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邦封雍齿稳人心

刘邦封雍齿稳人心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雍齿封侯”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从刘雍雍齿两人的关系史来看,刘邦给雍齿封侯,可以彰显出自己气量宽宏、不计前嫌、有功必赏,这不仅可以安定那些“怀疑自己跟刘邦有隙担心遭到报复”的诸将的心,也可以更加树立起刘邦作为一位明君的光辉形象。急封雍齿,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的大智。

●故事背景

张良作为刘邦的第一号谋臣,素有“千里之谋”,曾经“用计鸿门宴”、“假心烧栈道”、“阻封六国”、“兵围垓下”、“封雍齿”、“都关中”,无不显示出其非凡的智谋,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显著的功勋,深为刘邦所倚重。

当时正是汉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人心思稳。多年征战,胜利已定,但赏封未定之时。

刘邦,作为一个建朝不久,根基不稳的统治者,每日思考的就是安定臣心、收揽人心,以巩固其统治。

雍齿是沛县人,刘邦同乡,经常恃强窘辱刘邦,秦二世元年随刘邦起事,二世二年,刘邦攻占江苏丰县,命令雍齿镇守,雍齿却投降了魏将周市。刘邦很生气,领兵回来攻打雍齿,两次攻打不下,第三次从项梁那里借了500兵,才攻下丰县,雍齿逃往魏国。后来雍齿又跟随刘邦,虽立功不少,但刘邦宿恨在心。汉建立,刘邦一口气封了二十多个大功臣,剩下的人就比较难封了,他们白天黑夜争相说自己的功劳,让刘邦很是头疼,就想先放一放,不忙着揭开这个盖子。

“雍齿封侯”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记载于《史记·留侯世家》: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故事梗概

这天他在洛阳南宫,站在高高的复道上朝下看,瞅见一堆武将坐在沙子里说话,刘邦感到很奇怪,问张良,这些人在说什么呢?

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谋反呢!刘邦听不懂了:天下这才安定,他们谋什么反啊?张良说,陛下起自布衣,靠着大家才得到天下,您当上皇帝后,封的都是您的亲信老友,杀的则是平生有怨仇的人,现在军吏们计算功劳,认为即使把天下的土地都划作封国也不够封赏的了,他们对能否得到封赏非常怀疑,又担心因以前的过失而被猜疑乃至遭到诛杀,就聚集到一快打算造反了。

刘邦听张良说得好像有点道理,担忧起来,问,那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平素最讨厌而且大伙都知道的人是谁啊?

刘邦咬牙切齿地说,当然是雍齿这人!他曾多次侮辱我,我早就想杀掉他,但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不忍心下手。

张良说,那就赶快先封雍齿吧,这样一来,大家就确信自己都能得到封赏了,人心也就安定了。

刘邦依了他的话,大设宴席,把雍齿封为什方侯,酒宴结束后,大臣们个个欢天喜地,说,连雍齿都封侯了,我们还怕什么?

●智慧之窗

这则故事中张良作为一位“谋臣”的形象十分突出。他善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张良能够从“在沙地聚众私语”这一诸将不同寻常的表现中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封赏未定,人心不安”。他跟刘邦说这是“谋反”的征兆,其目的在于引起刘邦的重视,有些故弄玄虚,但也决不是信口开河,他充分地认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张良认为这是由于“赏罚未能定明,人心恐慌”所致,他不是按照常规去向刘邦建言去封赠那些将领,而是旁敲侧击,建议刘邦去封赠其所最憎恨的雍齿为侯,而且是急封,以达到消除众将疑虑的目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可谓绝妙之致,一针见血。

在这则故事中,刘邦善于纳谏,听了张良的意见之后,马上听从实施,甘愿去封赠自己一度要杀的雍齿为什方侯,而且对其他人进行定功论赏,及时解决问题,说明了他从善如流。

从刘雍雍齿两人的关系史来看,刘邦给雍齿封侯,可以彰显出自己气量宽宏、不计前嫌、有功必赏,这不仅可以安定那些“怀疑自己跟刘邦有隙担心遭到报复”的诸将的心,也可以更加树立起刘邦作为一位明君的光辉形象。

大智者,是要采纳善言的,且采纳善言要坚决和果断。在纳谏过程中,帝王的大智,首先要表现为对谏言的惊人的判断力,大智的帝王要对谏言做出准确而又及时判断。其次要表现为对谏言的决断能力,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后,要有快速反应能力。第三是在执行决议时,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如遇到问题应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措施。急封雍齿,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的大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