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浩怎么读《隋书》

李浩怎么读《隋书》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书》是集体创作,由“史馆”组成写作班子,分工负责而成的。《隋书》是集体创作的。《隋书》85卷,帝纪5卷,志30卷,列传50卷。《隋书》整本书都写得好,多项指标都很硬梆。这三部分是《隋书》里写的突出的,虽然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显示着“文笔严净”那句话。李浩先生这一章的题目叫“《隋书》中的文化地理观”,这三部分也是集中讲这些内容的。

《隋书》很重要。《隋书》是中国古人调整“著史方法”之后的一本重要的书,也是李世民“亲自抓”的一本书。在此之前,史书是由史官写,由一个人写。《隋书》是集体创作,由“史馆”组成写作班子,分工负责而成的。由“史官”转而“史馆”的利与弊,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干?我接下来还会专门谈。

《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有一个专门章节,是探讨《隋书》的。他读书的方法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点是不卖弄。我念一下这一章开头的半句话:“《隋书》是唐初史家所修撰,而又由朝廷重臣监领。”

这半句话里,藏着很多东西,也回避了不少东西。

《隋书》是集体创作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民生民风民俗、文学音乐书画都要具体呈现。主持和参与修撰的都是大腕和达人,主要人物有魏征、孔颖达、许敬宗、褚遂良、令狐德棻、长孙无忌等。照今天一些学人写文章的方法,谈《隋书》,要先说说这几个人,这些人都是重要“谈资”呀。但李浩先生不著一字,洗尽铅华不著妆。李浩先生为什么不著一字?我们可以想象,可以评估,也可以推测,但不要乱推测。

我个人是这么推测的。唐之前的史书,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制约帝王的言行,再是传诸后世。史官记写国家大事或帝王的言行,帝王本人是不能看的,这是严格规定,是天条。关于《隋书》有一句总评,叫“书成进御,文笔严净”,这本书的主要读者变成了当朝皇帝。一本书的读者朝向哪里,是决定这本书的走向的。“以史鉴今”,也是唐朝人提出来的,但怎么鉴?鉴什么?其中机关重重,门道甚深。李浩先生那半句话,只是告诉我们,那个房子里有很多门,你们自己瞧着进吧,门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这本书也不是写门的。

第二点应该学习的,是对材料的选择,或者叫取舍功夫。

大厨师和一般厨师,使用的材料都是差不多的,鱼呀肉呀菜的,区别在于对材料的认知和选择。刀工和火候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但怎么认知怎么选择需要一点天赋。

《隋书》85卷,帝纪5卷,志30卷,列传50卷。李浩先生取的是《文学传》《儒林传》和《地理志》。《隋书》整本书都写得好,多项指标都很硬梆。这三部分是《隋书》里写的突出的,虽然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显示着“文笔严净”那句话。

这三部分“书成进御”的心思也不甚明显,没有明显地讨好领导的心思和意图。

李浩先生这一章的题目叫“《隋书》中的文化地理观”,这三部分也是集中讲这些内容的。这一章里,我建议大家留心“土壤之殊与政教之移人”里的一些认识,还有结论部分的第二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