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洋腔肠动物

海洋腔肠动物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洋腔肠动物日本红珊瑚一、多姿多彩的珊瑚现在可能还有人把珊瑚看成是植物,称它们为“珊瑚树”,这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真的太像植物了。其实,珊瑚是生活在温暖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与晶莹剔透、在海洋中过着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称的海葵都是本家。但这种对称体型只有上下之别,无前后左右的区分,决定了腔肠动物难以快速定向运动,也不能爬行。
海洋腔肠动物_海底总动员

海洋腔肠动物

img85

日本红珊瑚

一、多姿多彩的珊瑚

现在可能还有人把珊瑚看成是植物,称它们为“珊瑚树”,这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真的太像植物了。其实,珊瑚是生活在温暖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与晶莹剔透、在海洋中过着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称的海葵都是本家。但与水母和海蛰不同的是,珊瑚营底栖生活。

我们平时看到的珊瑚礁美丽多姿,其实那是由无数的珊瑚虫的性命换来的。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长,有的生成树枝状,枝条纤美柔韧。珊瑚的形状美丽多姿:有像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的筒状珊瑚;有像蘑菇的石芝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那颜色有橙黄、粉红、浅绿、紫的、蓝的、白的……五颜六色。

从珊瑚的触手数目来分,可分为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两类。珊瑚的触手很小,都长在口旁边,那“肚子”(内腔)里被分隔成若干小房间(消化腔),海水流过,把食物带进消化腔吸收。活的珊瑚虫有吸收钙质制造骨骼的本领。活珊瑚虫死去了,新的又不断生长,日积月累,死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便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岛

在正常水温条件下,虫黄藻总是与珊瑚虫共生,它们给珊瑚礁染上金色、红色或黄色的光彩,同时也给珊瑚提供养料。当遇到炎热的气候时,大量的珊瑚礁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萎缩死亡。就是因为水温升高使虫黄藻消失,珊瑚也随之停止生长,时间一长,珊瑚躯干上出现白色斑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珊瑚礁的“白化”。几个星期之后,珊瑚虫就会死亡,珊瑚礁呈现累累白骨。

img86

珊瑚礁

在海洋里有很多动物喜欢吃珊瑚虫,它们中既有无脊椎动物如长棘海星,又有许多鱼类如鹦鹉鱼、扁背鲀等等。此外,鹦鹉鱼、扁背鲀也是珊瑚的天敌。它们用坚硬的牙齿啃咬珊瑚枝,并用特殊构造的咽齿把珊瑚压碎,吞进肚里,珊瑚虫及虫黄藻被吸收,不能消化的珊瑚碎渣被排出体外。

img87

珊瑚生态环境

img88

牡丹珊瑚

img89

珊瑚枝上众多触手

img90

鹿角珊瑚

img91

珊瑚枝上白色水螅体

img92

棘海星正在吃角蜂巢珊瑚

img93

石饼珊瑚

img94

珊瑚丛中的热带

img95

蔷薇珊瑚。群体生长型,为枝状、块状、叶状和皮壳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礁珊瑚。

珊瑚虫是珊瑚礁的建筑师。珊瑚的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珊瑚虫的体型大体相同。它们都是圆筒形的,身体都是辐射对称的,体壁具有石灰质的外骨骼。身体的上端为口盘,口盘中央是珊瑚虫的口。口的周围一个挨一个排列着许多触手,触手伸向四面八方,其上生有很多有毒的刺细胞,还能分泌黏液。它们依靠这些来捕食猎物。圆筒形的柔软的珊瑚虫及其伸展开的不断随着海流摆动。每当水流把浮游生物带来时,珊瑚虫的触手就迅速把小动物捕捉粘住,刺细胞放出毒汁把猎物麻醉,然后送进消化腔消化吸收。

若按形态特征分,可将珊瑚分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两大类。造礁珊瑚因为有单细胞的虫黄藻与之共生,钙化生长速度快,所以能造礁;而非造礁珊瑚由于没有虫黄藻与之共生,钙化生长速度慢,所以不能造礁。造礁珊瑚仅生活在热带浅水海域,故又称浅水珊瑚;而非造礁珊瑚多栖息于世界海洋的深水区,则称为深水珊瑚或冷水珊瑚。

img96

菊花珊瑚。珊瑚体之间无沟槽,珊瑚杯壁薄,杯呈多边形,有明显的围珊瓣。分布在我国的南沙群岛、东海、南海、台湾岛等海域。

造礁珊瑚对成存环境,如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适宜它们生活的海水温度在25℃~29℃之间,盐度在27‰~40‰之间,水深在20米以内,海水的透明度要高。这些条件的限制,也就决定了造礁珊瑚只能生活在像我国南海这样的海域中。

img97

珊瑚群

二、轻盈飘逸的水母

在广袤的大海里,栖息着许多晶莹剔透的水母,像一个个降落伞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其婀娜多姿的体态让人赞叹不绝。天蓝色的帆水母背部竖着一个透明的“帆”,借着海风和海浪,像一只小船在海中颠簸。海月水母具有伞样的钟状体,浮在海面如同皓月坠入海中,美丽异常。形如僧帽的僧帽水母,其触手甚长,上面布满了无数小刺胞,刺胞的毒液与眼镜蛇的毒液相似。还有那剧毒的立方水母,又称“海黄蜂”。在海洋里,见到这些水母可千万别动手触摸,否则会被其带毒的刺胞蜇伤,甚至丧命。

img98

飘浮在水面上的水母

img99

僧帽水母

水母属于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多型性群体动物,各个个体功能不同,形状也不太一样。僧帽水母是一个飘浮水面的大型浮囊,两头尖,中部隆起,底平,状如僧帽。整体呈青蓝色,有时微带红色。分布于我国南海及太平洋各暖海,常以发达的触手和强烈的刺细胞摄取食饵,人触到时,感觉剧痛。

三、美丽的“海菊花”

img100

海葵

人们常说“春兰秋菊”,所以我们都知道陆地上的菊花在秋天开放,而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中,却有一种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的“海菊花”———海葵。海葵形态繁多,大概有上千种,一般都呈圆筒状,体色艳丽,基部附着在岩石、贝壳、砂砾或海底。海葵上端是圆形的盘,周围有几条到上千条菊瓣似的触手,这些触手在水中随波摇曳,一张一合,如花似锦。生活在礁盘的大海葵,有着天蓝色或黄色的触手,组成鲜艳的“花丛”,吸引了很多游鱼和小虾争相嬉戏于此,但这些小鱼虾一旦被其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会被麻痹,然后被触手卷入口中,成为海葵的美味佳肴。独有那色彩鲜艳的小丑鱼才可与其共栖,互利互惠。有些生物学家认为,海葵的寿命可长达300年,也就是说“海菊花”可长开300年而不谢,这一点是陆生菊花无法相比的。

img101

珊瑚丛中的海葵

【知识链接】

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是构造比较简单的一类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是真后生动物的开始,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主干,而多孔动物只是一个侧枝。约有10000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种类很少。身体呈辐射对称,这在动物演化上是个进步。但这种对称体型只有上下之别,无前后左右的区分,决定了腔肠动物难以快速定向运动,也不能爬行。只能营固着或漂浮生活,体型虽然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有两种体型:一种是适于固着的柱状形体,称水螅型;另一种是适于漂浮的伞状形体,称水母型,此二型常是一种动物生活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水螅型个体以出芽生殖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以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个体,此称世代交替。

img102

水螅型(A)和水母型(B)

1.外胚层 2.中胶 3.内胚层 4.胃循环腔 5.口

腔肠动物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个胚层构成,在二个胚层中间地带有一层非细胞结构的中胶层。内胚层围成的腔,是消化食物的地方,称胃循环腔,因为此腔有口无肛门,所以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最后还是由口排出。腔肠动物虽已分化出简单的组织,但还没有特化成器官,外胚层和内胚层形成上皮,细胞间已有分化,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处在发育的低级阶段。神经组织由分散在外胚层基部的神经细胞构成,细胞具突起,互相形成神经网。内、外胚层的一些细胞的基部分化形成肌原纤维,称皮肌细胞,这就是原始的肌肉组织,与上皮没有分开。也有一些细胞能接受刺激,为感觉细胞。有的可分泌消化酶或粘液,称腺细胞。摄入的食物先进行细胞外消化,分解成微粒,再由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胞内消化,将养分吸收。这种细胞外还具有一种结构复杂的刺细胞,此细胞内具一小囊,囊内有细管状的刺丝,此囊称刺丝囊,遇刺激,刺丝可放出,并能分泌出毒液,麻痹或毒死捕获物,为此,腔肠动物又称刺胞动物。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细胞。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出芽生殖是无性生殖的普通形式,有的还可以纵分裂或横分裂;有性生殖是通过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个体的过程。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个体被纤毛、可以游泳的浮浪幼虫期,最后发育为成体。

img103

水螅的网式神经

img104

水螅的刺细胞

A.未放射 B.已放射

1.刺针 2.刺丝囊 3.盖 4.小针刺 5.核 6.刺 7.刺丝 8.刺丝的基部 9.翻向外的柄

有些腔肠动物能形成坚实的石灰质或角质的骨骼,具有石灰质骨骼的种类死后,遗留下来的骨骼便可形成海洋中的岛屿,我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就是这么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