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扇轻摇时光

蒲扇轻摇时光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一幕幕孩提时代的情景,那扇子轻轻摇的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没有忘却——月上枝头,星儿闪亮。据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记载,虞舜造有“五明扇”,殷代有“雉尾扇”。可见,扇还起过指挥军队的作用。苏东坡曾为其“展之广汉余,合之两指许”而惊叹不已。苏州、杭州和四川,成为折扇的著名产地。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没有了,因为用上液化气或煤气了。

进入七月,地球都在发烫。热,太热了,大家都在这么说。办公室风扇吹个不停,风叶不住地旋转着。回到家,空调又被长时间开着,压缩机在窗外发出微微的声音,像一个疲劳人的喘息,我是怕热的人,但却不愿意长期在吹风扇的房间和空调房间里待着。空调间的气温是凉爽了,但却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冰火两重天,很不自然,反而想到人们这样与自然抗衡,它总会加倍地以更热的更强烈的天气回报世界。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我却想起了扇子,尤其是小时候夏天老人们不离手的土黄色用蒲叶做成的蒲扇了。

夏天的夜晚,月亮爬上了树梢,撒下了一地的银光。乡下的院场上,乘凉、讲故事、聊天、吃瓜、捉萤火虫……那一幕幕孩提时代的情景,那扇子轻轻摇的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没有忘却——

月上枝头,星儿闪亮。葱郁的树荫下,摆开方桌,端上饭菜,一家几口,聚在桌前,孩子们狼吞虎咽,大人们忙前忙后。昏暗的灯光下,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小飞虫掉到碗里了。顿时手忙脚乱,挥扇赶飞蛾。片刻,大人们收完碗筷,孩子们抹嘴四撤而去。

饭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便不约而同聚集到院场上乘凉。家家门口的场地,早就洒上水,打扫一净。也早有人把准备好的一抱干草堆到场的一角,点燃了,草堆先冒出浓烟,慢慢地,那浓烟稀释了,顺风飘过来,烟冒气中夹带着艾叶的清香,怕烟熏的蚊子便逃之夭夭。

在家门口,放上凳椅,搁起门板,也有的把竹席摊在砖地上,供幼小的孩子或坐或躺。大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把蒲扇,既扇风又驱赶讨厌的蚊子,蒲扇的拍打声此伏彼起,在夜色中传递。

那时,我在乡下读书,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一般只靠扇子送凉风。和家人及左邻右舍的好些人,聚在一起乘风凉。我手里拿着一把新的蒲扇。邻居小春要我给他看看,我当即给他背出了当时在农村十分流行的四句顺口溜:“扇子有凉风,握在我手中,若要侬来借,等到我勿用。”

可是,祖母听了,就对我说?“这最后一句不好。小气鬼,如果改成‘随即送他用’就好了。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会待人大度,千万不要有小肚鸡肠!”

几十年过去了,祖母的话,我至今未忘。

说话间,从菜地那边的小河旁,飞过来那些萤火虫,闪闪发光,好看极了。小弟拿过我手中的蒲扇,赶过去扑流萤。在场的一些小朋友们,也都跟过去了。流萤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翩翩起舞,活泼可爱。农村的夏夜,是怪有情趣的。扇子除用来扇风取凉,还可用它扑流萤取乐呢!

后来,我在读古代诗词时也发现,唐代杜牧就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扇子虽然是小小的生活用品,却早就出现在我国的诗文里,也就是说,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据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记载,虞舜造有“五明扇”,殷代有“雉尾扇”。到了周朝,王后,贵妃出门,与“辇”上用(音shɑ,就是用雉羽做成的扇),遮蔽风尘,有爵位的人死了,在柩车上插,当作丧仪的装饰品。汉代有位叫班婕妤的宫廷女诗人,因失宠于汉成帝,退居长信宫,过着凄凉的生活,就写下了一首《扇诗》。她托词于纨扇,隐喻封建时代被玩弄的女性,就像到了秋天,扇子就会被人扔在一边,受到冷落,没人理睬一样。诗云: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晋代陆机的《羽扇赋》上,曾提到楚国大夫宋玉和唐勒都手执白鹤羽毛扇。三国时,羽扇更盛行于军中,裴启《语林》一书中,有“诸葛武侯……提白羽扇指挥三军”的记载,苏东坡在《赤壁怀古》词里描写周瑜,也是“羽扇纶巾”,谈笑雍容。《晋书·顾荣传》记载:顾荣攻打陈敏时,也有“御以羽扇,其众溃败”之句。可见,扇还起过指挥军队的作用。

到了北宋时,有朝鲜的“白松扇”传入我国,与我国的“腰扇”相结合,创造出能舒卷自如的“折叠扇”。苏东坡曾为其“展之广汉余,合之两指许”而惊叹不已。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朱棣喜爱折扇,舒卷之便,“命工如式为之,自内传出,遂遍天下”,并把它作为恩赐大臣的赏品,强令能工巧匠大量制作精美华丽的折扇。因为是御用,所以扇骨采用了象牙、紫檀、玳瑁等珍贵材料,做工十分精细,还叫文人画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影响所及,民间也争相仿效。这样,就使当时的制扇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苏州、杭州和四川,成为折扇的著名产地。

现在扇子的种类和制作材料越来越多,单是苏杭的雅扇,高淳的羽扇,四川的宫扇,广东的葵扇,就有胶柄、木柄、竹柄、骨塑柄,以及单脊、双脊等各式折扇、绢扇、舞蹈扇、儿童扇,达数百种,各显其长,相映争辉。画面也丰富多彩,山水风景,花卉翎毛、仕女人物,应有尽有,美观、实用、价廉,为人们所喜欢

在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扇子,尤其钟情于葵扇,也就是我称之为的蒲扇。每当长辈给我买来新的扇子时,我的祖母总要将扇边上,团团缝上各色布条,宽窄均匀,针脚细密,既好看又实惠。

我的家乡人勤俭惯了,买了新蒲扇都是这样做的。我自己则给予“艺术”加工,就是请老师写条幅或古诗、图案,然后剪贴到扇面上,再放在煤油灯罩上,让油烟深浅不一地熏黑了,然后用湿布头把墨汁或纸样擦去。这样,扇面上就有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字画……

记得,有一次熏上扇面的一副扇联,就是我祖母教的:风轻人畅扇子好,价廉物美百姓爱。”然后,请老师写,如此这般,我就将这幅扇联烘烤到了扇面上。麦秆扇也是我喜欢的,就地取材,一个上午就可以完成两把……祖母手中的蒲扇,不知摇走了多少个小村的夜晚,赶走了多少个炎夏酷暑!

蒲扇还经常能派其他用场。我到了上海后,当时许多人家还在烧煤球炉、煤饼炉。生炉子时,就用一把破蒲扇“劈里啪啦”地扇,又加柴爿又加煤,一会儿就成了。我家也是用这种办法生煤球炉的。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没有了,因为用上液化气或煤气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蒲扇也由当年的两角钱一把发展到现在的几元钱。如今毎到夏天,我总忘不了买两把蒲扇回家。儿子嫌我“土老帽”,可我认为,不管到什么年代,也不管带遥控的空调和电风扇有多么高级,但都不如蒲扇扇出的风自然平和,不伤身体。我依旧喜欢摇着蒲扇入睡。令我痛苦和遗憾的是,如今再也享受不到母亲手中的蒲扇那阵阵凉风了。此时此刻,泪水立刻模糊了我的双眼。

今夏,我采用了老伴的建议,关空调时摇扇子,两者交换使用,头也不晕了,人也不乏了。虽说,如今扇子的地位已不同于我孩提时代,盛夏中已降为配角,但是,它仍不失为朴素和古雅,这轻轻悠悠的蒲扇,帮助我们两个老年人驱除了“空调病”,过得蛮有精神。没有这“配角”行吗?真情难忘,功不可没啊!

如今,很少有人使用蒲扇,各种花色的蒲扇只仅仅是一个漂亮的摆设。许多年以后,小时候的夏天,握住这蒲扇轻摇的时光,也许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一个美丽却又真实的梦境。

多少年了,一把普普通通的蒲扇,留下了令人太多的回忆。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摇着蒲扇一代一代走过来的,它让我永远割舍不了对那份亲情之心的深深怀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