想与信念的熔炼,鲜血与生命的付出,反动派的极端凶残。

风雨过后是彩虹,

人间正道沧桑现,

探寻这条路呵,

多么的跌宕与艰难。

珍惜这条路呵,

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奉献,

路就在脚下,

在人民大众的心间。

(刊于《人民日报》2013年7月27日)

注:

①《寻路》的历史启示。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绝大多数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对未来建设一个梦想中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则更是茫然——因为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只对社会主义“天堂”苏联有着美好的憧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时绝大多数的共产党人只是凭借一腔救国救民的热情,在虔诚地进行着所谓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革命。当时,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却又手握尚方宝剑,对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改组赋予生杀大权,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更是说一不二,他们就像是《西游记》中张开五指的如来佛祖,主观地操控着唐僧去西天取经那样,严厉地操控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历史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这不可抗拒的规律一定会惩罚尚未认识规律的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天真地认为蒋介石是革命的,真诚地欢迎他为“总司令”。令共产党人猝不及防的是,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声喊着“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反动口号,对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了疯狂的大屠杀。这时,也惟有在这时,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才会悲怆低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武断地下达了命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举行城市暴动,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长达近八年的以城

市为中心的革命。待到李立三“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之后,竟然认为革命高潮不仅能马上普及到全国,而且还荒唐地认为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又将掀动世界的高潮。他除去以中央名义发出《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还公然提出会师武昌、饮马长江、直捣黄龙的可笑口号。结果,导致了全国白区百分之百、苏区百分之九十的大失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我党著名领导人有杨闇公、汪寿华、邓培、陈乔年、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向警予等数十人;从1927年3月到4月,前后走向刑场的中国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学生超过12万人,从当年5月到11月被杀害的革命者有16.8万多人。如果再加上在李立三、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下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工农群众、革命学生何止百万计啊!我想这些长眠地下的英灵一定会大声疾呼:在中国搞城市中心暴动是条葬送中国革命的死路!

但是,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撞了南墙还不回头,继续派遣在苏联学习并忠诚于共产国际路线的留学生回国,顽固地执行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他们不仅在党的中央机关公开地大搞教条宗派式的结党营私,而且还无情地打击远在井冈山、赣南和闽西等地努力探寻中国革命之路的毛泽东等同志。

说到毛泽东,我很自然地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语。他的出身、学养以及丰富曲折的革命经历,养成了他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真理,敢于抗争的叛逆性格。因此,当大革命失败之后,他断然谢绝了瞿秋白希望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好意,坚定地说了这句史有所载的话:“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好汉。”从此,毛泽东站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革命起跑线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寻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历程。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探寻中国革命之路的真实写照:一条是教条式地照搬苏联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失败;一条是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地探寻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把中国革命引向最后的胜利。

《寻路》的现实意义。历史是一面镜子,可鉴古今,知兴衰。就这个意义上讲,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带领工农红军抛头颅、洒热血,演出的这部大剧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继续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一,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讲了这样一段话: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共产党参加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失败了,因为那时的党中央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走的是一条放弃领导权,不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完全为国民党做嫁衣的错误道路;十年内战或曰土地革命时期搞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为什么全都失败了,因为那时的党中央顽固执行的是一条错误的城市中心暴动之路;同样,白区的工作为什么会遭到百分之百的损失,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会被迫退出中央苏区,演出一幕“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毛泽东语)的长征,因为执行的还是这条“左”倾机会主义的道路。

对此,我们不能不问那时党中央的负责人——尤其是从法国、苏联留学回国的领导者们,你们为什么会犯如此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呢?在我看来,这些同志大多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从小就不了解身处底层的农民,更不了解黑暗落后的旧社会。他们仅仅凭着一腔救国救民的热情少小离家,远赴他国求学,很自然地只知外国先进,不知中国为什么落后。因此,他们回到祖国以后,很自然地会形成不顾国情,死死抱定外国的强国之路,妄图一夜之间就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苏联。可以想见,由他们这些言必称希腊、口必说苏联的人领导中国革命岂能不败?如果再联想到他们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批评毛泽东倡导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否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理论,又是何等的无知和可笑啊!

毛泽东生在农村,成长在动乱的旧中国,他不仅了解我国的国情,而且更是熟悉中国不同阶层的农民,加之他注重调查研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终于历经长达五年的革命实践,和战友们一起在井冈山、赣南闽西中央苏区探寻出了一条革命正路,并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并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革命道路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中国革命的胜负。但正确的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和思想路线才是找到正确道路的关键。

其二,理想与信念。理想,是革命者为之终生奋斗的方向;信念,是革命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为此,我创作的《寻路》就是要浓墨重彩地张扬革命的正气,因为在每一位革命家的心中都牢牢地插着一杆理想和信念的大旗:廖仲恺因坚持孙中山亲自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遭到国民党右派的暗杀;李大钊因在北平坚守革命,被送上绞刑架;周文雍、陈铁军相伴走向刑场,向世人宣示了刑场上的婚礼;杨匏安写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的绝命诗,从容赴死;杨度在实现了“但哦松树当公事,愿与梅花结后缘”的理想大愿之后,又挥毫写下自挽联:“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遂安详地驾鹤西去。

如果我们把探寻中国革命之路比作一个熔炉,有的就像孙悟空一样炼成了钢骨铁身,火眼金睛;有的则经不起炉火高温的冶炼,蜕变成一堆炉渣。《寻路》重笔写了革命队伍中失掉理想和信念的叛徒。他们在生死的考验下、利益的诱惑下,一个个无耻地出卖革命,出卖同志。事后追论,贪图安逸,生活腐化,是他们政治上堕落的开始。如党的总书记向忠发把私情置于党的利益之上,终被敌人逮捕;顾顺章玩女人、抽大烟,违背党的纪律,终落入敌人的手中。这是何等严重的教训啊!时下,随着改革大潮的冲刷,党的一些高级干部腐化堕落,相继落马,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我想,电视剧《寻路》的播出,使人民群众对中央从改进作风入手,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必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摘自《寻路》编剧王朝柱同志文稿)

因为我们有梦想

——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感

追忆那曾经的苦难追忆那曾经的辉煌难忘那燎原的篝火难忘那军号的嘹亮

想起那无数个关隘想起那无数个屏障难忘那热血的呐喊难忘那战刀的寒光

记住了懦夫的胆怯记住了勇士的铿锵难忘那不屈的灵魂难忘那坚贞的信仰常忆那艰难的岁月常忆那萦怀的梦想不能忘光荣的传统不能忘人民的力量

(刊于《解放军报》2013年7月11日)

巍巍高山天地间

——念毛泽东与他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组诗)

那是1921年的一个春寒之夜,毛泽东回到韶山,在家乡上屋场的火塘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家庭会议。与会的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过继的堂妹毛泽建,当晚就决定跟随毛泽东同志走上了革命道路,后在艰难革命征程中英勇捐躯;连同他的爱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烈士,毛泽东的家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共牺牲了六位亲人(牺牲时最大的47岁,最小的19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韶山冲火塘里的那把火

湖南韶山冲的上屋场,

毛家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添一把干柴和草禾,黑暗中的火苗更明亮。

就在这个夜晚,就在家乡的火塘旁,大哥哥的因势利导,助推亲人走上泥泞而希冀的疆场。

冲锋陷阵在前,生死从无彷徨,毛泽东同其家中六位亲人,书写了高山般的巍巍荣光。

“肩担行长”毛泽民①

忠厚持家,

养牛耕田,

不情愿地被大哥带领上了山;②

真理的力量使你再无回返。

烽火长沙,

转战安源,

建成工人的消费合作社,

为党中央提供了财政来源。

十里洋场,

书店、绸缎,

白色恐怖中辗转京津汉,

宣传、经营当“老板”。

苏区茫茫,

围剿天天,

你履职苏维埃银行行长,

艰辛积聚起块块银元。

长征之途,

山高路远,

你肩挑手提“命根子”,

走得何其艰难?

延水河边,

陕北高原,

你全力为三军将士解衣单,

破除封锁功无限。

带病进疆,

宣传抗战,

你多方周旋赤诚见,

纵横捭阖意盎然。

身陷囹圄,

壮志弥坚,

热血生命斗敌顽,③

不朽英名传万年。

注:

①毛泽民(1896—1943),毛泽东的大弟。长征途中,毛泽民任中央纵队第15大队政治委员,担负着运输国家银行钞票、金银等贵重物资的重要任务。200多位运输员每人肩上的担子都有六七十斤重(装银元的担子都是用煤油桶临时改装的,每只煤油桶能装1000枚银元)。这些都是毛泽民担任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近3年时间积攒的“宝贝”家底。他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肩挑背扛,保护着它们走过了艰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②三兄弟中,毛泽民是理家的好手,他精于算计,吃苦耐劳,把毛家祖辈苦心经营的20多亩地产、房屋和谷米生意等,运筹的井然有序。全家的开支费用均由其经手操持,可谓“千斤重担一人挑”。抛弃这些心血汗水换得的家业外出,他的选择十分为难,踌躇再三,但最终还是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为党和军队筹粮筹款,运粮运款,历尽艰难,功劳巨大。

③1943年秋,毛泽民与陈潭秋、林基路等共产党员,被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入狱。毛泽民受尽惨无人道的折磨,始终坚贞不屈的与其斗争,直至英勇就义。

“骄杨”杨开慧①

“要杀就杀,死不足惜。要杨开慧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办不到。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这是杨开慧面对敌人刑场的铮铮言辞。她对小岸英交代,“死后告诉家人,不作俗人之举”。“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为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这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赞许。

一道道伤痕,

揭示着反动派的残忍,

血染的囚衣,

记录着共产党人的坚贞。

视刑场为讲堂,

道出革命的篇章,

盼风儿吹向井冈,

吻别世间最挚爱的人。

妻子、秘书和助手,

与“夫君”毛泽东情切意真,

死后不作“俗人之举”,

留下黄钟大吕般的回声。②

注:

①杨开慧(1901—1930),号霞,字云锦,1920年冬,她和毛泽东结成革命伴侣。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1957年,毛泽东在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诗中,写下了“我失骄杨君失柳”的名句。

②1930年10月,杨开慧不幸与8岁的儿子毛岸英一起被捕。受尽反动派折磨,她拒绝退党或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后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猛虎师长毛泽覃①

听从“哥哥”的指引,

你在安源感受了工人运动的力量,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你奋起“八一”血战南昌。③

“三河”分兵奔潮汕,

肩负“信使”重任赴井冈,

“朱毛”会师你的功劳大,

英勇杀敌轻伤不言下战场。

连续“五次”反围剿,

你顶住了多少硬仗、恶仗,

中央苏区游击战,

掩护乡亲突围时不幸中枪。

战友们悲怆,

你走的匆忙;

小平同志叹息,

红军陨落了猛虎般的战将。

啊,毛泽覃,

让敌人胆寒的独立师师长;

啊,毛泽覃,

你对革命事业的奉献山高水长。

注:

①毛泽覃(1905—1935),毛泽东的弟弟,曾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牺牲,时年29岁。

②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中共湘区委员会派毛泽覃前往安源,秘密从事青年团的工作。

③1927年8月1日,毛泽覃随叶挺的十一军参加了南昌起义。

赞女游击队长毛泽建①

湘、衡、醴边界的游击战,

使敌人闻风丧胆;

置身难忘的湘南暴动,

助力朱德陈毅前往井冈山。

啊,毛泽建,

你的“赤色宣传”,

把贫苦的人儿呼唤;

夫妻面对屠刀的“国际歌”声,

化作与革命同在的誓言。

啊,毛泽建,

你自信的朗朗笑声,

依然回荡在三湘四水,

你的脚步铿锵,

依然行进在祖国的广袤山川。

注:

①毛泽建(1905—1928),毛泽东过继的堂妹。曾任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中共学生支部书记和湘南学联女生部部长。1926年以后任中共衡山县委妇女运动委员,发展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参加领导南岳暴动,旋转移至耒阳坚持游击战争。1928年5月与丈夫陈芬一起被捕,夫妻高唱《国际歌》,相继就义于衡山。

“留学生战士”毛岸英①

始记牢狱苦,②

仇恨心中装。

颠沛知冷暖,

匡扶正义忙。

师从工农兵,

社会大学长。

一生多战火,

天涯勇争光。

捐躯在异国,

点亮鸭绿江。

注:

①毛岸英(1922—1950),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幼年曾经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之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时年28岁。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②毛岸英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一起被捕入狱,被关进牢房并陪伴其母至杀场。

“少年英雄”毛楚雄①

你稚气的脸上,带着天真无邪,

怎么看也还是少年花季,

为了大众的美好,

为了人间的正义,

你义无返顾地选择延安,

倒在了黎明前那块黑暗的血泊里。

你骄傲,你是毛家的后代,

像父辈一样执着追寻真理,

身陷囹圄时仍那样的淡定,

把毛泽东、毛泽覃期盼的薪火传递,

你始终高擎火红的战旗,

壮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凯歌里。

(刊于《解放军报》2014年1月9日,获“峥嵘岁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

注:

①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毛泽东之侄;1946年6月29日,参加中原突围,随359旅自湖北大悟县宣化店出发,经湖北、河南等地到达陕南;次年秋,护送张文津、吴祖贻等赴西安参加和平谈判的途中,在陕西省宁陕县东江口镇被国民党部队截留,蒋介石授意胡宗南“就地秘密处决”,一行四人惨遭杀害,时年19岁。

观沧海,赞伟大领袖毛泽东

万里山河万里风扬鞭策马任我行

喝令三山与五岳扭转乾坤撼寰中

秦皇汉魏铁木真皆言逊于毛泽东

沧海横流显本色中华民族第一功

毛泽东,您让我们感动

——拜谒毛主席纪念堂感怀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静静地安卧,

依然让拜谒者听到改天换地的回声。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高远的志向,

唤得国人奋进的共鸣。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艰难的岁月,

多少次以少胜多的冲锋。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满门忠烈的魂灵,

浸染中国革命胜利的彩虹。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独立自主的方针,

使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飞腾。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与人民同甘共苦,

避免了共产党执政的功败垂成。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惊涛骇浪中,

你总是稳如泰山、傲视群雄。

毛泽东,

您让我们感动,

思想和主义,

仍然激励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

这个世界是幸运的,

在山与海的激荡中,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高山仰止

你是大海,你是江河,你是高山,你是烽火。

博大的胸怀,过人的胆略,顶天的勇气,立地的硕果。

驱逐东瀛鬼,灭蒋百万廆,巨手扫乾坤,建立新中国。你是大海,你是江河,你是高山,你是烽火。

定海的神针,导航的陀螺,稳坐钓鱼台,任凭风浪多。

民族的复兴,国力的飞跃,美梦的实现,因你传薪火。

感农民运动讲习所

这国共合作之所,彭湃、毛泽东曾亲自授课,“农民运动大王”的心血,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撒播。

记住中国革命的核心,就必须记住农民运动的讲习所,纵使时光已飞逝,仍不能忘记那“星星之火”。

念主席

正逢井冈学习时,又祭主席逝世日,辉煌历史需牢记,革命精神记心底。

到彭湃故居

人去楼未空徒留万般静彭湃英灵在热血催人醒

彭湃烈士像故居

大度

——周恩来与张冲

曾是对手,

曾经都想“一剑封喉”,

在光明与黑暗的搏击中,

凸显刀光剑影的峥嵘。

谁料想,

握手时竟是那样的慷慨大度;

正可谓,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周恩来与张冲,

劫杀中的传奇式的接触;

那年、那日,

暗战中的设局,

那天、那日,

死里逃生的赢输。

难忘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周恩来,

既想着张冲,又着力其后,

耐心的教诲,

全心全意的庇护。

只为大局,

从不忘及腥风血雨的当初;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胸怀,

这就是倡导“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伟大先驱。

注:

①周恩来与张冲分属国共两党两个营垒,各自从两党利益出发,恩怨颇深。作为国民党要员的张冲,曾围绕剿杀周恩来制造了许多口实,对其影响颇大。特别是1931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特科总干事顾顺章在汉口被捕,押送南京后供出了上海中共中央及周恩来的行踪。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中统特务总头目的张冲,领着一帮特务赶赴上海实行搜捕。由于周恩来及时得到情报,迅速果断处理,避免了一场极为严重的重大损失。张冲搜捕扑空了,出于怀恨报复,他制造了一场所谓的《伍豪启事》案。1932年2月中旬,上海《申报》、《时报》、《新闻报》等报纸,相继登出了一则《伍豪等脱离共产党启事》。“伍豪”,是周恩来为便于白区工作,特地取的一个化名。这个启事刊登之时,周恩来早于1931年底秘密从上海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已将近有两月之久了。《伍豪启事》阴谋诬陷之目的破产了,《启事》的策划者是谁?成了周恩来以及中共特科心中的一个难解之谜!1936年春天,上海《申报》又刊登出一则《寻找伍豪启事》。这个启事仍是张冲策划的,乍看去不过是故伎重演,但这次启事与前次启事有根本不同,这则启事是张冲出于民族大义,想寻求国共合作之路,特地向周恩来发出的一个信号!两番启事,两度风波,周恩来与张冲始终未曾谋面。后来,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一次宴会上,经共产党人潘汉年介绍,周恩来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身边的侍从人员张淮南,也就是张冲。周恩来握住张冲的手,连声说:“来,张先生,为我们在今后的谈判中竭诚合作而干杯!”周恩来的豁达大度,张冲感动了,连忙站起身来,举杯的手还略略显得有些颤抖……从这以后,张冲作为蒋介石的特派代表,与中共副主席周恩来的交往多了起来,频频接触,朝夕往还,周恩来的爱国信念、高尚人格、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冲。周恩来与张冲张冲肝胆相照的友谊,留下了两个阵营对手化敌为友的传世佳话。

1941年,身兼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的张冲逝世后(时年38岁),毛泽东、董必武、邓颖超等7人联名挽联:“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斯人独憔悴,始病寒,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周恩来亲临吊唁,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周恩来还撰写了《悼张淮南先生》一文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他回顾道:“我识淮南先生虽在西安事变之后,但淮南先生奔走两党团结却早在西安事变之前……先生与我,并非无党见者,惟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党见,非私见私利可比,故无事不可谈通,无问题不可解决。先生与我,各以此自信,亦以此互信。”而且,在张冲的追悼会上,周恩来对其年仅20岁的儿子张炎说,“张冲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今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周恩来没有食言,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文化大革命”中,对于张炎和张炎的女儿的学习和工作,都最大努力给予了安排,一直关心了张冲先生三代人。

不朽的传说

——记“红色特工”项与年

在闽西与赣南的红色根据地,在当年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留下了你矫健的身影,记载着不朽的传说。

在虎穴之中周旋,在艰难之境把情报截获,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演绎了多少跌宕的惊心动魄。

在蒋介石“铁桶围剿作战”的当口,在中央苏区陷于灭顶之灾的危急时刻,你乔装连过八道封锁线,为及时报信不惜把四颗门牙打落。

红军长征的脚步匆匆,

但却提前转移了半月,

打乱了敌人的如意算盘,

更多地保存了“燎原星火”。

光明与黑暗的搏击,

丧葬蒋家王朝的凯歌,

虎胆英雄项与年①,

你的贡献卓越。

注:

①项与年(1894—1978),原名项廷椿,后化名梁明德,福建省连城县朋口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组织派往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地,担任党的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27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上海与苏区的秘密情报联络工作。1932年,接受组织安排,改名梁明德,打入江西省第四保安司令部任机要秘书。

1934年10月,蒋介石召开五省军政要员军事会议,部署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参加会议的时任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冒生命危险带回了《剿匪手册》、《围剿总动员令》和《铁桶围剿计划》及兵力部署等文件,并让项与年把计划交给中共中央。项与年将情报用四角号码字典的字码编成密码,记在一本四角号码字典上,敲掉了四颗门牙冒充乞丐,辗转过关,从德安跑到瑞金的红军司令部,把计划交给了周恩来。中央三人团据此做出了突围转移的决定,并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向陕北转移,成为一个后来的伟大国家的新起点。事后,毛泽东谈到这份“四角号码情报”时,说其功绩是巨大的。

1938年,项与年自沪到延安,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历任中国共产党西北局统战干事,中国共产党三边地委、关中地委、绥德地委常委兼统战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东北,历任松江省延寿县县长,松江省建设厅厅长,辽宁省工业厅副厅长,旅大行署农村厅厅长,旅大市农业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高级专员,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辽宁省第三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等职务。1978年10月2日,项与年病逝于龙岩,终年84岁。

莫雄(1891—1980),广东英德人。16岁时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加入同盟会后,接受指示,设法加入新军,积极进行策反工作,从中发展同盟会组织。在民国数十年戎马生涯中,转战宁、泸、赣、闽、滇、黔、粤各地,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护国讨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历任连、营、团、旅、保安司令、师长等职,资格老,身经百战,人脉深厚,倾向进步,在国民党中有“莫大哥”之称。后结识周恩来、李克农,提出过入党申请,并将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的项与年、卢志英、刘哑佛安排在自己身边,及时截获蒋介石围剿红军的重要情报,得以使“铁桶计划”付之东流,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铁桶计划”是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围剿”之后,在他的德国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策划下,精心制定的一项灭绝红军的计划。该计划准备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对中央红军进行围剿:以瑞金为目标,各部队实行向心攻击,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大包围圈。然后每天攻击前进5公里后就修筑碉堡工事,严密进行火力配系,在瑞金四周构建起30道铁丝网和火力封锁线,断绝交通,封锁红军的一切信息和物资来往,最后将红军主力压迫到狭小范围进行决战。为防止红军突围,计划还配备1000辆军用卡车快速运送部队实施机动截击,以求在一个月内将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歼灭。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癸巳年夏到广安小平故居纪念馆,又看到那熟悉的语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这块大地”,更有感之。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青春远渡到巴黎,

为国为民寻出路,

孜孜探索寻真理。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艰辛创建左右江根据地,

播撒心血育火种,

千里壮乡飘红旗。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坚定跟着毛主席,

风雨之中强奔袭,担当历史匡正义。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抗日战争斗顽敌,披星戴月下太行,横扫蒋军如卷席。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三起三落”终能立,心装大海容天下,气壮山河惊雷急。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拨乱反正堪称奇,改革开放探新路,一国两制大业集。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南巡谈话雷声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帆竞发新天地。

缘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面向世界争第一,强国之路民众喜,千秋万代永铭记。

到广安

看似崇山峻岭的广安,实则通江达海的福地。从这里走出去的小平,悄然开创了新的世纪。

广安邓小平故居的古树

朱德元帅赞①

胸怀拯民救国志,光明在胸天地行,追求真理驱万难,马列壮怀山河纵。

出川即为扭乾坤,滇军之中旧有声,跨洋渡海取真经,共产党人始自成②。

武装工农拼凶顽,南昌起义风雷动,低潮挺立三河坝,天心圩上见忠勇③。

保存种子上井冈,朱毛会师千古名,革命不惧起与落,星火燎原势若风。

中央苏区破铁壁,游击战术定输赢,爱民如天度艰辛,一根扁担显真情。

血战之中失若兰④,慷慨赴死若彩虹,奋勇杀敌祭英灵,一生心中兰花痛。

万里长征万里难,纵横捭阖心铁定,场场战斗场场坚,转危为安建奇功。

湘江之役江水红,杀出重围寻救星,遵义会议现光芒,带头拥护毛泽东。

青杠坡上甩军帽,一渡赤水始得生,难忘主席挚手言,“不及昆仲手足情”⑤。

万千艰难过雪山,一、四会师懋功城,避免分裂到左路,维护大局见真诚⑥。

千方百计促正义,不惧威逼刀刃中,执行中央见肝胆,“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里雷声万里闪,胜利进入延安城,捍卫宝塔意决然,黄土高原逐岭争。

血战太行开新局,八路军中扬威名,

打败鬼子胜老蒋,万里江山红彤彤。

安邦治国百废兴,满目青山夕阳照,

鞠躬尽瘁操劳苦,狂澜之中赋英灵。

问君功劳有几何?全力追求“强国梦”,

问君能容多少事?光明磊落集大成。

问君留下何财富?清贫仁厚本色生,

问君留下何遗言?忠诚于党万年行。

沧海横流英雄色,高山仰止当凌风,

朱德元帅千秋在,崇高精神天地萦。

注:

①朱德排名开国元帅首位,有“红军之父”的称谓。

②朱德元帅早年赴欧洲留学期间,与周恩来一起,经张申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③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先是著名的广东梅州大埔三河坝分兵,后为江西天远天心圩整顿部队,形成“朱毛会师”的骨干力量,是朱德元帅历史上的大功奇功所在。

④伍若兰,朱德元帅之妻,1929年底第三次反围剿时在江西寻乌负伤被捕后英勇牺牲。

⑤遵义会议之后的青杠坡之战关系红军生死,危难中朱德元帅挺身而出,率部挽回败局,掩护毛泽

东同志杀出血路,显示关键时刻对党、对毛泽东的赤胆忠心。

⑥为避免分裂,朱德元帅到左路军中,在张国焘身边,不畏威逼利诱,刀丛虎穴中,做了大量维护党中央、维护红军团结统一的工作。

南昌起义部队、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塑像

杨尚昆同志故居感怀(三篇)

1.那两块弹片

拖着这条伤腿,你熬过多少痛苦,六十三年过去,人们才看到了它们的真实面目①。

拖着这条伤腿,你趟过多少路,任敌军围困千重,你气吞万里如虎。

拖着这条伤腿,你度过多少寒暑,面对征途艰难,你理想信念永固。

拖着这条伤腿,

你把战旗高举,

继往开来向前,

为了中华民族。

注:

①1935年,杨尚昆同志在长征途中,途经云南省沾益县遭敌机轰炸负重伤,因当时医疗条件简陋,两块弹片未能取出,留在他腿中整整63年。

2.祭文与父亲思

在不尽的风雨中,

军阀刘湘举起了屠刀,

杨闇公坚贞不屈①,

为共产党人的师表。

在不尽的悲痛中,

老父亲擎笔为骨肉昭昭,

字字如血泪,

把刽子手的罪行声讨。

在不尽的愤怒中,

他告诉儿女们道路遥遥,

国恨家仇记于心,

追求光明莫怕路远山高。

注:

①杨闇公(1898.3.10—1927.4.6),杨尚昆同志的四哥,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中共四川地方委员会成立,杨闇公被选为书记。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被捕,面对敌人的利诱和严刑,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军阀震惧,割其舌,断其手,剜其目,最后他身中三弹,于1927年4月6日壮烈牺牲于佛图关。他以生命和热血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

3.李伯钊思

文人武将军,

当属李伯钊,

辅佐伟丈夫,

功绩比天高。

赵世炎故居感怀

去年曾去龙华陵园,领略您当年的伟岸,面对带血的屠刀,您让敌人了解了真正的共产党员。

今天站在您的故居前,又深悟了您的滴滴点点,钢铁般的信仰,使您永远屹立天地间。

只因早到一天

只因早到一天,有幸瞻仰久已向往的小平故乡广安,知晓小平同志的童年,感受伟大父亲的积淀①。

只因早到一天,能够到达充满梦想的绿色潼南,了解尚昆同志的一生,领略慈父心血的浇灌②。

只因早到一天,就比别人多看了渣滓洞曾公馆,更深刻地领悟“红岩”,永远崇敬的心中的高山。

只因早到一天,

使老朋友山城喜相见,

事忠、学普厚谊依旧,

松南情牵万水千山。

只因早到一天,

就更多地感知了重庆的昨天与今天,

面对沧桑的巨变,

珍重鲜花盛开的每一天。

注:

①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把15岁的邓小平送进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使他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②杨尚昆的父亲杨淮清主张子女都要读书,杨尚昆的大哥杨剑秋、二哥杨衡石、四哥杨闇公都曾涉洋过海到日本求学。

难忘南腰界①

——曾经的红二、六军团

迷惑敌人、打击敌人、牵制敌人,使中央红军主力得以顺畅前进,是二、六军团的任务,他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连贯起来的历史证明,没有当年的南腰界会师,则没有二、六军团的强大,就不可能有掩护中央的实力。

人说,红军的历史神奇,贺龙元帅带出的更是传奇之师。1934年秋天的川东、酉阳、南腰界,给二、六军团留下了起死回生的印迹。的确,

这是难忘的军队,

这是难忘的会师,

这是难忘的日子,

这是难忘的历史

注:

①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探路的先遣队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寻找已与中央失去联系的红二军团(这时红二军团已进驻酉阳南腰界,改为红三军)。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横石出发,于1934年7月进至黔东石阡县的甘溪,突破湘、桂、黔敌军24个团的紧缩包围,红六军团被截为三段,部队从9000多人锐减到3000多人。

与此同时,驻扎在南腰界的红三军也从国民党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江西肖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于是贺龙、关向应等决定,兵分三路向南去迎接红六军团。红三军先后与红六军团各残部汇合,10月24日贺龙在印江县的木黄找到了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主力。26日两军官兵分别到达南腰界,并用红六军团带来的电台向中共中央汇报两军会师的情况。

1934年10月26日至27日,在南腰界召开了“红二、六军团高级将领会议”,讨论制定了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及两军团会师后的行动方案:一是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统一指挥二、六军团;二是将红三军恢复为红二军团番号,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三是立即开展湘西攻势,主动进攻国民党军队,以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四是重组黔东独立师留在川黔边根据地坚持斗争,掩护红二、六军主力挺进湘西。1934年10月27日下午,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

1934年10月28日清晨,红二、六军团除留下王光泽、段苏权率领的黔东独立师掩护主力东进外,其余8000多将士踏上了新的征途,同月30日占领酉阳县城,11月3日由老寨离开酉阳县境,11月7日攻占了永顺县城,11月16日取得了龙家寨十万坪埋伏战的胜利,11月26日成立了湘鄂川黔临时省委和湘鄂川黔省军区,到1935年10月,部队发展到20000多人,为发展成为红二方面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