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一、流式细胞仪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一)观察细胞染色质结构由于细胞周期各时期中,染色质的凝集程度不同,染色质越凝集,对酸和热的变性越敏感。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_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五节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

一、流式细胞仪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观察细胞染色质结构

由于细胞周期各时期中,染色质的凝集程度不同,染色质越凝集,对酸和热的变性越敏感。吖啶橙(AO)可以嵌入方式与双链结合或以静电作用力与单链结合,变性的单链核酸由发绿色荧光变为发红色荧光,用红色荧光的强度来说明染色质变性的程度。

(二)研究细胞凋亡

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被其他细胞吞噬。凋亡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染色质浓缩前阶段;②染色质浓缩并被断裂成核小体大小的片段;③细胞器浓缩形成凋亡小体;④凋亡小体被周围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然后被溶酶体分解。

1.细胞形态分析 凋亡早期细胞体积缩小,形成低FSC和高SSC;凋亡后期染色质聚集和核碎裂,FSC和SSC均减弱。该分析无需染色,真实反映细胞形态和活力,但参数无特异性、可变性大。

2.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改变分析

(1)凋亡时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改变,PI可使死细胞着色、荧光素双醋酸酯(FDA)可使活细胞着色,借此鉴定细胞膜的完整性。

(2)胞膜表面标记的改变:机械性损伤细胞(Annexin/PI),正常活细胞(Annexin/PI),早期凋亡细胞(Annexin/PI),晚期凋亡或继发性坏死细胞(Annexin/PI)。

(3)细胞内组分的改变

1)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凋亡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会降低,用Mitocapture染色,正常细胞发出红光,而凋亡细胞发绿色荧光;Rh123和JC-1染色,凋亡细胞也发出绿光;DiOC6染色,正常细胞发出红光或发出绿光,凋亡细胞荧光的强度。

2)溶酶体质子泵:早期凋亡细胞的溶酶体结构基本上保持完整;活细胞、早期凋亡细胞发出红光;死细胞、凋亡晚期细胞红光减弱。

3.分析细胞DNA含量 由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和固定剂的影响,细胞染色过程中DNA碎片从细胞内逸出,故凋亡细胞内的DNA荧光标记物减少。DNA直方图上显示在G0/G1峰前出现一个DNA含量减少的亚二倍体峰,称为凋亡细胞峰。测定DNA含量可同时研究凋亡细胞的周期特异性。凋亡细胞DNA断裂末端标记则大大减弱。TUNEL法标记物常为FITC-dUTP,通过细胞是否标记绿色荧光也可鉴别凋亡细胞。此外,用TUNEL法与PI染色结合分析,即先用FITC-dUTP对凋亡细胞断裂DNA进行标记染色,然后以PI标记变性的DNA,可测知凋亡细胞发生的时相。

(三)胞内Ca2+浓度的测定

细胞内Ca2+作为细胞信使,调节着多种生理过程。Ca2+染料与乙酰甲酯结合后,可被导入细胞内,经胞内非特异性酯酶水解酯键,释放出染料分子。染料在不同的Ca2+浓度下发射峰不同,可用比例法测定或直接测得的荧光强度获得Ca2+浓度的相对值。

(四)细胞内pH值的测定

双羧乙基碳氧荧光素(BCECF)、双氰基对苯二酚(DCH)等激发光谱或发射光谱是pH值依赖的。在生理pH值范围内,两个发射波长下,荧光强度的比值与pH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故可用荧光强度比值测pH值。

(五)胞膜电位

亲脂性离子荧光染料(Cyanine、Rhodamine123、Oxonol)在细胞膜内外的分布来测量膜电位。

二、流式细胞仪在血液学和免疫学中的应用

1.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类 分别用CD19、CD3+、CD16+CD56+检测B细胞、T细胞、NK细胞。

2.检测全血中血小板表面相关标志物 常用CD61/Pac-1/CD62P来检测血小板活性,CD61为血小板表面标志物、Pac-1为早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即活化的gpⅡb/Ⅲa复合物、CD62P为后期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时,常用CD61-PerCP的SSC点图设门找出血小板群,然后门内做Pac-1-FITC和CD62P-PE的点图分析。

3.对白血病及淋巴瘤进行免疫分型 CD45的SSC对数取样点图,可将各群细胞区分出来,若再加上1~3个荧光标记的单抗,可分出各亚群。

4.对AIDS检测 可监测病程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免疫状态,预后估计CD4细胞的百分比

三、流式细胞仪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1.肿瘤的诊断 DNA非整倍体的出现是癌变的一个重要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大小也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因此,临床上可利用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和DNA倍体分析,辅助肿瘤诊断。

2.肿瘤预后估计 通常异倍体肿瘤的恶性度高,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都较二倍体肿瘤高,异倍体和较高的S期百分比都是不良预后的标志。用FCM监测肿瘤的DNA倍体可更客观地预测预后。

四、流式细胞仪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1.多重耐药性 多重耐药性(MDR)可能是因为跨膜P-糖蛋白(P-gp)的高表达或细胞内药物重新分配异常,从而使细胞内药物在有效作用部位的净摄入量减少所致。应用FITC-P-gp作为探针监测P-gp的表达,并可监测抗肿瘤药物的细胞内聚积程度,判断疗效。另外,还可监测药物在细胞内的重新分配,判断是否在药物作用位点。

2.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价 用FITC或其他荧光探针标记的BrdU单克隆抗体与已掺入BrdU的细胞孵育,则FITC的荧光强度就代表细胞内DNA合成的情况。因此,可根据细胞周期各时期分布情况,研究化疗药物作用机制(是否周期特异性或时相特异性),并直接了解化疗药物对癌细胞动力学的干扰和影响。

五、质量控制和注意事项

流式细胞仪并非是完全自动化的仪器,准确的实验结果还需要准确的人工技术配合,所以标本制备需要规范,仪器本身亦需要质量控制。

(一)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影响因素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免疫荧光染色的标本制备非常重要,常常由于标本制备过程中出现人为非特异性荧光干扰(尤其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中)或细胞浓度低等影响检测结果。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的方法如下:①确保标本上机检测前的浓度为1×106个/ml,细胞浓度过低直接影响检测结果。②使用蛋白封闭剂,封闭非特异结合位点,尤其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时必不可少。常用的蛋白封闭剂为0.5%牛血清白蛋白和1%胎牛血清。③荧光抗体染色后充分洗涤,注意混匀和离心速度,减少重叠细胞和细胞碎片。④设置对照样品,采用与抗体来源同型匹配的无关对照和荧光抗体的本底对照。⑤判定结果时,应注意减去本底荧光,为使免疫荧光的定量分析更精确,应用计算机程序软件,用拟合曲线方法从实验组的曲线峰值中减去对照组的曲线峰值,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免疫荧光定量结果。⑥注意染色后避光,保证细胞免疫荧光的稳定。

(二)流式细胞术的质控和注意事项

1.组织细胞分离方面

(1)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或活检针吸标本取材时,要避免出血坏死组织。

(2)标本采集后要及时固定或深低温保存,以免组织发生自溶,DNA降解,而造成测试结果的误差。

(3)固定剂要采用对组织细胞穿透性强的浓度,70%的乙醇固定效果较好。

(4)单细胞悬液制备过程中,注意将待测细胞成分分离出来,减少其他成分的干扰,并注意不要损伤该群细胞。

(5)细胞样品的采集要保证足够的细胞浓度,即106个/ml,杂质、碎片、团块和重叠细胞应<2%,对肿瘤细胞DNA异倍体的分析样品,至少有20%的肿瘤细胞存在。

(6)石蜡包埋组织单细胞制备时要注意:取材时应选取无自溶、坏死的组织,对肿瘤组织标本,选取含肿瘤细胞丰富的区域;石蜡组织片的厚度要适宜,最好为40~50μm。过薄或过厚的切片均会影响检测结果;彻底脱蜡,以免残留的石蜡影响酶的消化活性,验证脱蜡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弃去二甲苯,加入100%乙醇,如果无絮状物浮起,说明蜡已脱净;水化要充分,使组织还原到与新鲜组织相似的状态;注意消化的时间和消化酶的活性。常规使用0.5%胃蛋白酶,pH值为1.5。

2.仪器操作方面

(1)流式细胞仪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能保证定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精度。使用标准样品调整仪器的变异系数在最小范围,分辨率在最好状态,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检测误差。

(2)评价仪器精度的重要指标是仪器的变异系数(CV),对于校准样品,其CV值越小越好,CV值越小,说明仪器校正的精度越高。校准样品包括非生物样品(荧光微球)和生物细胞样品(人淋巴细胞、鸡红细胞等)。目前,非生物荧光微球已有商品试剂,CV一般<2%~3%。

3.资料分析方面

(1)当样品中碎片杂质或团块过多,所测细胞数在20%以下,组方图的基线抬高时,应放弃分析处理。

(2)做细胞周期分析时,样品细胞数应在1万个,排除碎片、杂质和团块,当异倍体细胞数占总细胞数10%以下时,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指标,不可盲目下结论,至少异倍体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0%以上,可以确定异倍体的存在。

(3)DNA分析时,正常二倍体细胞组方图CV值>8%时放弃分析,但肿瘤细胞的CV值>8%,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有关。另外,DNA倍体分析时,同源组织的不同个体会出现10%的漂移。

(4)DNA倍体标准的质量控制,采用相同个体同源正常组织、同样固定方法、相同的样品处理方法、相同的染色方法、同步染色、同样的仪器检测条件、正常的二倍体组织作为内标准。

(方宁涛 潘銮凤)

参考文献

1.左连富,王凤荣.流式细胞术样品制备技术.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

2.宋平根、李素文.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和应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金伯泉.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4.王书奎、周振英.实用流式细胞术彩色图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建中.临床流式细胞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努涅斯R主编.刘秉慈,许增禄译.流式细胞原理与科研应用简明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吴后男.流式细胞术原理与应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8.贲长恩,李叔庚.组织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薛庆善.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