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落叶之静美

落叶之静美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葱郁茂密的翠绿是美丽的,蹁跹飘飞的黄金落叶是感人的。该黄的时候黄,该落的时候落,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这时落叶的职责,更是落叶的品质。让得其时,让得自觉,叶黄而精神不“黄”,其品格可谓高尚而美丽,着实令我佩服。黄叶不落,绿叶安托?对此,党和国家支持,人民群众爱戴。

几阵秋风,几次秋雨,经历了夏之勃勃,树木的叶子,离开枝蔓,在空中飞舞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落脚点。叶子从离开树的枝丫的那一瞬间起,生命就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是一片简单的叶子,而是承载了落叶归根的承诺。

路边,这种场景,每天的每天都在上演,我们每天的每天,都要接受大自然赋予的心灵考验。

那游离于季节之外的叶子,很夺目,很张扬地释放着生命中最后的辉煌,我很钦佩这种勇气,这种执着,忽而想写首赞美黄叶的诗。

于是,翻翻诗集,我发觉赞美落叶的诗,却似手寥寥,赞美绿叶的诗,古往今来,可说是汗牛充栋。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无山不绿,有人皆请,四时花香,万壑鸟鸣”,德国诗人歌德说:“生命之树常绿”。他的比喻,是对绿叶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诠释。这些不就是对绿叶的赞美吗!

落叶,难道不值得有一点赞美吗?我想了想,却也觉得并非如此,也是有许多可贵的地方。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谢落,便知秋天的来临。在诗人陶渊明眼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落叶知时,引发诗人对生命飞逝之感受;忧落叶之悴,隐喻生命的秋天,表达诗人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无可上人《寄从兄贾岛》中,写道:“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诗人选择秋天特有的景物,以落叶声想象雨声。落叶深深,昭示着一年将尽;听雨寒更,落叶阶前,在群动暂歇的秋天,诗人获得的是一份安详和宁静。李白在《秋风清》中写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散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想见知何日,此时此地难为难。”这首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一幅悲凉秋景,诗人的“悲秋”之情,便清晰可见!

我一直很喜欢泰戈尔的这样一句话:生如夏天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秋日的落叶,飘飘悠悠地离开树梢,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离开的是那么平静、坦然,该来的总该会来——生死、悲欢、离合。最后,落叶归根,奉献出所有,回报了曾经的给予。

落叶,往往给人们以凄凉之感,“悲哉秋之为气也”。落叶,不如绿叶惹人喜爱,引起许多美的遐想,想起春天,想起生命,想起希望……

但是,落叶难道天生黄的吗?它不也是一片“严冬过尽绽春蕾”的绿叶吗!它拼命地长,吸取空气、雨露和阳光,光合作用,消耗了自己,茁壮了树干。它是“干”黄的,“累”黄的。就凭这苦干和实干的精神,我应该为它做诗,为它颂扬!

这时,我翻看着拾起的这片落叶,泛黄、枯黄,很难想到它曾为何绿过,也难以与新芽联系起来。抬头望望树枝,光秃秃之后,我的心里也是空空的……作为失去碧绿翠滴的落叶,是否还能在别人心灵深处留下一抹新绿呢?

叶落了,秋也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葱郁茂密的翠绿是美丽的,蹁跹飘飞的黄金落叶是感人的。落叶不因给春勃勃生机而居功自傲,落叶不为曾经的护花使者而贪恋枝头。该黄的时候黄,该落的时候落,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这时落叶的职责,更是落叶的品质。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当第一缕秋风吹来,当第一场秋雨洒落,落叶就明白坚守一春的使命即将终结,于是不惜自断养料和水分,在寒风冷雨中痛苦成一片片金黄,在世人怜爱的目光中潇洒飘落全身而退。这时,我心中默默地诵着宋代唐庚“文录”中的一首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方知天下秋。脱枝离叶落归根,化作尘泥护绿红。莫恋今朝辞别去,等待来年报春时”。

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因此,叶子的飘落,其实并不是生命的尽头啊!

然后,我觉得落叶之美,是有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让”。

深秋几度风雨,茎黄叶枯,有些悲凉、有些伤感,但它一旦落下,毫不留恋、毫不畏怯,一走走得那么自然,那么飘逸,那么无牵无挂,叫人羡慕不已。叶子在秋天“按时”落下,既是一种规律,一道风景,也是一种有勇气。叶子顺乎时令,不恋故枝,与其说落,倒不是说让,让给来年绿叶。让得其时,让得自觉,叶黄而精神不“黄”,其品格可谓高尚而美丽,着实令我佩服。

黄叶不落,绿叶安托?参天的大树从何谈起呢?由此,我想到自古以来就流传许多关于让的佳话,如“尧舜让位”“王泰让枣”“孔融让梨”“相如让廉颇”等等,不胜枚举。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然,我觉得当今许多老干部的让,要比这更胜出一筹。

如何实现领导班子的年轻化呢?邓小平曾说过:“一个是提,一个是让”。不管曾经如何辉煌显赫,不论以前如何高高在上,该退的时候义无反顾,该下的时候毫不迟疑。为了让母亲大树积攒更多养分,为了给弟弟妹妹腾出更多空位,踩也罢,焚也罢,脏也罢,毁也罢,落叶无怨无悔无声无息地安然飘落,田间地头,水塘沟渠,甚至阴冷的水泥路面,都是最好的归宿。近些年来,许多为官者自愿辞去领导职务,让那些有胆有识有才干的青年人上。试想,没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能做到的吗?我想,难矣!

这些老干部的让,比落叶的“让”,我觉得是更为难能可贵。他们是在自己的生命末“黄”时,就想到了让。他们让的主动,让的积极。对此,党和国家支持,人民群众爱戴。越是这样,其历史功绩,越铭乎其心,其高风亮节,越溢乎其外;党和国家的事业,越繁荣昌盛。在当前与时俱进的革命开放中,老同志若都能这样去想、去做,我们的事业就会后继有人,老同志在这个历史的更替中所起的作用,将会使他们的余生闪耀出更为灿烂的光辉,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当然,也有枯叶吊在树上不肯落下的,那光景说它顽强就有些勉强了,其难堪则是明眼人都见了的。“叶不落”现象移到人身上,就是“恋栈”。“恋栈”自古就有,只是今人“恋”得更加隐蔽、更加“文明”而已,其汲于一己之私的尾巴,往往暴露的很难看。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些人年逾花甲,纵使心比天高,也已力不从心了。英雄迟暮,自然规律,谁人挡得。

叶子都知道,秋天到了,自己该轻轻落下;做个人,岂能连片叶子都不如。这话,乍一听有些刺耳,但细细一想,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

我仿佛看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片片金黄的秋叶在悄悄地飘落,似雨点般的飘落,继之而来是大树更挺拔,果实更加丰硕!

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故里。成语出处: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落叶归根,来时无口。”明朝王世桢《鸣凤记》:“落叶归根,丰城剑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归根到底”,及“归根结蒂、归根结底、归根究底”,表达“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无论人和物,都得回到根本。其中哲理,不妨细细体味。

我突然想起了顾城先生的一首诗《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用诗的形式,诠释了“拥有”与“失去”的关系。得到的人看自己拥有的东西就像诗中的你看我一样,因为他心里想得到更多美好的东西。失去的人看自己失去的东西,就像诗中的你看云一样,因为他心里懂得珍惜,懂得知足。

我们曾在瞬间失去,也曾在瞬间得到,得到了不能忘乎所以,失去了不要怨天尤人。就像夕阳与落叶,日落日出,叶落叶长。在它们走向大地,走向消亡时,它们是那么宁静与从容,是那么安详与恬然。如果你正经受黑暗的煎熬,那么,你离光明已经不远了;如果你正经受失败的折磨,那么,你离成功不远了。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

漫漫人生路,失去的便释然吧,因为我们得到的是教训,是经验,是成长,是成熟。

哦,又有一片落叶飘下,落在了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落叶上面,它们紧紧地簇拥着生它养它的大树,不离不弃,等待着化成泥土的神圣时刻。因为,每一片落叶都知道,叶黄,象征着成熟、昌盛、繁荣和丰收,所以落下时是快乐的,它的生命延续在果实中,延续在它的母体——大树上。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是自然规律,亦是生存法则。愿我们都能从落叶豁达的风格中,领悟做人的道理,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甘当人梯,做铺脚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黄叶飘落,又在酝酿一个春天的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