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归根结底都来自自我评判

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归根结底都来自自我评判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些我们对别人的评判的真相,事实上都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评判,区别只是你自己是否意识到、是否承认。但是她的社会人格不允许她这么做,所以当她遇见小唐时,就会被对方身上那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特质所吸引。而她会讨厌小唐这样的男人也是必然的,只要她一天没有和自己内在的阴影和解,她就不可能跟这个男人和解。

这个世界上那些喜欢批判他人的人,心境都是很复杂的,又评判又渴望,又羡慕又厌恶。因为对方活出了我们一直想活却无法活出的特质。

所以当关系变得更亲密时,我们如果对自己内在的动力没有了解,就很难意识到我们对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所不满的,只不过是投射到关系中的自身人格中不同的两个部分的矛盾态度。

而所有的不满,如果我们对此观察得更为仔细和诚实的话,会发现我们对这个部分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是“羡慕忌妒恨”的。内在有个部分会说:“家里乱糟糟的时候,凭什么你可以视而不见,我就看着心烦,然后强迫自己收拾”,我也想偷懒,但是我做不到像你那么心安理得;我也有自己的需要,但我没办法像你那样肆无忌惮地表达;我也想随性而为,但我就是有很多担心和失控感,做不到你这么洒脱”。

所以我们对其他人身上那些评判的部分,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有渴望,因为对方活出了自己一直渴望却又不敢活出来的部分。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很好的镜子,无论对方是伴侣、孩子、重要的合作伙伴、亲密的朋友……我们看到对方的样子,可以很精准地反映出我们人格底层的这些又渴望又评判,各种相互矛盾相互拉扯的信念系统。

那些我们对别人的评判的真相,事实上都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评判,区别只是你自己是否意识到、是否承认。如果你可以真正接纳对方是自由的、是可以这样的,就会发现所有的评判都只不过是头脑的把戏,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积留下来的信念系统的一种对外反射,都是极其个人化的。当然,当事人通常不会认为这是个人化的,因为每个给出评判的人都认为自己代表的就是真理。

而我们给出的所有评判自己会第一个感受到,同时这股评判的能量传递出去最后也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

社会人格是我们的养育者的价值观,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渗透进个体所构成的信念体系。比如S的信念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很重要,绝对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她长大后总在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总在无意识地压抑和忽略自己的需要去成为别人心中优秀的样子。S内心深处,对“随心所欲地为自己而活”有着非常大的渴望和向往。但是她的社会人格不允许她这么做,所以当她遇见小唐时,就会被对方身上那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特质所吸引。所以她爱上小唐这样的男人,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而她会讨厌小唐这样的男人也是必然的,只要她一天没有和自己内在的阴影和解,她就不可能跟这个男人和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