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种情况下,柳宗元上书要求把自己任地和刘调换。以后《陋室铭》写好,柳宗元亲写了碑文;柳宗元去世,刘禹锡为其抚养子女并编撰文集。《陋室铭》,是刘禹锡在和州任上所写。苔绿石阶是说陋室久已无人居住,壁倾屋漏。

《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馨案牍鸿儒白丁丝竹

2.认识文中互文、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

3.能了解文中押韵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刘禹锡豪迈执著、正贫乐道的精神气概。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1.以文史知识转入新课。

唐代诗坛上群星璀璨,人们往往对那些杰出的诗人冠以不同的尊称来表达崇敬之情,像“诗仙、诗圣、诗豪”分别是指谁呢?(李白、杜甫、刘禹锡)

今天我们所学课文《陋室铭》可说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作为诗豪的具体表现。(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经历和此文写作过程的简介。

我们要正确了解《陋室铭》一文的语句、词义和主题,必须了解作者经历和写作本文的经过。

刘禹锡,字梦得,21岁已高中进士,随后与柳宗元等被当时皇帝的侍奉(老师)王叔文相中,参加永贞革新:罢宫市、轻役赋、出宫女等,缓和了阶级矛盾(可以《卖炭翁》为例说明)。但不久革新失败,王叔文被杀,刘、柳等被贬为司马,此后刘禹锡分别在朗州、连州、夔州、和州任职。这期间有两首诗可为他性格的表率:《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绝句》。两诗分别为:“紫陌红尘扑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都是刘郎去后栽。”“百亩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两首诗可看出作者政治态度的坚定执著。(由于前首诗更增进了刘、柳情谊)。因前诗宪宗要把刘远贬蛮荒而未开发的播州,而刘又有八十多岁老母在堂。在此种情况下,柳宗元上书要求把自己任地和刘调换。后来皇帝取消了调令,但刘、柳情谊却日以加深。以后《陋室铭》写好,柳宗元亲写了碑文;柳宗元去世,刘禹锡为其抚养子女并编撰文集。这种生死不渝的友谊被后人广为传颂。

《陋室铭》,是刘禹锡在和州任上所写。初到时当地官吏是让其住在冷冷清清的江边,刘在门上写了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当地官吏见了这副对联,又将其迁到不靠江边的地方;刘又写了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主官见了又将其住房改换,要其住到一个更荒凉的地方,因而写出了《陋室铭》,所以说此文是作者的即愤之作,是作者正贫乐道的人格写照,也是斥责小人的战斗檄文,千百年来人们对此文广为赞颂,仿写附作的铭文无以计数,但无一篇能出其右。

3.教师范读、带读和教学字词。

馨:xīn,香气,文中指品质高尚。

牍:dú,古代写字用的木简,也指公文

儒:rú,有学问的人。

4.教师进行全文析讲。

按现在课文的断句标点,全文共是八句,其结构思路为:12|3||4567|8。

1、2句是全文总起,说明陋室不陋,是作者豪迈与自信之情的表现。从修辞角度讲,我认为应是排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比兴,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实是“室不在华,有德则馨”的变句,也是整齐中有变化。因此应为一大句,而不应分为两句,古诗文是不标点,只讲句读的。

3~7句则分别从环境和在这种环境中人的活动两个方面来写,而人的活动又分别从交往、待遇、生活、志向四个方面予以叙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环境极其简陋。苔绿石阶是说陋室久已无人居住,壁倾屋漏。“草色入帘青”,而不说“门”,则显出了庭院居室的破败荒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游。修辞上属互文,即谈笑往来中有鸿儒,无白丁:“鸿濡”是指志同道合,品质高尚而学问渊博的友人,“白丁”则指只识得字也有功名却趋炎附势落井下石的小人,不是指没什么学问的人。(引《辞海》中的“白丁”注释和当今“白专”一词予以佐证,“白”有清纯专一之义。)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说作者平日高雅淡朴的生活。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则表明作者的政治待遇。此句不能与上句编在一起。“丝竹”在此是“宴会”的代名词,全句是说既无出席饮宴的机会,也无处理政事的权力。由此可以看到当时作为一个贬官的悲凉凄寂的境遇了。“丝竹”在此不应解释为“嘈杂的音乐”或“奏乐的声音”。若此则与前句“可以调素琴”相矛盾。古代士大夫饮宴多以歌伎艺人演奏声乐侑酒,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即有“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则是作者满怀信心和豪情的自白。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以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自喻,实则是作者的自信,是作者正贫乐道,处逆境而不馁的真实写照。事实上作者也确实具有以上两位伟人的才能与品质,自此文写出之后,作者即否极泰来,后官至礼部尚书和太子宾客,并有《刘宾客文集》传世,故说作者以上述两位伟人自喻并不为过。

孔子曰:‘何陋之有。’”这一句是全文的总结,是作者表达感情高潮的奇句。

应指出的是,铭文是韵文,基本上是句句押韵,本文韵脚字为“名、灵、馨、丁、青、经、形、亭”,韵母为“ing”,而“有”则不合,为何会如此,这更体现了作者的高妙,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中所说的为诗作文“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也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不以辞害意”。由此可看到,这短短的一篇铭文,前后八句,共81字,充分运用了比喻、对偶、互文、排比、借代、反问等修辞手法,整齐中有变化,规则中有创新,直抒胸臆,所以全文满含着音乐美、建筑美、灵活美、豪壮美,吟咏之中,令人爱不释手,仿而效之者不乏其人。全文的译意可作如下的叙述。

5.进行全文的译读。

山岭不在于高峻,有了仙人就出名;潭水不在于很深,有了蛟龙就灵验;这是简陋的居室,因为住的我品德高尚而芳名远扬。(这简陋的居室)绿色的清苔爬满了阶沿,坐在房间里也可看到荒院的野草。(屋子是这样的简陋,但)我谈笑来往的都是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学者,没有只认得字也有功名却趋炎附势落井下石的小人。(平时)我可以弹弹古琴,研读精妙高深的佛经。虽是没有陪客饮宴的机会,也没有处理政事的权力,(我深信,我所住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雄的草亭。(只要有机会,我也一定能做出他们一样的政绩。我有这样的信念和心志)难道不正像孔子所说的:有什么简陋呢?

6.进行全文总结。

中心:通过对陋室及有关生活描述,抒发了作者正贫乐道、处逆境而不馁的积极入世的豪迈情怀,也充分的表达了作者推崇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挚友和鄙屑只识字也有所功名却趋炎附势落井下石的小人的情感。

7.教师范读、带读和学生自读。

8.作业。

①用下列字组词:

馨罄磬磐读牍犊黩椟赎

儒孺濡蠕嚅懦糯

②背诵、默写课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