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门内门外文谈》序

《门内门外文谈》序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倒以为,杂文是一种宜于说理,容易使人受到启发的文体;收在这个集子里的随笔短论,就是用写杂文的笔法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读起来有点可以咀嚼的味道。这类文章,叫作什么名称倒是次要的,叫小品、杂文、随笔,皆无不可,总之是艺术性的短论。没有艺术性,就很难叫做“杂文”,而应该称之为“短论”。当然“短论”也并不坏,其所以有所不同,主要在于艺术加评论,在于给人广博的知识,读来津津有味。

《门内门外文谈》序

这个集子能够印出来和读者见面,是一件好事。作者是个写作教师,又是个业余作者,他的这一部分文章,很清楚地看得出,既是教学心得,又是写作体会;所以读者不妨把它看成为一部“现身说法”的教材。他自己讲得对,要教人怎样写,就要自己也动笔写,这样才能深知个中滋味,讲起来才能有血有肉。我说,这叫身体力行,值得提倡,也值得学习。

林帆同志年轻时就喜欢写写弄弄。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爱发点议论,写的大多是杂谈短论居多;大抵属于鲁迅先生所说的“知人论世”之类。这当然要使得一些不顺心的人恼火。果不其然,10多年前他就因此而挨整,被打入“牛棚”。看来这不奇怪,因为杂文是一种谈笑风生、锋芒毕露的说理文字,总有人会感到触神经的,非得一棍子打死而后快。所以现在提到杂文,有人还觉得它是苦命的,好似女人被说成祸水一样!其实女人何辜;鱼也有刺,总不见得吃鱼鲠了咽喉便忿忿然要彻底消灭鱼类吧!(鲨鱼刺还是上菜哩)我倒以为,杂文是一种宜于说理,容易使人受到启发的文体;收在这个集子里的随笔短论,就是用写杂文的笔法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读起来有点可以咀嚼的味道。尽管那是专谈学习修养、读书写作之类的问题,但经作者旁征博引,议论风生,因而有物有序,发人深思。这类文章,叫作什么名称倒是次要的,叫小品、杂文、随笔,皆无不可,总之是艺术性的短论。没有艺术性,就很难叫做“杂文”,而应该称之为“短论”。当然“短论”也并不坏,其所以有所不同,主要在于艺术加评论,在于给人广博的知识,读来津津有味。比如做菜,虾子豆腐,蟹粉豆腐,辣味豆腐就比清水煮豆腐好吃;虾子、蟹粉或者辣子,虽只是起调味作用的作料,不见得特别珍贵,但有其异味是不在话下的。

有一种无花的蔷薇,花刺并茂的也是一种蔷薇。有时我异想天开,能否像人工培植一种无籽西瓜那样,也培植出一种有花而无刺的蔷薇,既可供观赏又可随意攀折?我想,大概总有可能的。但是现在帽子棍子横飞的日子过去了,似无此必要;蔷薇有刺到底是香花,对人有益处,那有刺无刺也无妨!正像没有必要劳驾鱼类学专家去研究培养一种无骨无刺的鱼一样,就让有刺的蔷薇在百花园里盛开吧。我也是偏爱杂文的人,因此我喜欢蔷薇,即使它有点刺!

(注:《门内门外文谈》,林帆著,王中序,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