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月,我来到西湖边。一池绿色迎面而来,那是深绿色的西湖水,让人觉得很养眼。可是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西湖边的柳树。
现在的柳叶细细嫩嫩的,是嫩绿,是鹅黄,用手抚摸,丝绸般的柔软。就在这柳丝的柔软中,我感受到了春天。贺知章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就有人把西湖比作是钱塘江畔的一块碧玉了。可是我想,如果没有湖岸边这密密匝匝的柳树,这块碧玉就是一块失去了丝绦装饰的光秃秃的玉,就不显得有那么漂亮了。西湖有了柳,就如衣有了飘带,玉有了流苏,穿戴在西子姑娘身上,更显得婀娜多姿了。其实柳树那密密长长的柳丝垂向湖面,就会让人想到在湖边梳洗长发的女子。
西湖的景,少不了柳。西湖景观中有两处有“柳”字:柳浪闻莺、六桥烟柳。“六桥烟柳”即为“苏堤春晓”。但我觉得还是“六桥烟柳”四字给人更多的想象。所谓“烟柳”,是指柳花开时,柳絮飘飞,如一阵阵的轻烟,这样的轻烟,是在暮春时节,就称为“春烟”了;也是指阳春三月之时,西湖堤岸上柳丝轻扬,翠浪翻空,远远地望去,就如一堤弥漫的绿烟。
白居易也曾留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之句,说明有杨柳陪伴的西湖,是最耐人寻味的。徜徉在湖边,不要用太多的语言来描绘,诗句都在烟光柳色间。如能泛舟湖上,春日阳光里,划到湖心亭处肯定已经微微出汗了,这时,柳阴里是最应该去的。把船停在柳树树阴下,人躺在船上,让柳梢轻轻地拂过脸颊,鼻子里能闻到柳叶的清香。
那拍照留影的女孩子,一只手撩开一根根垂挂到身边的柳丝,探出俏丽的脸来,“咔嚓”一声,留下与西湖柳的合影。不过我在想,男子可不适宜摆这个POES,不然照片上的他,怎么看都会有点娘娘腔。柳就是女子,不属于男人。那万千条柳丝,在春风里微微地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婀娜的曲线。这曲线,就是柳眉、柳腰、柳姿,无不说的是女子,连古代女人走路都比作“弱柳扶风”。
那看似柔弱的柳树却可以“扶风”,就算疾风暴雨,它也可顺着风势而行,不会折断。当狂风来临时,长长的柳条在大风中顺风而动,漫卷半空,似乎可以驭风而行。这时的柳树哪像一个柔弱女子,倒像是一个古人说的狂怒中披发长吟的诗人。看来,在狂风中的柳树是可以属于男人的。
走在西湖边,穿梭在柳树间。虽然柳絮还未飘飞,可有关柳的思绪却如春烟一般让人沉醉。柳象征着离别。“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词里的柳,为什么都这么伤感?是不是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时候,还是有几个清醒之人,却只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如今的西湖杨柳,却不用那么伤感了。苏堤白堤,岸边桥下,烟柳笼纱,无不吸引着天下游客,让人们醉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却不用为“直把杭州作汴州”而惆怅,故国故人,反而成了可以留恋和谈论的话题。风景与历史文化,都是可以醉人的酒啊!
我觉得,西湖的杨柳,不仅在春天是美的,在其他三季也是美的。夏天,柳叶长得最茂密,是那种浓浓的深绿,有一种浓密的美;秋天,柳叶枯黄,在秋风里翻飞飘落,有一种萧瑟的美;冬天,柳叶落光,千万条细细的柳丝一起在随风摆动,有一种整齐的美。当然,最让人陶醉的,还是春天的柳。
2010-03-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