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之旅实录与觉者心语

心灵之旅实录与觉者心语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着走着爱着》是莲子几十年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的真实记录,是她文学人生心灵之旅的真实记录。正是这样,莲子在麦子与余纯顺两个男人畸形性际关系之间,把自己砸得遍体鳞伤。狼是心生的,只有心能让它消失。敢于在众人面前血淋淋剖开自己心灵的人,应该有深刻的自我认同与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对生命的坦诚和敬重,对生命和众生的热爱。她的心灵之旅经历了从大漠到高原,由满足欲望的奔突、到

李凝祥

莲子的《活着走着爱着》与《幸福心灵的乡宴》两本书虽然都可以归类为散文集,但是两本书迥然不同。《活着走着爱着》是莲子几十年心灵之旅的真实记录,书中有关乡野、流浪、高原、西域、寺院等的神奇故事起起落落,跌宕有致,有野性生命的不羁不绊,有奇遇的浪漫爱情,有如刀子剜肉般的自我剖析,有甘醇的生命自觉;《幸福心灵的乡宴》则是她居住北京北郊时,在“慢生活”状态中对小鸟、雨、花、草、天空等“一切和合事物”的人生体验。这本书以平静、安宁、淡定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娓娓叙述着她对待周围人与事及各物的人生态度,犹如一位觉者在诉说心语。

一、心灵之旅实录

曾几何时,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汉霖作家小镇隆重推出的自传体散文集《活着走着爱着》悄无声息打破了图书界的宁静,刺激人们的阅读快感。《活着走着爱着》是莲子几十年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的真实记录,是她文学人生心灵之旅的真实记录。全书用“从村庄到都市,从胡同到旷野,从作文到做人和爱着活着”四个版块,述说着关于乡野、故土、叛逆、流浪、旅行、爱情和信仰的故事。

莲子,这位出生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中卫市宣和镇一个小村庄的女子,出生以来,经历了幼年的梦幻、青春的饥渴、理想的破灭、爱情的洗礼以及转折、“放逐”、反省、顿悟、成熟的人生历程。具有野性、叛逆、无畏、浪漫不羁的莲子,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精神艰窘,面对着十分匮乏的物质窘困,她在不停地追求大爱,探索着生命真谛这一严肃的人生智慧命题。

从上小学起,莲子叛逆的根子就萌芽了,看到老师课堂上骂人,她会勇敢站出来以下犯上地对老师进行批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差一点被勒令退学,后来以记过处分和调换班级为代价才得以继续接受教育。

由于没有秉承深邃悠远的文化基因,接受的又是缺少文化含量的应试教育,她那少女空洞忧伤的心灵分辨不出爱情的底色。就这样,一个叛逆的青春女性,为了喂饱心中那只凶巴巴的饿狼,骑着爱情小马,满世界寻找“奶水”。在大学校园里,她匪气十足,张望心中的恋人——精神的家园;在故乡的土地上,遇到了流浪诗人,启开人性诗歌的源泉。她与流浪诗人之间不是纯粹的爱情,正如书中所叙述的那样:莲子的“爱情小马几乎没有奔跑起来,就已经被拴在了槽篱之间”。就在莲子与麦子“诗歌加油菜”的困顿生活之中,一个具有十足男人味的沧桑男人——探险家余纯顺不合时宜地出现了。他的出现捕俘了挣扎在爱还是不爱之间的年轻女人的心。莲子这颗心马上为这个男人动了起来舞了起来。爱上了著名的探险家,给她疲惫的生命打开一扇清风之门。但是,三人之间畸形的性际关系,如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屋,随时都有坍塌下来的危险。正是这样,莲子在麦子与余纯顺两个男人畸形性际关系之间,把自己砸得遍体鳞伤。探险家余纯顺最终却不肯为她留下。这个从小就叛逆的女人不甘心过着这种不死不活的日子。她捂着伤痛,先是扛着一杆猎枪去征服那个丢下她的男人,随后丢下了那个让人吃不饱也饿不死的“铁饭碗”——教师的工作,携带着一张民间小报,与她的流浪诗人一起来到北京,扛起“诗歌帝国”的大旗闯荡京城。他们策划了一个“拯救诗歌工程”。想让诗歌梦想填补生命的空缺,想以此拯救自己的生活。然而“工程”运作中的钱泡汤了,留下新的伤痛。但她没有倒下,生活中的磨难和艰辛,成了她思考人生和生命的出发点。莲子曾经说过:“可以说余纯顺的死亡帮助了我,否则我达不到现在这样的生命体验。因为我是从他的死亡开始重新考察和体验生命的”。她开始了反省和“自我启蒙”——单纯地、真实地活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地活着,尊重人的局限性,回归人的基础地。为此,她艰难地离开了启蒙者,独自一人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于是独身踏上西北漫漫的旅程,去敦煌去祁连山。在雄浑壮美的祁连山,她索性“三点式”了自己,接受阳光的洗浴;只身在荒山野岭中,一顶帐篷,一堆篝火,心惊胆战地度过漆黑的夜晚;在祁连山的皱褶中,她遇到纯白的小马驹——扎西多吉,领略了尧熬尔人的热情和大自然的清纯奇美。她不停地走,与天地岩石相亲相拥,让心灵自由地游牧。她感受了萋萋绿草、蹁跹蝴蝶。她倾听了猫头鹰的叫声、野狼的长嚎。在西域的土地上,她迷醉在老歌手卡德尔的音乐里。在青藏高原,莲子深深地扎下根,剃掉长发,光着头,生活在尼姑中间长达三年,她学习佛学,聆听佛音,领会佛门要义,与藏族人同吃住,打酥油,放羊,学习藏文,以此寻找生命的意义、幸福的源泉……这个酒做的女人,有着巨大的生命张力,在帕米尔高原的冰山下,她曾和一位欧洲女性赤身裸体地奔跑,飘扬着长发,嘶喊着狂奔,回归纯真的自然。在梦幻的丽江旁,她遇到了她的“小伙子”。

莲子淳朴善良,性格开朗,每到一处,就和当地人融为一体,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每到一个新的民族,那个民族德高望重的人,就会赐她一个吉祥的名字。她的蒙古族名字叫查苏纳(雪的意思),维吾尔族名字叫阿曼古丽(平安的花),藏族名字为央杰拉姆(妙音天女),纳西族名字是嫫丽达吉(彩虹),莲子没有家,但是到处都是她的家园。

她就是这样,一路逍遥而艰难地走来,一路遇到了很多神奇的经历,一路坦示着她爱的柔情,一路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礼和多重文化的熏陶,倾听着来自大自然和心灵深处的梵音

莲子勇敢、坚定、执着,正是莲子摆脱迷茫、追求幸福的执著,支撑着她马不停蹄地走遍了大河山川的。她远离人群,是为了充实和修补生命,完善自我。在修炼大自然的功课期间,她坚持不懈地审问、反思、探索、自剖、自省……在痛苦的废墟上挣扎起来,实现自我救赎,自我成长。狼是心生的,只有心能让它消失。于是这个可怜的不得安宁的女人就向历史深处寻找修心的智慧。此时人类历史上的典籍,《圣经》《佛经》《道德经》《奥义书》等成了她心灵的伙伴。同时,莲子自我解剖的勇气也是令人佩服的。她说“我开始剥自己的皮,剖自己的肌肉,剔自己的骨头,探自己的心房”。她用刀子挖去腐肉,只留下鲜活灵魂和纯洁肉体以饲读者。敢于在众人面前血淋淋剖开自己心灵的人,应该有深刻的自我认同与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对生命的坦诚和敬重,对生命和众生的热爱。

莲子修炼完大自然的功课,带着丽江轻柔的春风,青藏高原一尘不染的阳光,祁连山圣洁的雪水,又回到人群。她的心灵之旅经历了从大漠到高原,由满足欲望的奔突、到回归心灵的自我审视;从荒原到城市,由小我到大我的理性飞跃;从认知生命神性到与大自然以及生命群体完全融会的过程。就是在这种漫长的艰难的行走过程中,莲子慢慢学习着以纯真朴实的爱,让自己恢复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是在行走中追问、在追问中行走的过程中,让莲子渐渐明白:人活着原来就是一个无条件的“爱”字。

追寻她生命的历程,我们看到一个青涩的生命,如何一步步走向圆融,一个焦灼痛苦的灵魂,怎样回归明净与安宁,怎样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从一个与现实人生相抵牾的逃离者、叛逆者,蜕变为一个安详、柔静、雅致、时刻享受着生命美好的成熟女性。蜕变后的她心里装着别人的念想,欣赏着身边的朋友,一心一意爱他的小伙子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从内到外散发出成熟的人性之美。她把自己融入人群,融入其他生命,与之同呼吸、共感受。在广袤的柔美中,日益恬静。在《活着走着爱着》中,莲子如是写道: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爱的能力,站在爱的基础地上,无论从哪个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在阐释爱的真理,每一个眼神,都是爱的翅膀,每一个动作,都是爱的舞蹈,每一个声音,都是爱的音乐……”找回了爱的莲子变得十分豁达:“正像多年前一样,没有一寸土地是我的,没有一个屋顶是我的,没有一个伴侣是我的,没有一个岗位是我的,没有一个存折是我的。然而,我觉得自己拥有了很多。我的眼睛潮乎乎地看着相遇的人们,我用温柔的声音问候着人们。贫穷的,富有的,幸福的,不幸福的,我都在默默地祝福……”

莲子就是以这样的情怀回到了都市,她祝福着每一个人,过着平凡而温暖的日子;她鲜美地活着,活在最重要的时刻——当下;她踏实地走着,做着最重要的事情——眼前碰到的事情;她本真地爱着,爱着最重要的人——身边的人……莲子《活着走着爱着》中的“爱”,当然不仅仅单指两性之间的恋爱

《活着走着爱着》凝聚了西部女儿几十年的命运起伏、情感跌宕、理想追寻和生命求索,构建了一个由浪漫铺就的并带有传奇色彩的心灵之旅,展示的是一个坚强生命从幼年走到成熟季节的全部心髓。这本书不是一本普通的自传体笔记,而是一本完全打开生命、用散文的笔触娓娓述说一位女性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的书。

莲子把生命的启悟一步步解析给我们看,把灵魂的挣扎一缕缕呈现在我们面前,启迪众生的智慧,开悟幸福的泉源。也许这并不是她明晰的写作意图,但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我想,这本书的意义在于:

一是真实的震撼力。因为“活着走着爱着”的是活生生、真实的存在,无论多么美好、多么浪漫、多么痛苦、多么曲折,它都实实在在发生过,而且造就了这样真切的人生。这里绝无虚构,绝无做作,绝无伪饰,是真实的裸露,是至理而非矫情,即使它表现的生命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特立独行,它也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是它的震撼力。莲子以真实人生展示心路历程,对于读者,阅读一次也如同经历一次人生修行。《活着走着爱着》这本书能帮助你找到本然的自己,让你抖落掉那些不必要的伪饰,从而变得更单纯、更透明、更清澈,你会发现,活在当下,活出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为人生而文。《活着走着爱着》这本书不是为文而文,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人生而文,但这“为人生”不是现实功利的人生,而是生命本质意义上的人生。作品从女性的真实需要出发,探索女性作为人的生活意义和幸福法门。从这个意义上审视,我们可以说:莲子是真正追求女性回归本质生活的女性作家。《活着走着爱着》对于学院派的女性文学研究者,是非常可贵的文学样本,对于文学界的创作,也是可贵的开拓。

二、觉者心语

《幸福心灵的乡宴》(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是一本散文集,这本书写的是莲子对“慢生活”的人生体验。全书共分八辑,内容由奇妙的开放、自然的安详、生命之间、这样地呵护自己、泥土气息的小日子、温柔的情绪、鲜美的态度、幸福的本能组成。

书中抓写了生活中许多小物件、小细节,比如:和小鸟一起起床、对樱花儿说、雨声、与露珠的精神之旅、拥抱西北风、与蟑螂谈话、抚摸青草、温柔的泥土、体谅和尚、放生护生等。作者从一草一木的情感需求出发,通过对以上小鸟、花儿、土地、天空、雨、和尚、放生、儿童、玩具等物象的诗意抒写,阐述了她对人对事以及对待万物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这样的人生智慧:即世间本不缺少幸福,缺少的只是感受它的心灵。在书中,一山、一水、一叶、一草、一光、一鸟、一鱼都是她的朋友,她都懂得、都珍惜、都倍加爱护。她与晨练中结识的一对印度老夫妻一块儿享受人性之美;她欣赏苏东坡呵护生命的小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并感动赞美不已;她赞美和尚是“以超越头脑思维、直接生命体悟的方式”做“人类精神大餐”,倡导人们要体谅和尚;她自己并不富裕,却花钱买了甲鱼、泥鳅、青蛙,提到湖边去放生;她甚至要求自己不踩死一只蟑螂。她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她的朋友,她说:“不管你是谁,我亲爱的朋友,我都愿意和你一起,将这些造化的精灵,邀请到我们心灵的大客厅里,以至诚的热情,款待它们。”(见35页)她要告诉人们:即使在没有阳光普照的日子里,也要学会温暖自己,使自己变得坚强,使自己的心灵充满希望。

以上显露着发人深省富有意味的禅机妙语和佛门弟子的智慧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我想,这与莲子有着剃度入佛门修身修行的经历不无关系,与她热爱并钟情于佛学不无关系,与她的故乡中卫曾经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地方,她的童年就曾受到佛门气息的浸染不无关系。特别是书中(《双倍的祝福》第42-43页)提到的一本智慧书籍《西藏生死之书》,作者是索甲仁波切。这本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流传,她十分喜爱这本书。《西藏生死书》对莲子影响尤其深远,这本书陪伴她“度过了许多时光,从西藏到云南,从西北到东部,从胡同到旷野”。她认为这是一个亲证过真理、完成了小我与大我结合的人写的书,有一种超越文字的力量,让你打开自己,让你把收缩的灵魂展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当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一股温暖的慈悲的力量传遍全身。“这是一本关于心的书。”她热切地推荐给读者,说:“愿与每一颗心灵分享这枚美妙的果子《西藏生死之书》。”

佛学是什么?究其里,佛学就是觉悟学。学佛和修炼使莲子逐渐觉悟,逐渐意识和领悟到超然一切、常葆空灵、宠辱不惊、得失不嗟的至理妙机,因此,她能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能保持积极乐观、充实而和谐宁静的心态。可以说,关于人生智慧是解脱的智慧、无执的智慧,关于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等这些禅机要义牢牢镌刻在她的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她的血液中。莲子的《幸福心灵的乡宴》正是以一个觉悟者诗意而通俗的语言阐释着人生的智慧;正是用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唤醒人们发现幸福、享受生活;正是要告诉读者:要在生活中学会乐观和微笑,不要一味地去苛责人情冷暖,也不要抱怨命运多舛,天意弄人,关键是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善。世间并不缺少幸福,她说:只要“以一颗纯真的心,去拥抱正在扑面而来的,或者来自内心的因缘,你就会发现,幸福就像家中的宝藏,藏在你的心底。它是源源不断的祝福,受用不尽。”

佛说:相由心生。只有改变内心,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莲子说:“你心灵的僵硬度软化了一分,你的幸福感就增加一分。”是的,全书洋溢着这种心灵的柔软和宁静的幸福感,这是莲子在经历人生激流后,蜕变为一个安详、柔静、雅致、时刻享受着生命美好的成熟女性的直接的映现。昔日那曾经的冲动、叛逆和野性已经沉淀为淡定和闲适、淡泊与宁静、宽容与慈悲,沉淀为内心平静不乱的禅定。书中安静、恬淡的心灵叙述,不正是一位觉者心语的表白吗?看完这本散文集,我们的心也渐渐地被她平和宽容心态浸染,变得更加柔软起来。

三、自由不羁的创作个性

文如其人,莲子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她的文章一如她的为人——潇洒不羁。无论是《活着走着爱着》,还是《幸福心灵的乡宴》,都没有被任何一种文体所束缚,显现出自由不羁的创作个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文本的叙述方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打破常规的叙述模式,将文学性和纪实性相结合,将诗歌、散文、小说、游记、日记、自传的笔法相融合,呈现出“四不像”的文本特征,使整篇文章既豁达优雅,又厚重复杂。这种没有做过刻意设计的随意写法,读来显得自由不羁,悠闲自得;这种“超文本”的写作,无疑也丰富了当下文学写作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是一脉天然的语言,淳朴、诗性、无做作。这两本书的文字具有清新,无拘无束,温婉细腻,如诗如歌,如行云流水的特点。莲子说过,“真诚地对待生活,就具有了艺术家的禀赋”。是的,只要真诚地对待生活,那么,写出来的语言就像被草地湿润过似的,就像被和煦阳光照耀过似的,就像被泥土营养过似的,是不需要技巧的,遵循造化足矣。

文学批评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创造性活动。对一个作家成长道路的梳理和描述,对一个作家创作成就、特点、风格的总结和鉴赏,对一个作家在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或创作实践等方面的不足予以分析和指出,都是文学批评必须承担的责任。研读作品,“辩情”“绳理”,臧否篇目,自古有之。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指出——辨正然否,论之以理,自不可缺。北齐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刘昼在他的《刘子·正赏》篇中也曾指出:“赏者,所以辩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赏而不正,则情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研读作品时,充满责任感的文学批评不能缺位。实话实说,莲子的这两本书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一是内容有重复雷同之处,文字不够简约,有的地方略显拖沓。特别是《幸福心灵的乡宴》,尽管书中出现多种物象,但都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世间不缺少幸福,要用纯真的心爱护生活中的一草、一叶、一鸟、一鱼。这样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疲劳,也许这就是《幸福心灵的乡宴》投放市场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吧;二是叙述人称的混乱,如35页:“不管你是谁,我亲爱的朋友,我都愿意和你一起,将这些造化的精灵,邀请到我们心灵的大客厅里,以至诚的热情,款待它们。”前句人称是第二人称“你”,后句突然变成第三人称“它们”;前句是单数,后句突然变成复数;三是出现了不该有的错别字,结构助词“的、得、地”的不分等。比如26页倒数第1行“我打扮得漂漂亮亮,走了出去。”“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一个动补短语,补充动词“打扮”得怎么样——打扮得漂漂亮亮,“漂漂亮亮”是动词“打扮”的补语,应该使用的结构助词是“得”而不是“的”。

然而,瑕不掩瑜,以上只是书中一些小的瑕疵。这两本书自然天成、未加修饰,犹如没有经过琢磨的玉,没有经过提炼的金。因此,我依然可以用璞玉浑金这样的词来形容莲子的这两本散文集。相信莲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奉献给读者题材更广泛、内容更精彩、打磨更精细的精神大餐。

最后祝福莲子,祝福我们所有人,活得精彩,走得稳健,爱得纯洁,发现幸福,感受幸福,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