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证《回乡偶书》

考证《回乡偶书》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也熟知他的诗。1929年9月至10月间,毛泽东在闽西养病,有时也看一些诗词。有一次,他教贺子珍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然后与贺子珍开玩笑,说这首诗是她贺家的老祖宗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名作。便要毛泽东教她学写诗。毛泽东生前曾批画过多部《唐诗三百首》和《唐诗别裁集》,对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曾作过多次圈画,可以想见他对此诗的浓厚兴趣。

十、考证《回乡偶书》

贺知章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本在京城做官,与李白相友善,后还乡为道士。他所作的《回乡偶书》等诗至今流传。毛泽东也熟知他的诗。

1929年9月至10月间,毛泽东在闽西养病,有时也看一些诗词。有一次,他教贺子珍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然后与贺子珍开玩笑,说这首诗是她贺家的老祖宗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名作。贺子珍自是喜欢,也背熟了,却怕自己将来回井冈山老家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便要毛泽东教她学写诗。毛泽东说:“写诗不难,要多读、多背诗,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1958年初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征询刘少奇、周恩来对《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的意见。交谈中,刘少奇向毛泽东请教作诗,毛泽东笑一笑说:“你的文化底蕴比我深么!要谈诗,还得容我想一想哩。”

刘少奇说:“实事求是么,对于诗,我确实不如主席。”又说,“我看了几首唐诗,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人考证说‘儿童’是他的子女,不知主席怎么看。”

毛泽东说:“瞎考!那样考的话,‘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又该如何考啊?”

周恩来在一旁笑了,说:“借喻、比喻、拟人、夸张,是诗里常用的手法。”

毛泽东说:“恩来说得是么!神奇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严谨的平仄格式和对仗,是唐诗的特点,也是诗的意境之所在……”

回到菊香书屋,毛泽东对李银桥说:“你去书房给我拿了《全唐诗话》来。”

接着,毛泽东又找出了《唐书·文苑·贺知章传》进行研读,均没有发现入京做官不带家属的记载。于是,他就在同年2月10日上午,给刘少奇写了封信,对贺知章此诗及其生平进行了分析和考察。全信如下:

少奇同志:

前读笔记小说或别的诗话,有说贺知章事者。今日偶翻《全唐诗话》,说贺事较详,可供一阅。他从长安辞归会稽(绍兴),年已八十六岁,可能妻已早死。其子被命为会稽司马,也可能六七十了。“儿童相见不相识”,此儿童我认为不是他自己的儿女,而是他的孙儿女或曾孙儿女,或第四代儿女,也当有别户人家的小孩子。贺知章在长安做了数十年太子宾客等官,同明皇有君臣而兼友好之遇。他曾推荐李白于明皇,可见彼此惬洽。在长安几十年,不会没有眷属。这是我的看法。他的夫人中年逝世,他就变成独处,也未可知。他是信道教的,也有可能屏弃眷属。但一个九十多岁像齐白石这样高年的人,没有亲属共处,是不可想像的。他是诗人,又是书家(他的草书《孝经》,至今犹存)。他是一个胸襟洒脱的人,不是一个清教徒式的人物。唐朝未闻官吏禁带眷属事,整个历史也未闻此事。所以不可以“少小离家”一诗便作为断定古代官吏禁带眷属的充分证明。自从听了那次你谈到此事以后,总觉不甚妥当。请你再考一考,可能你是对的,我的想法不对。睡不着觉,偶触及此事,故写了这些,以供参考。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日上午十时

复寻《唐书·文苑·贺知章传》(《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页二十四),亦无不带家属之记载。

近年文学选本注家,有说“儿童”是贺之儿女者,纯是臆测,毫无确据。(1)

从毛泽东给刘少奇这封信的内容来看,应该说他对贺知章这首诗的理解和把握还是比较正确的,分析也比较中肯。

毛泽东生前曾批画过多部《唐诗三百首》和《唐诗别裁集》,对贺知章的这首《回乡偶书》,曾作过多次圈画,可以想见他对此诗的浓厚兴趣。

除此之外,毛泽东对王之涣、崔颢、岑参等盛唐诗人的诗也很喜欢,曾抄写过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等诗,还抄写过岑参《奉和杜相公发益州》一诗中的“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二句。

【注释】

(1)《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35—5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